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盛
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醫院骨科,廣東中山 528476
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大的關節,較易引起關節內骨折,一般通過手術治療進行內固定恢復關節內正常解剖結構。固定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和費用,筆者所在醫院現對管形鋼板與拉力螺釘聯合治療老年踝關節骨折患者療效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筆者所在醫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收治老年踝關節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56~77歲,平均(65.5±4.2)歲。其中只使用解剖鋼板內固定治療的20例患者為A組,管形鋼板與拉力螺釘聯合治療的20例患者為B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骨折分類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并進行患肢抬高和相應消腫治療,手術部位皮紋征出現方可考慮手術治療。一般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取仰臥位,上氣囊止血帶。A組患者,取踝關節后外側行L形切口,切開皮膚直達腓骨表面并及時清除斷端間凝血塊,用尖齒復位鉗夾持復位后用1或2枚克氏釘垂直骨折線固定,然后取合適長度的普通鋼板依腓骨遠端塑形,取內踝前后凸弧形切口,注意避免損傷大隱靜脈,此時內踝骨折通常已基本復位,但斷端往往有筋膜嵌入,清除斷端凝血塊及筋膜,尖齒復位鉗夾持復位。B組患者使用1/3管形鋼板塑形固定,在進行外踝固定時即可配合使用拉力螺釘進行進行固定。在后踝固定時,將鋼板遠端按外踝解剖外翻約15°,然后擰入螺釘,應注意遠端2~3枚螺釘為松質骨螺釘并且避免其穿出內側關節面。其他步驟同A組。最后兩組在C臂透視下確定固定良好后,徹底止血、沖洗,縫合切口,外踝切口內放置引流管。
采用Baird-Jackson評分系統[1]進行療效評定。根據患者疼痛、踝關節穩定性、行走能力、跑動能力、工作能力、踝關節的活動、X線表現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定,滿分為100分,96~100分為優,91~95分為良,81~90分為可,80分以下為差。
對本組患者進行6個月~1年的隨訪,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調查患者術后情況,40例患者都進行了隨訪,29例患者定期進行復查。
對本組資料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并對兩兩比較的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的比較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優良率明顯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踝關節骨折治療效果比較
對40名患者進行隨訪,均無切口感染癥狀發生,無明顯并發癥發生。對手術滿意度調查,A組滿意度顯著高于B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踝關節骨折是關節內骨折,傳統保守治療復位不夠精確,易留下后遺癥。通過手術內固定治療效果好,患者恢復快,在臨床上較為常用。在內固定材料的選擇上,開始較多采用重建鋼板,最近有研究顯示,使用管形鋼板占用組織空間小、易于塑形、固定可靠,具有較多優點[2]。并且在老年人踝關節骨折中,因為骨質疏松的緣故,使用普通鋼板時遠端螺釘數量較少,所以會出現固定不好的情況。而使用鎖釘鋼板則會大大增加手術費用,患者普遍不愿接受。管形鋼板價格適中,克服了固定不好的問題,筆者所在醫院將這種新型材料應用于踝關節骨折手術固定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結果可以看出,A組只使用了普通鋼板,優良率明顯低于B組。說明管形鋼板充分發揮了它塑形好、固定好的優勢。同時聯合使用拉力螺釘,因其能較好的與骨關節面貼合,可以減少術后康復鍛煉中的疼痛[3]。劉英民等[4]研究表明,術后6周內,早期進行恢復性訓練的患者恢復較快。同時由于術后疼痛出現,患者為避免痛苦可能出現足下垂,及后期出現跟腱攣縮。此時應配合術后固定,可以克服術后跟腱痙攣的問題[5]。從隨訪中可以看出B組手術滿意度顯著高于A組,因B組患者術后得到較好的恢復。
綜上所述,在針對老年踝關節骨折患者的治療中,要對患者進行準確分型,確定好手術時間和內固定材料,考慮老年人骨質疏松狀況,對其進行準確復位和及時的踝關節功能鍛煉,使患者盡快恢復。
[1] 劉云鵬,劉沂.骨與關節損傷和疾病的診斷分類及功能評定標準[S].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236-237.
[2] 張才龍,陶昊,李長風.拉力螺釘1/3管狀鋼板在三踝骨折合并下脛腓聯合分離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學,2005,12(4):639-640.
[3] 賈晉輝,謝林,洪友松,等.改良1/3管形鋼板結合拉力螺釘治療老年踝關節骨折 [J].中國骨傷,2010,(12):936-937.
[4] 劉英民,朱志強,劉鈺,等.踝關節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國骨傷,2007,20(2):80-81.
[5] Rüedi TP,Murphy WM.骨折治療的AO原則[M].王滿宜,楊慶銘,曾炳芳,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55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