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麗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檢驗科,河南濮陽 457000
膿毒癥表現為不能控制的炎癥反應,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癥候群。細菌性或真菌性感染引起兩項或以上系統性炎性反應綜合征表現就叫做膿毒癥[1]。1992年,膿毒癥被美國胸科學會與危重病醫學會定義為感染+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臨床具有高病死率的特點,是急危重癥。在美國,每年有逾40萬例膿毒癥患者,病死率可達35%以上。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膿毒癥患者感染特征及病原菌分布,我們對我院收治的膿毒癥患者進行了研究,現匯報如下:
本組病例來自2008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符合膿毒癥納入標準患者189例,其中男109例,女80例;年齡45~78歲,平均69.6歲,原發病為非外科疾病,符合膿毒癥診斷標準。發病部位見表1。
參照“2001年國際膿毒癥定義會議”[2]:有原發感染病灶或菌血癥,同時具備下列4項中2項:①體溫>38℃或<36℃;②心率>90 次/min;③呼吸頻率>20 次/min 或 PaCO2<32 mm Hg;④白細胞計數>12×109/L 或<4.0×109/L,未成熟粒細胞>0.10。

表1 膿毒癥發病部位及構成(例)
血培養采血方法:發熱患者在體溫>38℃,伴或不伴寒戰時采血,無發熱患者在常規采血的同時采血。血培養使用格林公司生產的MicroScan AutoSCAN-4型培養儀,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的API鑒定試紙條,采用稀釋法進行培養。
對189例膿毒癥患者進行血培養觀察本組病例感染病原菌分布情況,并進行統計,見表2。

表2 本組病原菌分布(例)
膿毒癥是指各種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存在于血液或組織中,是機體對感染的一種全身性炎癥反應(SIR),是嚴重感染、重度創傷、大手術后、重型急性胰腺炎和休克等常見的并發癥,進一步發展可導致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3]。
通過對本組病例進行觀察,膿毒癥易發生于老年患者,膿毒癥原發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占48.14%,消化道感染占12.69%,泌尿道感染占26.45%,皮膚感染占10.58%;以下呼吸道感染為主提示重視防治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減少老年墜積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皮膚褥瘡感染,對降低膿毒癥發生有實際意義。
據Martin等[4]報道,美國1979年~2001年間膿毒癥主要致病菌為革蘭陽性菌和真菌,其中真菌感染增至20.7%。通過本組病例進行血培養觀察病原菌分布以革蘭陰性菌和真菌為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占29.10%,遠遠高于常見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13.23%;提示近年濫用廣譜抗菌素使耐藥菌株和菌群失調相關感染增多,臨床應引起重視[5]。
膿毒癥首選β-內酰胺類/酶抑制劑、亞胺培南/西司他丁,對病情危重者可使用萬古霉素或去甲萬古霉素,對腸球菌屬感染者也可使用萬古霉素[6]。萬古霉素可誘導耐藥菌株產生一種能修飾細胞壁前體肽聚糖的酶,使萬古霉素類不能再結合到前體肽聚糖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而產生耐藥性,但不可把萬古霉素作為常規和預防性治療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
[1]姚詠明,盛志勇.重視對膿毒癥本質的探討[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5,14(3):185-186.
[2]劉雙,高偉.膿毒癥的診斷與治療[J].心肺血管病雜志,2005,24(2):120-124.
[3]李紅云,姚詠明,施志國,等.金葡菌腸毒素B在燒傷膿毒癥大鼠中的分布特點及意義[J].中華燒傷雜志,2000,16(2):85-88.
[4]姚詠明,盛志勇.我國創傷膿毒癥基礎研究新進展[J].中華創傷雜志,2003,19(1):9-12.
[5]keda K,Ikeda T,Taniuehi H,et a1.Effect of continuous hemt,liafiltration(CHDF)on vaseular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in sepsis patients[J].Cfit Care,2003,7(Suppl 2):216.
[6]姚詠明,柴家科,林洪遠.繼續醫學教育:現代膿毒癥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18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