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霞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河南焦作 454002
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由于臨床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的耐藥性呈上升趨勢,現對我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中段尿標本分離的632株病原菌及其耐藥性進行分析。
2008年1月~2010年9月本院住院和門診送檢的清潔中段尿標本,刪除重復菌株后共檢出632株。
將革蘭陰性桿菌菌落數>105cfu/ml,革蘭陽性球菌菌落數>104cfu/ml,作為細菌性尿路感染的診斷標準。
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進行,采用細菌常規方法培養分離、鑒定及API條鑒定。
采用紙片擴散法;抗菌藥物紙片為Oxoid公司產品;結果判定嚴格按照CLSI 2006年M100-S16制定的規則及標準操作[1]。
細菌菌譜及耐藥性分析應用WHONET 5.4軟件。
632株病原菌中,革蘭陰性桿菌394株(62.3%),其中大腸埃希菌234株,肺炎克雷伯菌32株,銅綠假單胞菌30株,其他革蘭陰性桿菌98株;革蘭陽性球菌158株(25.0%),主要為腸球菌(其中屎腸球菌36株、糞腸球菌24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34株;真菌80株,主要以白色念珠菌為主。
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對常用藥物的耐藥率見表1。
尿路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本資料顯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其中以大腸埃希菌最多見,占59.4%,與文獻報道一致[2]。據稱大腸埃希菌表面的傘狀物和菌毛可與尿路上皮細胞牢固結合,使輸尿管蠕動減弱并擴張,尿液不能沖走細菌,是導致大腸埃希菌逆行感染的重要原因[3]。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檢出率分別為50.1%和49.6%,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產ESBLS菌株由質粒介導,可以通過接合、轉化和傳導等形式使耐藥基因在細菌中擴散[4],所以產ESBLS菌株不僅對三代頭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藥,而且還對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和磺胺類呈交叉耐藥,給臨床的抗感染治療帶來極大困難[5],應給予高度重視。本實驗結果顯示:尿路感染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陽性率分別為50.1%和49.6%,故臨床實驗室應當把ESBLS的檢測作為常規檢測,能有效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

表1 尿路感染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尿路感染的常見革蘭陽性菌主要是腸球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萬古霉素、替考拉寧被認為是治療革蘭陽性球菌的最有效藥物,本資料顯示還未發現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和葡萄球菌。屎、糞腸球菌對高濃度慶大霉素耐藥率分別達78.7%和53.8%,說明與氨芐西林及萬古霉素聯合用藥的機會較低[6]。對于葡萄球菌的感染首先應判斷病原菌是否為耐甲氧西林菌,以及“D”試驗結果。本實驗中MRSCN高達76.9%,呈現出對多重藥物的耐藥;“D”試驗陽性結果顯示出紅霉素誘導克林霉素耐藥的現象。由此所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無論體外藥敏結果如何,均報告為耐藥。
真菌的內源性感染或機會感染主要與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低下有關[7],隨著廣譜抗菌藥物的大量應用及長期留置導尿管等原因,泌尿系真菌感染分離率呈上升趨勢[8],本文未對真菌藥敏進行統計。
總之,臨床應根據藥敏結果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藥物,預防耐藥菌的產生與暴發流行。
[1]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reformance standarcl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M100-S16,CLSI,2006.
[2]徐偉紅,張正銀,孫晨光.尿路感染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05,4(3):272-273.
[3]范秋連,姚振國,郭華國,等.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的檢測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6):859-861.
[4]寧立芬,汪玉珍,謝彬,等.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3):351-360.
[5]張波,府偉靈,張曉兵,等.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291-1293.
[6]卜黎紅,朱以軍,葉曉燕,等.652例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雜志,2010,25(2):136-138.
[7]楊蓬勃,胡云建.住院患者真菌感染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6):729-731.
[8]徐修禮,楊佩紅,孫怡群,等.深部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藥性[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7,17(3):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