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琍
河南省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超聲科,河南安陽455000
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并發癥及導致患者直接死亡的原因。因此早期對患者預后做出評估意義重大。本研究對63例肝硬化患者的門靜脈內徑、門靜脈血流動力學狀態與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關系進行對比觀察,報道如下。
63例患者均系2008年5月~2011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住院患者,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肝硬化診斷標準[1]。其中男42例,女21例;年齡38~75歲,平均(52.0±12.3)歲。所有患者經確診登記后由專人隨訪1年,并做詳細記錄。
1.2.1 門脈動力學檢測 采用GE VOLUSON 730(美國產)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7.0~10.0 MHz,空腹12 h,檢測門靜脈內徑和血流速度并記錄。在測定上述數據時,患者暫時屏氣,取樣位置固定、取樣線和血流夾角保持一致,取樣容積2 mm,取樣線與血流夾角≤60°。
1.2.2 胃鏡檢查 根據電子纖維胃鏡檢查情況,將食管靜脈曲張分為三度。輕度:食管靜脈向食管內隆起<3 mm,外觀呈條索狀;中度:食管靜脈向食管腔內隆起3~6 mm,外觀呈串珠狀;重度:食管靜脈向食管腔內隆起>6 mm,外觀呈結節狀或瘤狀[2]。直接觀察到曲張靜脈滲出、有血凝塊附著或噴出血液可診斷為食道靜脈曲張出血。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門靜脈內徑越寬,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危險性越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門靜脈血流速度越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門靜脈內徑、血流速度與食道靜脈破裂出血的關系
肝硬化門脈高壓發生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有關。曲張靜脈受到食物的磨擦和酸性胃液的侵蝕,發生破裂而出血,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有報道死亡率高達30%~70%[3]。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形成的機制有兩種學說。后向血流學說認為門靜脈高壓是因肝小葉結構破壞和改建,肝竇受壓及毛細血管化使肝內血管阻力增加,門脈系統被動充血所致;前向血流學說認為門靜脈高壓中擴血管遞質尤其是胰高血糖素增高,血管對血管內源性縮血管遞質敏感性降低,而致內臟血管擴張充血,門靜脈血流增加[4]。本研究支持前向血流機制。門靜脈血流的顯著減慢反映門靜脈阻力的增加,支持后向血流機制。門脈高壓是食管靜脈曲張形成的基礎,門靜脈內徑不僅能反映門靜脈壓力,還可預測食管靜脈曲張程度。食道靜脈曲張程度加重,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越高。
彩色多普勒超聲安全、便捷,準確性高,可以直接測量門靜脈內徑和血流速度,是目前診斷肝硬化門脈高壓的重要手段,可作為預測食管靜脈破裂出血的首選指標。
[1]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328.
[2] 劉立.痔靜脈曲張與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關系[J].中國醫藥導報,2007,4(8):83.
[3] 國銘,李石.現代消化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1063.
[4] 江曉華,諸琦,吳云林,等.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大出血患者門脈血流動力學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安徽醫學,2002,2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