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宇
四川省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四川宜賓 644000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發生后,患者腦組織缺氧明顯,機體在應激狀態下腦內血漿β-內啡肽釋放增加,引起中樞抑制,更加重腦組織缺氧[1]。β-內啡肽為內源性阿片肽之一,有很強的阿片樣活性[2]。為進一步研究血漿β-內啡肽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作用,筆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納洛酮治療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血漿β-內啡肽的變化情況,旨在探討納洛酮對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間血漿β-內啡肽及預后的影響和作用機制,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治療的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符合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診斷標準[3]。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18~74歲,平均(39.3±6.1)歲。全部入選對象隨機分為A組(常規治療)和B組(常規治療+納洛酮)各2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史、合并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兩組均常規應用高壓氧療、吸氧、脫水、能量、腦細胞復能劑等常規治療,同時B組在常規治療的加用納洛酮治療,設立為B組,常規治療設立為A組。鹽酸納洛酮注射液(河北奧星集團藥業有限公司,H20065376)0.8 mg加5% 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250 mL靜滴,1次/d,連續應用14 d。有合并癥者做相應搶救處理。用藥過程中注意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記錄催醒時間。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點血漿β-內啡肽水平的變化(±s,ng/L)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同時點血漿β-內啡肽水平的變化(±s,ng/L)
注:與A組比較,*P <0.05;與入院時比較,△P <0.05
組別 n 入院時 12 h 24 h 48 h 72 h A組 26 127.21±20.23 102.28±6.54△ 92.26±8.37△ 81.17±9.46△ 74.49±6.82△B組 26 136.65±21.02 78.75±5.96*△ 73.39±7.78*△ 64.82±5.79*△ 62.36±9.29*△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參照參考文獻[4],隨訪2~60 d,患者渡過“假愈期”后判定:痊愈:神志清楚、語言、智力、肢體活動均恢復正常;顯效:神志清楚、智能清度下降、生活能自理;有效:神志清楚、語言、智能或四肢功能嚴重受損、生活不能或部分自理;無效:呈植物生存狀態或死亡。
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3 mL,加入EDTA 30 L抗凝, 3 000 r/min離心15 min,-20℃保存待測。應用第二軍醫大學神經生物教研室提供的放免藥盒,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β-內啡肽水平。
①兩組治療后的療效;②兩組治療后12、24、48、72 h血漿β-內啡肽的表達;③兩組催醒時間及預后情況。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并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兩組治療后12、24、48、72 h的血漿β-內啡肽水平均較入院前明顯降低,且B組較A組降低更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于治療后48 h血漿β-內啡肽水平逐漸接近正常水平。見表3。
B組的催醒時間明顯短于A組,且B組的預后顯示,無一例發生偏癱或死亡,其預后明顯優于A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催醒時間及預后情況比較
β-內啡肽主要在下丘腦和垂體內合成和儲存,在調節神經、內分泌活動及呼吸、心血管等生理活動中有重要作用。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后,腦內β-內啡肽釋放增加,引起中樞系統及呼吸系統的抑制,加重腦組織缺氧。其中致死致殘率與一氧化碳中毒的昏迷時間及遲發性腦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因此,降低血漿β-內啡肽水平,縮短昏迷時間,減少后遺癥,提高臨床療效及預后至關重要[5]。
納洛酮是阿片受體的強拮抗劑,能競爭性阻斷并取代內啡肽與阿片受體結合從而解除阿片樣內啡肽物質的中毒癥狀,具有改善腦灌注、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促進意識恢復的功能。并且可以抑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大腦白質脫髓鞘和小腦蒲氏細胞變性,從而減輕一氧化碳中毒后遲發性腦病的發生率[6]。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深昏迷患者,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蘇醒時間延長,會導致并發癥和后遺癥增加,病死率升高[7]。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納洛酮后,B組的催醒時間明顯短于A組,且B組的預后顯示,無一例發生偏癱或死亡,其預后明顯優于A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A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12、24、48、72 h的血漿β-內啡肽水平均較入院前明顯降低,且B組較A組降低更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于治療后48 h血漿β-內啡肽水平逐漸接近正常水平。說明納洛酮可拮抗β-內啡肽水平,迅速逆轉其抑制作用,且具有抗凝、降低血黏度的作用,能增加腦缺血區的血流量,改善腦細胞缺氧狀態,促進受損神經功能的恢復,從而逆轉腦缺血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8-9]。
綜上所述,納洛酮對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療效確切,能夠降低血漿β-內啡肽水平,明顯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預后,值得推廣和應用。
[1]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973.
[2] 趙妍.納洛酮治療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療效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7):1288-1289.
[3] 王月琴.納洛酮早期治療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可預防遲發腦病[J].山西醫藥雜志,2008,37(9):803-804.
[4] 劉福亮,張海濤,唐恭芹.納洛酮的臨床應用進展[J].青海醫藥雜志,2001,31(5):58.
[5] 張慶偉,英秀梅,姜雨華.鹽酸納洛酮在急診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07,2(20):50-51.
[6] 陳亞銘,黃芳,易宏林.納洛酮對急性重度CO中毒患者血漿β-內啡肽水平及預后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0,27(5):895-896.
[7] 陳興泉 .納洛酮功能及應用 [J].健康大視野(醫學分冊),2006,9(9):49.
[8] 李復雄,王曉川,王自財,等.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時血漿β-內啡肽變化及納洛酮治療效果評價[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04,9(1):16-17.
[9] 付艷秋,白雪峰.納洛酮腦保護作用的研究現狀[J].中外健康文摘,2007,4(7):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