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日明
溫州、鄂爾多斯等地的民間高利貸風險日益嚴重,溫州市擬推出申請新貸款、減免稅負等政策以緩解風險。國家層面上,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及將研究新政策,如提高小型微型企業征稅起征點、減半征收所得稅等。在當前中小企業生存困頓、融資難的輿論背景下,這些導向性政策引起了廣泛關注。
中國的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一直是個問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小企業又成為受沖擊最大的群體,一些中小企業瀕臨或已經破產的報道頻現媒體。早先解決中小企業的困境主要是從融資環境入手,工信部、銀監會采取了多種手段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李毅中部長做了“為中小企業擔保”的表態,也確實有很多銀行在這方面做了努力,中小企業貸款占部分銀行的信貸總量有很大的提高。但從結果來看,中小企業融資難和生存難的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緩解。
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生存艱難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中小企業先天就比大型企業和國有企業有更強的資金饑渴癥,融資不暢、融資成本較高不僅增加了中小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也侵蝕了中小企業的利潤。但很顯然,融資難并不是中小企業生存危機最直接的因素。企業融資有何用處?其一企業日常經營的短期資金周轉,其二是長期發展的擴張需求,包括技術創新、研發、固定資產等。這些都是建立在企業可以正常經營、持續經營的前提之上。而目前中小企業的困境更多的是能不能活下去。
企業要持續經營、扭轉困境,利潤就必須為正并且持續擴大,其要點在于:增加營收、降低成本。宏觀上來看,中小企業要增加營收,一靠整體經濟形勢向好,二靠經濟結構轉型,讓中小企業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這些是緩解中小企業困局的必要前提或手段,但多非短期政策所能解決的。尤其在當前國際經濟持續惡化的形勢下,大量涉及出口貿易、制造型的企業前景更不樂觀。
既然短期增收無望,那么就要降低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從財務上來看,企業的成本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稅收費用等。營業費用與管理費用相對剛性,近年來貨幣政策寬松,物價與工資水平上揚,兩者還在不斷上升。國有部門在生產要素方面持續的壟斷,要素成本上升也推高了中小企業的成本。這些都非短期所能解決。因此,降低中小企業稅負是短期內唯一操作性很強的手段,并且立竿見影。
為中小企業降低稅負不僅僅是讓利、解困中小企業的臨時性措施。事實上,稅負過重正是中小企業陷入困頓的罪魁禍首。從企業成本構成來看,營業費用與管理費用,不管支出多高,總是在企業與個人之間流轉,我的成本也就是別人的利潤,最終優勝劣汰,有競爭力的企業勝出,提高的是整體的經濟效率。但稅收則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分配,政府拿得多了,企業的生存狀況自然惡劣,并且不存在效率改進。當前的企業,承擔了各種花樣繁多的稅收,如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等,以及稅上的附加費,稅收的起征點低、稅基寬、稅率高、稅種多、征稅成本高且轉嫁給企業。除此以外,還有龐大的行政收費,年檢、衛生許可、牌照換證、工商的報刊攤派等。
從總量變化來看,近20年,GDP年均增長10%左右,而稅收則是20%。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主們會更樂意將錢投入房地產、股東、私募基金內賺快錢,這也是當前高利貸的一個時代背景。
企業的經營狀況直接決定經濟增長,也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因為它們是社會勞動力的主要去向。作為政府來說,減輕中小企業的稅負,不僅是短期幫助中小企業過冬的最佳手段,更應該長期保持。為中小企業減負是一個“做大蛋糕”的激勵,讓更多的中小企業持續成長,帶來的是經濟總量的提升,同樣可以擴大稅收。歷史經驗可以看到,每一輪經濟繁榮其背后都可以找到民營經濟蓬勃的身影,給中小企業減負,我們一直期待。(作者為上海經濟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