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銳鋒,朱麗莉,周 靜
河南省洛陽市中心血站,河南洛陽 471000
隨著醫改的進一步推進,我市臨床用血持續保持高速增長,而機采濃縮血小板因其具有純度高、白細胞污染低、輸血傳播疾病及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臨床治療效果明顯等優點被廣泛應用[1],臨床用量增加更為明顯。三年來我市臨床用血的年增長率為15%左右,而機采成分血的年增長率卻高達30%,因此機采成分獻血者的招募與保留,成為當前無償獻血招募中的難題,通過對洛陽市中心血站2008~2009年機采成分招募中拒絕捐獻機采成分血者的心理進行分析,從而改進機采招募的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現總結如下:
洛陽市2008~2009年中通過面對面和電話招募機采成分獻血者7 612人,其中招募成功按時捐獻機采成分血者5 864人,未捐獻機采成分血者1 784人占招募總人數的23%。在拒絕捐獻機采成分的人員中初次捐獻機采成分血者1 074人。曾經捐獻過機采成分血者710人,筆者對其拒絕捐獻成分血的原因進行統計,見表1。
針對表1中2008~2009年機采成分招募失敗原因,2010年我站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改進招募工作 。
1.2.1 加強宣傳、增進互信 由于捐獻機采成分血不像捐獻全血那樣方便簡單省時,其對獻血者身體和心理素質要求高,初次捐獻機采成分血的獻血者最大的顧慮是認為機采血小板的采集過程中不需要的血液成分須還輸給獻血者,誤認為離體的血液易被污染,回輸體內會被感染經血傳播疾病,這是機采血小板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2],2010年我站加大機采成分血的宣傳力度,通過機采成分知識專題講座,面對面的交流以及機采現場參觀等方式使廣大志愿獻血者明白機采成分血采集所使用的耗材是經過國家藥監部門嚴格檢驗合格的密閉的一次性耗材,整個采集過程血液是在耗材中進行分離的,血細胞分離機只是給一次性耗材提供動力,采集過程血液與外界和血細胞分離機不會接觸,分離過程是一個物理的過程,還輸體內的血液的成分和性質沒有發生明顯變化,機采成分獻血是科學、安全的獻血方式,消除獻血者的顧慮,同時讓其認識到機采成分血是全血不可替代的血液品種以及它對需要輸注成分血的患者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其捐獻機采成分的積極性,增進互信度。
1.2.2 改善環境、加強服務 針對集采成分獻血等候和采集時間長的特點,我站采取電話預約,調整上下班時間,確保不同的獻血者都有適合自己的獻血時間,我站增加了血細胞分離機,大大縮短了等候時間,機采室設置了多種娛樂設施,把機采成分獻血變成輕松愉快的享受,機采室的工作人員要讓每一位成分獻血者感受到被尊重且更有尊嚴,從而使更多的人成為機采成分的固定獻血者,壯大固定獻血者隊伍。
1.2.3 提高人員技能、減少獻血反應 機采成分獻血由于采集時間長循環血量大,血液還輸時進入獻血者體內的抗凝劑較多,當機體來不及代償,血漿內枸櫞酸鈉高出危險水平,可使血清結合鈣上升,游離鈣下降,易出現枸櫞酸鈉中毒癥狀[3],單采血小板獻血反應以枸櫞酸鹽中毒為主[4]且女性中毒反應發生率遠大于男性[5-6];機采工作人員利用簡練、通俗、科學的語言使獻血者了解機采成分獻血,消除其顧慮,放松心情,機采前每位獻血者預防性口服10%葡萄糖酸鈣10 ml,加強采前、采中、采后護理 ,提高操作技能,在采血中根據不同的獻血者確定采集的量,調整采血、還輸速度以及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出現獻血反應時工作人員做到及時、熟練地處理。并向獻血者解釋原因消除其恐懼心理。
1.2.4 因人而異、個性化服務 機采招募中對于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側重點,女性因生理原因體內紅細胞數量相對較少,使其了解機采血小板只采集血液中少部分的血漿和血小板而紅細胞和白細胞未丟失,對其健康影響最小,獻血后兩到三天即可完全恢復,提高女性捐獻機采成分的信心;對于肥胖和血液黏稠度高者要向其說明機采血小板每次獻出的富血小板血漿量也相當于四百毫升全血中的血漿量,血漿黏度是由血漿中的各種脂蛋白的高低所決定的,獻出一部分后機體很快被新產生血漿補充,機采成分恢復快獻血間隔短可獻血次數較多,更有利于血液黏稠度的改善。

表1 2008~2009年拒絕捐獻成分血原因分析[人次(%)]
經過針對2008~2009年機采招募失敗原因,2010年改進招募方法后我站招募人數、成功率及多次參加機采成分的比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見表2。

表2 2008~2010年機采招募統計表
從表1看出招募初次捐獻機采成分血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其擔心是否安全和采集時間長是否痛苦;而招募再次捐獻機采成分血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等侯和采集時間長影響工作和一部分獻血者捐獻機采成分血時獻血不良反應的痛苦經歷,這是制約機采獻血者招募的主要原因,從表2可以看出2010年改進招募方法后我站機采成分獻血者招募人數雖然變化不大,但招募成功率為84.77%,未捐獻機采成分血者人占招募總人數的比例由原來的23.00%降為15.23%,實際機采人次明顯增加;同時二次以上捐獻機采成分的固定獻血者比例由原來的45%左右上升到60%,機采成分制品的安全性大大提高。由此可見血站醫務人員根據不同的獻血者采用因人而異的招募的方法,利用醫學心理學的理論分析獻血者對機采成分獻血存在的心理疑慮有針對性地進行機采血小板知識的宣傳,改善采血設備和獻血環境以及個性化的獻血服務可明顯提高招募成功的效率,固定機采無償獻血者的比例,極大地提高機采成分血的臨床供給率,滿足臨床對機采成分血的需求提高機采成分輸血的安全性。
[1]馬振華,關興麗,李暉.機采血小板的經驗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09,4(6):212.
[2]陳俠英.機采血小板發生獻血反應分析及預防[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1):116-118.
[3]張宏,高磊.機采血小板發生反應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4,17(4):257.
[4]成小玲,林武存,張紅,等.700例機采血漿供漿者不良反應的觀察[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1999,21(7):521-524.
[5]宋雪梅,王明靜.無償機采血小板捐獻者的招募工作體會[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5):431.
[6]肖達玲.獻血不良反應558例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廣西中醫,2008,30(11):1796-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