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麗
遼寧省人民醫院,遼寧沈陽 110016
醫學新生的主觀幸福感調查
艾 麗
遼寧省人民醫院,遼寧沈陽 110016
目的調查醫學新生的總體幸福感水平。為醫學院校針對新入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隨機抽取某醫學院校入學新生253人,進行總體幸福感量表的評定,分析醫學新生總體幸福感水平,比較總體幸福感的性別和學歷差異。結果醫學新生中女生的總體幸福感水平較男生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性別方面的比較上,男同學的總體平均分要遠低于常模的平均分,而女同學的總體平均分稍稍較常模平均分高。同時其他6個因子在性別上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醫學本科新生總體幸福感較專科新生高(P<0.05),且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和“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的這3個因子上,本科新生和??菩律町愑薪y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醫學新生的幸福感性別差異不明顯,但本科生幸福感明顯高于??粕?/p>
醫學新生;主觀幸福感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人對其生活質量做出的認知性和情感性的整體評價[1]。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主觀幸福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調查以一所醫學院校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入學新生為研究對象,調查醫學新生的總體幸福感水平。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0年中國醫科大學新入學的臨床醫學專業本、專科學生共253人,每專業隨機抽取4個班級。
1.2 研究方法
調查工具: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是為美國國立衛生統計中心制訂的一種定式型測驗工具,用以評價被試對于幸福的陳述。由我國段建華(1996)修訂。量表內容包括33項,最終得分越高,幸福感就越高。本研究選取問卷其中前18項內容。GWB前18項的平均分男性為(75±15)分,女性為(71±18)分。除了評定總體幸福感以外,該量表還將其內容組成6個分支量表進而對幸福感的6個方面因子進行評定。6個因子即對健康的擔心、精力、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以及松弛與緊張(焦慮)。
調查程序:以班級為單位,團體施測。由專業的心理科醫生作為調查員講解指導語,問卷當場回收。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1 一般資料結果
本研究參加調查的醫學新生共253人,男生116人;女生137人?;厥沼行柧?46份,包括本科132人,???14人。
2.2 醫學新生的總體幸福感水平比較
醫學新生中女生的總體幸福感水平較男生高,但經統計分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99,P>0.05)。見表1。
表1 醫學新生總體幸福感水平比較
2.3 醫學新生總體幸福感水平的性別差異
醫學新生的總體幸福感在性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男同學的總體平均分低于常模的平均分,而女同學的總體平均分較常模平均分高。這與表1得出的結論相符。同時6個因子在性別上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醫學新生總體幸福感水平的性別差異
2.4 醫學本科新生和專科新生總體幸福感比較
醫學本科新生總體幸福感較??菩律撸‵=4.304,P<0.05),且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和“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的這3個因子上,本科新生和專科新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236,4.820和4.029,P均<0.05)。這個結果提示了讀本??茖θ雽W新生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影響。見表3。
SWB是一種主觀和整體的概念,同時也是個相對比較穩定的量,它是評估一個人相當長一段時期的內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
表3 醫學本科新生和??菩律傮w幸福感對比
醫學新生的幸福感是其對學業和生活的滿意度的評價,它直接影響新生入學后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態度。性別差異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2],因為關系到社會、學校、課堂學習、人際關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個社會在性別觀念上仍然缺乏寬容度。一般來講,男性會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會對工作和生活產生更大的熱情。所以在相同的學校,男生感受到的壓力要比女生大得多[3]。在承受和緩解壓力的環節上,女性的特質決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強,因此在幸福感的體驗上男同學與女同學就存在了一定的差異。
醫學新生入學后進入本科或??疲话闶怯善涓呖挤謹禌Q定的,本科或??埔彩菍W生學習能力、將來就業難度的一種認定。本研究顯示醫學本科新生總體幸福感較??菩律撸以凇皩ι畹臐M足和興趣”“憂郁或愉快的心境”和“對情感和行為的控制”的這3個因子上,本科新生和??菩律町愑薪y計學意義。學歷的高低影響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評價,而當自我價值高低的認識與所處環境的認知和價值期望發生矛盾時,往往會產生焦慮情緒,遭受更多的自我壓力,這樣對幸福感的體驗就會下降。
本調查研究由于時間、經驗等的問題,尚存在不足和缺陷,筆者將在以后的研究中就這一問題做更進一步的調查,以得出更有效的結論。
[1]王瑛.主觀幸福感論[J].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8,4:73-81.
[2]鄭雪,王玲,邱林,等.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征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2(4):23-24.
[3]丁新華,王極盛.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9,12(12):13-15.
B844.2
B
2095-0616(2011)21-115-02
201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