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彩云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復退軍人醫院精神科,廣西崇左 530219
阿立哌唑作為一種新型的藥物,其療效優于傳統的抗精神病藥[1]。但是關于其不良反應,國內外報道的都較少,這給實際工作帶來難度。為了解阿立哌唑的不良反應,筆者特收集了服用阿立哌唑治療的410例精神患者的個人資料,對其進行調查分析,報道如下。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入院并確診的精神病患者(均沒有既往服用抗精神病藥的歷史,不伴有其他嚴重疾病)共410例,其中男293例,女117例,年齡18~61歲,平均(30.9±8.27)歲;病程1~24個月,平均(4.15±3.80)個月。阿立哌唑(重慶醫藥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H20041505)均按照常規劑量服用,剛開始給予5 mg/d的劑量,以后根據情況逐漸增加,但不能>30 mg/d。所有患者或其監護人、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根據副反應量表(TESS)的標準對服藥后2周末的不良反應進行評定。在治療前和治療1個月后分別進行血、尿常規,生化及心電圖、腦電圖等相關檢查。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10例調查對象中,有43例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注意,1例患者可以同時出現2種及以上不同類型的不良反應)。女患者的不良反應率高于男患者(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興奮激越、靜坐不能、心動過速、視物模糊、其他。見表1。患者服藥前后,血常規、尿常規、血生化及心電圖、腦電圖檢查均未發現具有臨床意義的異常改變。
43例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其不良反應發生時間,1周內發生17例,第2周內新發生21例,第3周內新發生4例,第4周及以上新發生1例,由此可見,不良反應主要集中在用藥的初期,尤其是用藥的前2周比較多(第2周內新發生不良反應率最多)。

表1 阿立哌唑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針對不良反應開展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如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等。
阿立哌唑作為最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其療效肯定,但是關于其不良反應,報道較少,這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患者十分不利。
調查表明:服用阿立哌唑后,不良反應:興奮激越、靜坐不能、心動過速、視物模糊、其他發病率均在5%以下,遠低于傳統的抗精神病的藥物(其不良反應約為10%)。這和黃英民[2]的報道一致。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為使患者盡快康復,特提出如下措施:慎重使用阿立哌唑。如果必須用時,應從小劑量開始使用,根據病情謹慎增加劑量。避免出現突然增加較大劑量或者突然停藥的情況。如果患者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時,要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4]。
調查表明,部分患者用藥1個星期后就出現不良反應,但更多的患者是用藥2個星期后才出現不良反應。2個星期后,新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相對較少。因此,應該特別重視新近服藥2個星期以內的患者,但是對于服藥2個星期以上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
密切觀察患者,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如興奮激越、靜坐不能、心動過速等,患者很容易精神恐懼、抑郁、產生悲觀情緒,甚至走自殺的極端。護理人員應對這些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心理護理,讓他們對疾病本身及藥物有客觀、正確的認識,同時耐心的解答他們的疑問,多和他們溝通和交流,讓家屬也積極參與救助患者,消除患者長期處于心理不良的狀態。
阿立哌唑服用以后可引起患者視物模糊,但是對其作用機制并不清楚[3]。除對他們進行心理護理外,還應該提醒患者家屬做好對患者行走時的攙扶和護理工作,避免患者摔倒。如經以上措施還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就應該及時告知醫師,并按醫囑服用減少不良反應的藥物。
阿立哌唑是一種療效肯定、不良反應相對較少的藥物,其不良反應主要集中在服藥后的前2個星期,以第2個星期的新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最多。建議護理人員應對這些患者及家屬開展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和生活指導,必要時應用藥物以消除或者降低不良反應。
[1] 李曉娟,陳瓊妮.阿立哌唑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對策[J].醫學信息,2010,11(1):3326-3327.
[2] 黃英民.阿立呱唑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6,39(26):98.
[3] 白云洋,韓麗彤.阿立哌唑致嚴重視力模糊1例[J].上海精神醫學,2010,22(5):306.
[4] 龍森.阿立哌唑致不良反應及干預31例并文獻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9,9(11):113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