趙躍鳳,王麗珣,金培志,楊玉峰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的頑固性疾病,大多數病人不能找到確切的病因,治療方法雖多,療效不確切且極易復發。我科近年采用斯奇康(卡介苗多糖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蕁麻疹,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深圳市中醫院皮膚科門診2008年5月—2010年4月就診的病人,共 98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58例,男 28例,女 30例;年齡13歲~58歲(32.1歲±6.8歲);病程3個月至6年(3.7年±1.8年)。對照組40例,男 18例,女22例;年齡 14歲~56歲(30.4歲±8.2歲);病程2個月至4.8年(4.2年±2.3年)。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皮膚性病學》[1]中有關慢性蕁麻疹的標準擬定。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在1個月內未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1周內未用抗組胺藥物,無其他臟器疾病,未在哺乳期和妊娠期內,同時能遵醫囑按時服藥者納入本觀察。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氯雷他定10 mg每日睡前口服。治療組加用斯奇康[湖南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20019,每支1 mL(0.35 mg)]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取雙側足三里穴,常規消毒,用一次性2 mL注射器吸取斯奇康注射液2 mL,換6號針頭后注入上述穴位。待病人得氣,施以捻轉提插補法,抽動針栓無回血后每個穴位注入藥液1 mL拔出注射器,按壓針孔片刻,隔日注射1次。連續治療36 d。療程結束后,痊愈病人隨訪3個月,觀察復發率。治療前后均檢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及心電圖1次。
1.4 護理 ①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濕度,盡量恒溫,避免冷熱的突然轉變;保持空氣清新,盡量減少空氣中的灰塵。不養寵物,房間內不擺放鮮花。②指導病人在生活中尋找過敏源,注意觀察和體會,盡量找出發病誘因,盡量避免可能的致病源,禁用可能誘發疾病的化學用品,積極防治腸道寄生蟲病;避免在冷水中游泳;③飲食宜清淡而易消化,避免魚腥、發物、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禁食致敏食物或藥物;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多飲水,忌生冷。④心理護理:穴位注射后雙腿會有酸軟重等沒有力氣的感覺,告知病人這是正常反應,身體適應這種治療后會慢慢好的。給予病人適當的關愛,多與病人進行溝通、疏導,引導病人分散注意力,正確的認識疾病,解除病人的心理困擾,對待病人的牢騷與咨詢耐心傾聽、解答,以成功案例鼓勵病人,調動主觀能動性,樹立信心,提高病人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1.5 療效判定 于治療前后記錄病人瘙癢程度、風團數和大小,按4級評分法計分。0分:無癢感,無風團;1分:輕度瘙癢,風團直徑<0.5 cm,數目1個~6個;2分:中度瘙癢,風團直徑0.5 cm~2.0 cm,數目7個~12個;3分:重度瘙癢,風團直徑>2.0 cm,數目超過12個。上述1項~3項相加為總分。根據治療前與治療后第2周、第4周積分評價療效,計算公式:癥狀積分下降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癥狀積分下降指數≥90%;顯效:癥狀積分下降指數60%~89%;進步:癥狀積分下降指數20%~59%;無效:癥狀積分下降指數<20%。以痊愈+顯效病人的百分數計為愈顯率[2]。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
兩組病人用藥期間均未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兩組病人用藥前后血尿常規、心電圖均無有意義的變化。愈顯率治療組為91.4%,對照組為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0,P<0.05)。復發率兩組分別為 25.0%、64.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5,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蕁麻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目前認為大多數病例屬于Ⅰ型變態反應,尤以食物、感染、各種接觸物、精神和物理刺激等誘發因素等為常見,此外可能與自身免疫及遺傳有關。如病程超過6周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其病因復雜,約3/4的病人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故西醫目前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藥物治療以抗組胺藥為主,可較好地控制癥狀,但治愈率低,且停藥后易復發。
蕁麻疹屬中醫學隱疹、風疹塊等范疇。中醫學也將蕁麻疹分為急性、慢性兩種,認為慢性者多因病久,皮疹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氣血耗損,衛外不固,加之風邪侵及,致使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于皮膚腠理之間,邪正相搏而發病。慢性蕁麻疹多挾濕、挾虛、挾淤,故治療時應結合除濕、補虛及活血化淤進行。足三里穴屬于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胃以補后天之本,益氣血之源,運化水濕之功效,此外還有活血化淤,瀉熱解毒的作用。選擇足三里兼顧了慢性蕁麻疹治療中的祛邪與扶正兩個方面,穴位注射后藥物在穴位處存留時間較長,尚可增強與延續穴位治療效能。斯奇康注射液為新一代免疫調節劑,系卡介苗提取物,含核酸、多糖等多種免疫活性物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和抗過敏能力。蕁麻疹病因復雜,與變態反應有密切關系,病人往往有過敏體質。由于長期患病,瘙癢難忍,經常搔抓,心情煩躁,寢食不安,導致營養障礙和免疫功能低下。筆者在臨床上發現,應用穴位注射和口服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蕁麻疹,副反應小,作用迅速,治愈率高,且操作簡便,病人依從性高,是臨床治療慢性蕁麻疹的好方法,值得推廣。
對于此類疾病,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應加強身心的護理,讓病人正確認識疾病,了解疾病的病因,發病誘因,了解疾病轉歸,使病人注意細節生活,避免誘因,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遵醫行為,提高病人服藥依從性,從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疾病的遷延不愈。本科通過開展對病人的綜合護理,積極進行病人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生活指導等,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增強了病人服藥依從性,和諧了醫患關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
[2]顧文濤,穆華.咪唑斯汀聯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療慢性蕁麻疹[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3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