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滿意
近年來由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強。當物質需要初步滿足后,人們開始更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希望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以及和諧的人際氛圍,因此人們對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等心理衛生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如何有效地控制心理疾病,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社區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區為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社區群眾健康為目標的有組織、有計劃、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營造有益于健康的環境,傳播健康相關信息,提高人們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導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促進全民健康素質提高的活動。充分了解了心理健康就能夠提高人們對心理疾病的識別能力及遇到心理問題的應對能力,從而提高整個社區群體抵抗心理疾病的能力。因此,社區健康教育在社區心理衛生服務中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對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了總結分析,為進一步制定健康教育相關政策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以興圍社康中心作為試點,對2009年6月—2010年6月的社區人群進行健康教育,本社區共有人口25 935人,其中戶籍人口6 935人,興圍社區出租屋管理辦公室統計有勞務工19 000人(男7 321人,女 11 679人)。該社區人群教育程度:小學9 444人,初中5 413人,高中6 326人,大學及以上4 752人。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1.2.1.1 對社區居民進行心理衛生社區宣傳活動 運用多種形式如講座、咨詢、義診等,宣傳心理衛生相關知識,提供有心理衛生服務內容的健康教育,開展社區心理衛生服務的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并聯合居委會舉行了大型心理衛生知識專題講座每兩月1次。心理疏導的具體方法為:每周由社區全科醫生上門或在門診與社區居民進行1次或2次針對性的交談,每次交談20 min~30 min,主要讓社區居民對心理和軀體相關問題有個正確的認識;同時對心理治療的建立一個正確的認識;對不良情緒的調節、人際關系的調配以及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疏導時以傾聽病人訴說宣泄等為主。同時幫助社區居民調整家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解決社區居民的具體問題,以獲得盡可能多的社會支持。同時運用電腦管理軟件建立統一社區居民心理衛生服務管理檔案,
1.2.1.2 群體健康教育 針對全體居民,包括目前心理狀態正常者和社區中心精神心理病癥病人,提供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家庭治療、危機干預、康復指導服務等多種服務內容。同時制訂有心理衛生服務內容的、適合社區勞務工等重點人群以及亞健康人群的心理保健方案,并組織實施。
1.2.1.3 針對性指導 首先在居委會建立健康教育咨詢點。對社區病人進行一對一指導。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病人的心理不健康行為,控制心理病情發展。其次,醫生門診時有針對性地對病人進行健康指導及心理指導。如心理危機自救的自我調節方法,注意控制情緒,保持性情開朗,情緒穩定,避免大喜大怒;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根據病情發放健康教育處方,為病人提供正確的用藥方法和正確的生活方式。最后對病人進行電話隨訪、家庭隨訪。根據病人的情況,定期對病人進行各種適時的指導。及時了解病情,并根據控制情況及時對病人進行行為干預。
1.2.1.4 利用各種宣傳途徑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 在每年的健康教育周活動、糖尿病宣傳日、心理衛生宣傳日等活動日,社區醫生深入居民區、公共活動場所舉行大規模的義診、健康咨詢活動,通過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宣傳圖片、資料等對廣大居民群眾及勞務工進行健康宣傳和咨詢服務。充分利用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宣傳櫥窗、黑板報、報欄等宣傳陣地,按照季節、氣候、各類宣傳日活動,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內容,為居民及時了解防病信息提供方便,擴大宣傳范圍,增強居民自我保健意識。并對所有社區居民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檔案。并對病人心理健康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2.2 效果評價 對2 000名社區居民進行問卷調查,選用中山醫科大學黃鐸香教授所編的心理健康測查表(包括健康、抑郁、強迫、恐怖、焦慮、疑病、神經衰弱及精神分裂8個分量表)調查表于健康教育前后1年進行。問卷由社區醫務人員和居委會干部逐家發放,對文盲或小學文化程度的老年人,由工作人員負責測查,所有被測試者在30 min內完成問卷測試,答卷按測查表標準評分,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
被調查的2 000名興圍社區勞務工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健康教育前社區勞務工心理不健康率達15%。另一方面,通過社區病人心理健康教育發現,健康教育后社區居民中健康、抑郁、疑病、精神衰弱較健康教育前明顯改善,見表1。不同教育程度社區居民健康教育的效果并未見明顯差別。

表1 社區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心理健康調查結果比較(n=2 000)分
健康教育作為一項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和教育活動,其核心是促使人們主動地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1-3]。在社區心理衛生的管理上,通過深入社區、步入家庭將相關知識傳授給病人及其家屬,提高其對相關心理衛生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掌握。這樣可以起到及早預防、控制病情、降低并發癥的作用,同時也可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實踐中充分利用社區服務功能優勢,開展社區服務需求調查,了解人口分布特點,逐步開展適合社區特點的心理衛生服務工作。然后再在社區實踐中結合理論,制定出社區健康教育的標準化、規范化操作,研究出適合普遍推廣的規范化模式。同時建議今后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社區健康教育的投入,設立專項健康教育經費并加強輿論宣傳導向,從而形成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發展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適當地對工作人員進行獎勵以及引入績效制度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開展對社區健康教育專職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并加強全科醫生、護士以及預防保健人員等從業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知識更新力度以及實施健康教育的技能培訓,努力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服務質量。此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也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居民對于社區健康教育的信任程度,使社區居民能真正認識到社區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4,5]。
本研究發現,社區勞務工中的心理不健康率達到15%。健康教育后社區居民健康、抑郁、疑病、神經衰弱較健康教育前明顯改善。因此認為,健康教育改善居民心理狀況,需要大力推廣。
[1]龐連智,祝友元,姚有華,等.全科團隊服務新模式轉變面臨的主要矛盾及對策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6,9(3):190-191.
[2]金文華.南匯區開展社區衛生團隊服務的做法與體會[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6,26(7):14-15.
[3]陳潔,董建琴,丁靜,等.不同級別醫療機構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滿意度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8,11(4):631-634.
[4]劉新萍,李芳君,周萍.社區衛生服務中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12):37-38.
[5]崔靜.社區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市場經濟學對策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9,16(7):57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