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世曼
胸腔負壓吸引廣泛應用于氣胸的治療及縱隔、心臟術后的引流。心臟術后由于術中體外循環的抗凝及術后止血不徹底,心包、縱隔及胸腔引流量增多,采用持續胸腔負壓吸引,及時有效引流胸腔積液,防止引流管堵塞,從而預防心臟壓塞的發生。我科自2007年至今采用一新型三腔胸腔引流裝置,其在觀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狀、預防倒流所致逆行感染及負壓控制方面均較以往的單腔瓶有顯著改進,同時降低了心臟壓塞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12月成人心臟外科術后病人1 980例,男972例,女 1 008例;年齡 48.6歲±3.5歲,術后均放置心包、縱隔引流管,其中917例加放胸腔引流管,均接新型三腔引流裝置及墻式負壓吸引器。
1.2 材料 選用天臺縣雙星醫療器械廠生產的三腔型引流裝置,由瓶體(包括積液瓶、水封瓶和調壓瓶)、水封管、連接管相連體組成。見圖1。

圖1 一次性三腔型引流裝置結構示意圖
1.3 方法及原理 首先以無菌技術將連接管分別連接積液瓶和水封瓶,然后向水封瓶和調壓瓶內分別倒入無菌生理鹽水至0 cmH2O(1 cmH2O=0.098 kPa)和12 cmH2O刻度,將引流管連接積液瓶,最后調壓瓶連接負壓吸引器,壓力以調壓瓶管口見氣泡逸出即可,觀察水封瓶內是否有水柱波動。30 min~60 min擠壓各引流管1次,以促進胸腔積液排出。
積液瓶盛胸腔引流液;水封瓶內加入生理鹽水使其與胸腔形成密閉空間,積液引流至積液瓶,積氣則通過水封瓶內的水封管引流,表現為在病人咳嗽或深呼吸時有氣泡逸出,水封管上端有一阻流閥,可阻止生理鹽水倒流入積液瓶;調壓瓶連接負壓吸引器,水封瓶和調壓瓶之間通過一通氣孔相連,當調壓管口產生氣泡時積液瓶內即產生負壓,負壓值即為調壓瓶水平面與水封瓶水平面高度的差值。正常人平靜吸氣時胸膜腔內壓為-8 cmH2O~-12 cmH2O,胸腔內壓的大小及變化通過水封瓶中水封管里的水柱波動呈現出來。
1.4 結果 917例病人均未出現因引流不暢而導致管腔堵塞、心臟壓塞。1例因引流管破裂,空氣與血液接觸產生血凝塊堵塞管腔,立即拔除引流管。15例水封瓶有大量氣泡溢出,其中11例為三腔型引流裝置密封不嚴密而造成,將連接管接口及瓶體擰緊后致善,3例因減壓閥未旋緊,旋緊后未出現氣泡,1例經以上處理后仍有氣泡溢出,考慮瓶體有破損予以更換引流裝置后改善。
2.1 三腔型引流裝置漏氣的觀察 臨床工作中當發現水封瓶內有大量氣體溢出時,如果不是作為氣胸進行引流時,應考慮有三腔型引流裝置破損或引流管道有破損。檢查方法:將病人端引流管用止血鉗夾住,如果有氣泡溢出,應檢查瓶體的密封性,擰緊連接管接口及瓶體各旋鈕;如果鉗夾沒氣泡而松鉗有氣泡則應排查引流管是否有破損或側孔脫出,可分段鉗夾引流管尋找破損部位,發現側孔脫出者立即拔除,必要時更換引流管;經以上檢查均還氣體溢出,即為瓶體有破損應立即更換引流裝置。本組15例水封瓶有大量氣體溢出,其中11例是三腔型引流裝置密封性不嚴密而造成,3例是因減壓閥未旋緊,1例為瓶體破損,均給予對應處理。
