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花
廣東省樂昌市人民醫院,廣東樂昌 512200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PU)包含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幽門桿菌感染是引發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使得作用于消化食物的胃酸與胃蛋白酶消化自身胃壁與十二指腸壁,造成了黏膜組織的損傷,導致了消化性潰瘍。本文比較研究奧美拉唑和雷尼替丁聯用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對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消化性潰瘍患者132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60例,年齡32~76歲,平均51.4歲。其中,十二指腸潰瘍73例,胃潰瘍36例,復合性潰瘍23例。有114例患者Hp檢測呈陽性。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6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潰瘍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1 A組 于飯前口服奧美拉唑20 mg,枸櫞酸鉍鉀240 mg,每日1次,同時于飯后口服阿莫西林1 g,呋喃唑酮0.1 g,每日2次。治療1周后,僅使用奧美拉唑每日1次,每次20 mg維持 3周[1]。
1.2.2 B組 于飯前口服雷尼替丁150 mg,枸櫞酸鉍鉀240 mg,每日1次,同時于飯后口服阿莫西林1 g,呋喃唑酮0.1 g,每日2次。治療1周后,僅使用雷尼替丁每日1次,每次150 mg維持3周。治療開始后,觀察并記錄患者上腹疼痛緩解情況及不良反應,于治療4周后復查,同時進行尿素酶試驗,以確定Hp的根除情況。
潰瘍病灶在胃鏡下檢查已消失,相應癥狀消失,或者已進入瘢痕愈合期,可以將其視為治愈;胃鏡下潰瘍病灶開始處于愈合縮小階段,且癥狀出現減輕或消失[2],若縮小到50%以上,可視為病情好轉;胃鏡下潰瘍仍表現為活動狀態,癥狀未改善,潰瘍面的縮小為50%以下,定位為無效。
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后潰瘍愈合率進行比較分析,A組潰瘍愈合率為77.27%,B組潰瘍愈合率為72.7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但A組治療3 d后的上腹疼痛消失率為93.9%,7 d后全部消失,平均消失時間為1.9 d。B組治療3 d后的上腹疼痛消失率為60.6%,10 d后全部消失,平均消失時間為3.7 d,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上腹疼痛消失時間比較[n(%)]
114例檢測Hp呈陽性的患者中,經治療后,A組60例患者的Hp根除率為96.7%(58/60),而B組54例患者的Hp根除率僅為81.5%(44/54),兩組Hp清除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作為一種常見病,消化性潰瘍的感染主要是由幽門桿菌造成的,黏膜屏障受到破壞是由胃酸分泌過多所致[3]。臨床上,上腹部疼痛被視為其主要表現,此外反復周期性發作被視為潰瘍的主要特征之一,上腹部疼痛周期為持續發作,可為幾天或者幾周,也可持續時間更長,后出現長時間的癥狀緩解,且發作時間可以是全年性,尤以春秋兩季發作較為多見。研究表明,潰瘍的疼痛與飲食有明顯關聯,存在著一定的節律性與相關性,在一天中,于凌晨3點到早餐的這一時間段,胃酸的分泌量較低[4],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疼痛也較為少見,而一般來說,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容易在兩餐之間發生率較為頻繁,而且會出現持續不減的現象,一直持續到下一餐進食或者在服用了制酸藥物后,可以得到相應緩解,且有些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因為胃酸在夜間增多,尤以睡前進食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半夜疼痛癥狀。
胃潰瘍的疼痛發生并沒有規律性。一般會在餐后的1 h內出現癥狀,在2 h后會逐步緩解,直至下一餐,在進食后患者再繼續重復上述節律。對于疼痛部位,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多為中上腹部,或者是在臍部的上方位置,或者偏右處,潰瘍的疼痛部位也多為中上腹部位置,稍微偏高,或者為劍突下部與劍突下偏左部位,有著約為數厘米直徑大小的疼痛范圍,同時由于空腔內臟的疼痛,一般在體表的定位并不是十分的明確,故此,其疼痛位置并不能準確反映潰瘍的解剖位置。
在臨床治療上,一般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或膠體鉍劑為基礎的復合治療[5]。本文使用奧美拉唑聯合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療消化性潰瘍,其療效顯著,尤其是對幽門桿菌感染的根除上,效果非常明顯,而且有資料表明,根除幽門桿菌感染控制消化性潰瘍復發率的關鍵[6]。盡管在潰瘍愈合率上,使用雷尼替丁聯合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治療與奧美拉唑聯合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在Hp根除率上,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奧美拉唑聯合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對緩解上腹疼痛方面也優于雷尼替丁,所以從總體來看,奧美拉唑聯合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是治療消化性潰瘍的首選藥。
[1]李宏,趙聲友.奧美拉唑四聯療法治療Hp陽性消化性潰瘍125例分析[J].醫學信息,2010,23(5):57-59.
[2]姜杰.奧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J].中國健康保健,2010,19(4):128-129.
[3]馬穎藍,鐘亮.消化性潰瘍愈合質量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2):28-30.
[4]侯秀萍.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治療消化性潰瘍86例療效觀察[J].中國健康保健,2010,19(8):37-37.
[5]周加虎,方志強.奧美拉唑三聯療法治療Hp陽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1):48-49.
[6]于皆平,余保平.幽門桿菌與消化性潰瘍[J].醫師進修雜志,2002,25(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