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召來 朱陽春 冷榮柏 周 琴 施愛武
1.江蘇省揚中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江蘇揚中212200;2.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院,江蘇揚中212200
就全球而言,食管癌的發病率居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第8位。據WHO估計,每年全世界大約有29萬食管癌新發病例,其中48%的食管癌發生在我國[1]。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10%左右[2-3],手術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僅在25%左右[3],如果食管癌在早期得到有效診斷,5年生存率可提高到86%~100%[2],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是降低食管癌危害的關鍵措施。近年來內鏡設備的不斷發展以及食管黏膜碘染色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早期食管癌和癌前期病變檢出率大大提高。揚中市是我國食管癌的高發區,食管癌是該地區最主要的癌種之一。為進一步控制食管癌的危害,開展惡性腫瘤的綜合防制。2006年起在衛生部的支持下,該地區成為我國首批食管癌早診早治示范點,引進了內鏡下食管碘染技術,為進一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檢出率,筆者通過對不同濃度碘染色液對食管早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檢出率進行比較,試圖探索一種經濟高效的食管癌早期診斷手段。
2006年10月~2010年1月揚中市消化道腫瘤高發區40~69歲人群共5 911例,均進行內鏡檢查,檢查前由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專業人員進行登記、流行病學調查。
常規內鏡檢查后,參照《中國癌癥篩查及早診早治技術方案》(試行)用自制盧溝氏碘液進行噴灑染色觀察。由活檢隧道插入噴管,助手注入碘液10~15 mL,邊注入邊推進,將碘液均勻噴灑到全食管黏膜上,詳細觀察并記錄不染色和淺染區域的直徑、方位和狀態,對可疑病灶進行指示性活檢。染色不滿意時重復染色1次。操作結束前用清水沖洗殘留碘液和黏液并吸出。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檢出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碘染色對食管早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檢出率:1.2%組共3 217例進行活檢,檢出食管輕、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癌患者分別為 62例(1.93%)、22例(0.68%)、8例(0.25%)和 5例(0.31);1.5%組依次為98例(2.37%)、49例(0.71%)、21例(0.45%)和13例(0.26%)。見表 1。

表1 碘染色對食管早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檢出率[n(%)]
隨著近年來內鏡技術的發展,食管癌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方式有了突破性進展,但是許多癌前病變和早癌內鏡下常無明顯特征,使活檢存在一定的隨機性和盲目性。Wang LD等[3]研究顯示內鏡對癌前病變的漏診高達40%。各國學者們通過多年不斷探索發現:內鏡觀察與食管黏膜染色相結合可顯著提高食管癌的早期檢出率[4-5]。通過在內鏡下噴灑碘液是診斷食管癌最常見的染色方法,根據顏色深淺將碘染程度一般分為4級[6]:Ⅰ級為濃染區,比正常食管黏膜染色深,多見于糖原棘皮癥;Ⅱ級為正常表現,呈棕褐色;Ⅲ級為淡染區,多見于輕中度不典型增生或急慢性炎癥或萎縮;Ⅳ級為不染區,多見于浸潤癌、原位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對Ⅲ級淡染區和Ⅳ級不染區進行病理活檢可以發現癌前期病變和一些早期癌。
經過對比試驗,筆者發現:盧溝氏碘液濃度由1.2%增加到1.5%時,食管癌前期病變不典型增生和早癌的檢出率均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普查實踐工作中也發現,當濃度增加至1.5%時,碘液染色效果明顯增強,便于內鏡醫師鏡下直接觀察病灶,使活檢更具有指示性意義。因此,適當增加盧溝氏碘液濃度至1.5%,可顯著提高食管癌普查各期病變檢出率,可作為診斷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1] 李連弟,魯鳳珠,張思維,等.1990~1992年中國惡性腫瘤死亡流行分布情況分析 [J].中華腫瘤雜志,1996,6(18): 403-407.
[2] 丁璐璐,陳永勝,張永輝.啟東市2001~2007年食管癌生存率分析[J].中國腫瘤,2011,5(20):341-344.
[3] Wang LD,Zhou Z,Guo RY,et al.Reproducibility of esophafeal biopsy sampling procedure in a high 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area in nort hern China[J].Cancer Eidenimiol Biomark 2ers Prev,1996,5(5):405-406.
[4] 王國清,郝長青,賴少清,等.碘染色在食管癌高發區直接內鏡普查中的應用和效果[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3,6(20):377-379.
[5] 王貴齊,魏文強,呂寧,等.應用內鏡下碘染色在食管癌高發區進行普查的意義 [J].癌癥,2003,2(22):175-177.
[6] Masaki M,Yosuke A,Test suya M,et al.Lugol staining pattern and histology of esophageal lesions[J].Am J Gast Roenterology,1993,5(88):7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