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榮麗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醫院,廣東佛山 526081
隨著現代生活質量的提高,肥胖患者增加,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因脂肪液化的發生率有增加趨勢,不僅給患者在精神、軀體、工作、家庭、經濟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同時也增加了醫生的壓力和工作量,易發生醫療糾紛?,F將2004年1月~2009年12月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52例病例總結分析,探討其原因及防治體會,以期今后減少脂肪液化的發生。
選取2004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分娩的6 962例產婦,其中行剖宮產術2 003例,平均剖宮產率為28.77%;剖宮產術后切口脂肪液化52例,發生率為2.6%,部分裂開37例,全部裂開15例。年齡21~32歲,平均26.7歲。其中42例皮下脂肪厚約3~6 cm,平均4 cm。52例中,橫切口6例,縱切口46例。出現切口脂肪液化的時間為術后4.0~10.0 d,平均6.6 d。
52例脂肪液化患者中有34例切口滲液少,僅少部分患者愈合不良,切口裂開<3 cm;3例滲液較多,切口裂開3~5 cm;15例患者切口裂開>5 cm,脂肪液化深達筋膜層,滲液多,全層均不愈合,皮下組織游離。52例患者主要表現為術后4~8 d切口有淡黃色或淡紅色血水樣滲出物,內混有少許脂肪滴和壞死組織,外觀切口邊緣無紅、腫、熱、痛,切口愈合不良,細菌培養陰性。滲出物出現時間分別為:18例術后第4~5天開始出現滲出液,19例術后第6~7天開始出現滲液,15例拆線后第8~10天出現滲液。52例患者中16例出現體溫升高,但均未超過38.5℃,余36例體溫正常。12例術后咳嗽,系術前及術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所致。
合并肥胖42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8例,重度貧血9例,術后咳嗽12例,妊娠水腫15例,滯產21例。
52例患者手術時間均較同類手術延長,其中35例剖宮產患者手術時間延長20~40 min,52例患者術中出血量在200~400 ml,無術中大出血情況。
①34例切口滲液少,裂開<3 cm,僅少部分愈合不良的患者經采用延遲拆線、換藥、擠壓切口至滲液流出后用紅外線燈照射切口,30 min/d,通過換藥即可使切口順利愈合,不要輕易打開全部切口,以免延長切口愈合時間,增加患者的負擔。②3例滲液較多,切口裂開3~5 cm,對患者及時敞開切口,充分用雙氧水、甲硝唑、生理鹽水依次沖洗,清理壞死組織及拆除一些絲線頭輔以紅外線燈照射,30 min/d,待滲出液減少,新鮮組織肉芽生長后,生理鹽水沖洗切口,用干紗布拭干,適量高滲糖倒入切口再以消毒蝶形膠布盡可能拉擾切口,固定,以便關閉死腔,膠布保留3~5 d,掀去膠布切口全部愈合,其原理是利用高滲糖使切口周圍細胞處于高滲狀態,減少創面滲出,并有粘合作用,蝶形膠布拉攏消滅殘腔更利于愈合。紅外線照射切口,有抗炎、殺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愈合的作用,予局部牽拉固定,加壓包扎,平均愈合時間為10~15 d,比傳統療法,時間明顯縮短。③15例患者的切口裂開>5 cm,脂肪液化深達筋膜層,滲液多,全層均不愈合,皮下組織游離,及早拆除縫線,嚴格消毒下清除壞死組織,經上述方法處理,新鮮肉芽生長后行Ⅱ期縫合,術中用雙氧水、甲硝唑、生理鹽水徹底依次沖洗干凈后用7號絲線全層縫合皮膚及脂肪全層,術后常規用一聯抗生素靜點預防感染,連續4 d,同時加強營養,糾正貧血,術后8 d拆線,全部自愈,無一例切口發生院內感染。
見表1。

表1 脂肪液化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n=52)
本組患者治愈率為100%,其中Ⅰ期甲級愈合率 72%(34/52),平均住院天數9 d;蝶形膠布固定3例,平均住院天數為10 d;Ⅱ期清創縫合15例,占28%(15/52),平均住院天數12 d(Ⅱ期縫合術后患者出院在門診輸液),術后無一例再發生液化。筆者認為羊水Ⅲ度混濁、低蛋白血癥、脂肪過厚、破膜時間過長、產程過長、術后咳嗽以及術后發熱均為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患者往往伴有多種因素并存,應引起醫務人員的注意。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宮產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切口脂肪液化的機制尚未明了,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成人母體肥胖是剖宮產率升高的一個獨立因素,皮下脂肪屬于黃色脂肪組織,本身血運差,愈合力低。②術中機械刺激,大塊鉗夾結扎,止血不徹底,手術時間長,均可造成脂肪組織氧化分解。③術中縫合技術欠佳,打結時縫線切割脂肪過多,結扎過緊,皮下殘留死腔均可影響切口血運,引起脂肪發生無菌性壞死,導致脂肪液化。④此外伴發糖尿病、低蛋白血癥等,可延長切口愈合時間,術后咳嗽可使腹壓增加,腹部切口張力增大,不利于切口愈合。
①應提高手術技巧,盡量縮短切口暴露時間。在切口縫合時將皮下組織全層縫合,不留死腔,縫合時可縫上少量筋膜組織,以增加緊固程度,減少切割,輕柔打結。②用大紗布墊開腸管及腹壁組織以避免羊水污染,皮下脂肪層止血要徹底,不要留有積血或死腔。③縫合腹膜后以甲硝唑沖洗,將已破壞的脂肪組織沖洗掉,減少術后切口殘留壞死組織的量,影響切口愈合。④對于肥胖患者,術中用7號絲線全層縫合皮膚和皮下脂肪層,減少線頭刺激,術后可用紅外線照射切口,注意換藥,觀察切口應按壓,早期發現脂肪液化,及早處理,保持切口干燥。⑤對于營養不良、慢性貧血、低蛋白血癥、妊娠水腫等患者,術前及術后加強營養支持治療是必不可少的。⑥術后咳嗽、咳痰可增加腹壓,腹部切口張力增大,不利于切口愈合,可常規予止咳、化痰藥,腹部加壓包扎。
由此筆者體會到:足夠的重視和警惕性是預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發生的重要環節,對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應用有效的抗生素,加強局部理療和術后的飲食營養、及時補充白蛋白能減少脂肪液化的發生。一旦發現術后早期有脂肪液化傾向者宜早期干預,加強局部理療,這樣可以降低切口延期愈合,從而降低Ⅱ期手術率,嚴格掌握剖宮產術的指征,控制剖宮產率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有效保證。
[1]石松斛,劉俊田,寧連勝,等.乳腺脂肪壞死108例臨床分析[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0,15(5):300-301.
[2]陳惠池,張惠丹.肥胖孕婦的分娩期并發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12):175.
[3]李全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防治體會(附38例報告)[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3,13(22):102.
[4]楊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6例診治體會[J].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05,2(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