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絲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運總監 熊曄
從供應鏈整體成本上實現雙贏
上海申絲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運總監 熊曄

對于倉儲企業目前大多是通過租金來獲取收益,大家經常面對的事情是“這個庫就是20塊錢一平米,少一塊錢都不行!”,這樣往往是雙方都陷入困境。這個故事最后大家得到了雙贏,為什么?是因為雙方都能站在供應鏈整體成本的角度思考問題,定價策略改變了,增加了貨物的周轉率,達到倉儲資源的最優化,制造商通過改變自己使其達到倉儲規模的最小化和庫存產品資金占用的最小化。對倉儲企業來講可以利用節省出來的倉儲面積來裝其它的貨物,通過這種階梯價格免費的策略反而達到了雙贏。供應鏈的整體成本,不僅顯示在物流營運成本上,還包括庫存資金的占用、服務質量和返修成本等方面,其中庫存資金的占用是困擾制造型企業的一個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一點,在此案例中,正是通過提高周轉效率來減少庫存產品的資金占用,從而提升了整體供應鏈效率,減少了整體供應鏈成本。
我們目前更提倡倉儲資源的共享與集約式利用。從事家電物流的企業近300家,有像安得、中遠這樣的大型物流企業,也有小的一些品牌,其實價格,比如大家都知道比較真實的運輸和倉儲現狀是從重慶到西安的干線運輸價格是50多塊錢,但是在上海的城市配送也是50塊錢,在物流費用中,其用于城市配送的成本是相當大的。
這就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目前城市配送的倉儲資源還是比較分散,沒有形成資源共享的效應,比如很多制造企業先把它的貨放到RDC倉庫中去,從RDC再二次分配到國美、蘇寧、淘寶網、京東商場等布局中的倉庫中去,接下來國美、蘇寧以及制造企業的直銷企業又把這些貨從它的倉庫中送到市區中去,這個供應鏈無形就增加了一個環節,多了電商的環節。我舉一個北京的例子,RDC可能在石景山,然后國美倉庫可能是在南站,最終的消費者社區呢可能是在清華,這個產品要從石景山先送到南站再送到清華北大,原來20公里的路這樣折騰下來要100公里,無形之中增加了物流成本,這也是我們目前物流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我們在上海做了一個調查,整體家電行業的倉庫面積達到了30萬平米,1萬平米的庫是1500萬的物流費用,包括倉儲費用和配送費用,加起來所有倉庫產生效益是5個億,零售渠道和電子商務企業的零售渠道前幾強的是國美、蘇寧、家樂福等等總體倉儲面積是25萬平米,直接面對的終端物流配送成本要比RDC倉儲要高,1萬平米是2000萬的物流配送費用,年物流總費用是5個億,兩個加起來整個上海家電物流的市場是10個億的物流規模,這里面有很多是重復建設的,成本也是重復的,這個成本必然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現在京東、當當等紛紛一擁而上,在各地建立自己的物流運作中心,這樣與社會化、一體化和標準化背道而馳的。我們未來的“云物流”的理想核心是組建一個統一的平臺,使物流和商流徹底分離,盡量減少物流的節點,把蘇寧、國美等連鎖銷售企業的倉儲資源整合到一起,對于制造企業的貨物放到這些倉庫之中去,制造企業按需支付倉儲費用,制造企業和店商之間有數據交換,出庫所有的費用由店商來支付。這樣制造企業就減少了配送的費用,而店商也不用再自建庫,達到了社會資源最優化,成本最小化,而不是某個節點某個客戶上的成本最小化。要想真正實現社會物流成本的降低,就要物流和商流分離,需要制造企業、渠道銷售商和物流企業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和現有的瓶頸,共同協作來完成整合物流渠道,這將是中國城市物流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