2.2 負壓的設置觀察 因負壓吸引的方法不一,負壓計算方法不同,影響了治療效果的評價及護士執行醫囑的正確性。文獻報道,胸腔負壓吸引值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以定壓管在水中的深度來決定負壓吸引的大小[1],即調壓瓶中調壓管在水中的深度來決定負壓吸引的大小。另一種是調壓瓶中調壓管在水中的深度與水封瓶內玻璃管插入液體的深度的差值為吸引的負壓值[2]。即負壓值為調壓瓶中水平面高度與水封瓶水平面高度的差值。目前,由于三腔型引流裝置(三腔型水封瓶)和墻式負壓吸引裝置的普及,利用三腔型引流裝置和墻式負壓吸引裝置作為負壓吸引系統,其負壓值可相對保持恒定,即三腔型引流裝置接墻式負壓吸引裝置進行胸腔負壓吸引時,當調壓管口連續產生氣泡,引流管負壓值為調壓瓶中水平面高度與水封瓶水平面高度的差值,此時改變墻式負壓吸引裝置負壓值并不能改變胸腔負壓吸引的負壓值,負壓值的調節則由加減調壓瓶中的水量為決定,以往護理人員誤認為將墻式負壓吸引壓力值調大三腔型引流裝置內負壓就會增大,其實不然,調壓瓶內氣泡產生越多,使調壓瓶內盛裝的生理鹽水蒸發越快、水平面高度下降越快,反而降低了該裝置內負壓的效果。為了保證負壓值的恒定,護士對水封瓶和調壓瓶中的水量應做一標記,每班檢查,補充由于揮發而損失的水量。
2.3 引流管側孔脫出的觀察 檢查方法:先排除三腔型引流裝置破損,發現無氣體溢出,經過排查后發現為引流管側孔脫出,氣體從引流管側孔通過水封瓶排出,應及時拔除或更換引流管道。本組中1例引流管有大量的血凝塊堵塞引流管,因胸腔積液不會產生大量血凝塊,經進一步排查,為引流管破裂空氣與血液接觸產生血凝塊,立即拔除引流管。
2.4 未進行負壓吸引時三腔型裝置負壓的觀察 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不易分清不接墻式負壓吸引裝置時,三腔型引流裝置積液瓶、水封瓶、調壓瓶內的壓力變化,經過對三腔型引流裝置構造的研究得出以下結果,不用進行負壓吸引時,調壓瓶可不用加水,調壓瓶內的水平面不會影響引流,因為水封瓶與調壓瓶有一孔直接通大氣,原理上當單封瓶使用。
2.5 其他 ①引流管連接柱可直接觀察引流液的滴數,可反映引流量的多少,及時處理。②阻流閥可阻止水封瓶內的水進入積液瓶,防止積液瓶內的血液進入病人體內造成逆行感染,并可持續觀察引流液的性狀。③移動該裝置時不應傾斜,防止水封瓶與調壓瓶內盛裝的生理鹽水互通而影響兩個瓶內的液面高度,造成壓力改變。④當停止使用持續負壓吸引時,不要直接將負壓吸引管取下,應慢慢旋轉減壓閥,將負壓逐漸放掉,以免對胸腔內壓力造成較大影響。⑤此引流裝置為一次性醫療用物,不允許二次重復消毒使用,當引流液量>1 200 mL時及時更換新的引流裝置,以免影響引流效果。
雖然三腔引流瓶構造看似較單腔引流瓶復雜,其實二者的一般護理和觀察一致,而三腔型引流瓶具備更多的優點。該產品屬于一種“只出不進”的引流裝置,可通過阻斷閥防止胸腔引流液倒流入病人體內而預防逆行感染;其水封腔與積液腔分開,使引流液的量、色、性狀和水柱波動的大小變化更清晰,便于臨床動態地觀察引流情況,對病情趨勢作更科學的分析;通過調節調壓瓶與水封瓶液面差即可維持恒定的負壓,不僅使壓力控制更精確保證了引流的有效性,同時也大大簡化了護理工作。希望今后護理人員掌握三腔胸腔引流瓶的構造原理,發揮其優點,更好應用于臨床。
[1]趙鳳瑞.普通胸部外科[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051.
[2]陳文彬,程德云.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