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輝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科研處,遼寧鐵嶺 112000
結腸炎丸由筆者所在醫院多名肛腸科專家,根據中醫的辨證施治、多年臨床觀察而自擬處方,該處方在治療急、慢性結腸炎、痢疾方面療效顯著。為了適應醫藥科學的發展,實現中藥與現代化科學技術相結合,與現代學術思想相結合,與現代科學文化相結合的中藥現代化理念[1],應努力改進傳統中藥制劑存在的某些不足之處,筆者所在醫院現將處方中的一部分中藥飲片煎煮提取濃縮成浸膏,另一部分中藥飲片粉成粗粉。浸膏與粗粉混合、低溫、干燥,粉成細粉,用水泛丸,制成濃縮水丸。經臨床應用與原來蜜丸有相同的療效,受到了廣大患者的好評。
DT型多功能提取濃縮回收罐(天津茂源制藥機械廠);WF型萬能粉碎機(天津中藥機械廠);CT型熱風干燥箱(常州范群干燥設備廠);800型無級調速不繡鋼糖衣機(上海中藥制藥機械廠);ZD-IC型智能崩解儀(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廠)。結腸炎丸(蜜丸,鐵嶺市中心醫院制劑室,20100807);結腸炎丸(濃縮丸,鐵嶺市中心醫院,20110121)。
1.2.1 結腸炎丸處方 烏梅15 g,木香10 g,石榴皮10 g,罌粟殼 15 g,白芍 15 g,五味子 15 g,山藥 15 g,砂仁 15 g,肉桂 15 g,訶子10 g,元胡10 g,白術10 g,甘草20 g等。
1.2.2 制備工藝 蜜丸制備工藝 將以上藥材粉成細粉、過篩、混均,每100克細粉加煉蜜100~110 g,制成大蜜丸,規格每丸10 g。濃縮丸制備工藝 將烏梅、五味子、訶子、石榴皮、甘草、罌粟殼、元胡等提取濃縮成浸膏。白芍、山藥、木香、砂仁、白術、肉桂粉成粗粉,浸膏與粗粉混合干燥,粉成細粉,用水泛丸。制成濃縮水丸,規格0.2 g/g(相當于原生藥0.5 g)。
1.2.3 用法用量 蜜丸:1次2丸,口服,2次/d,連服15~20 d。濃縮丸:1次20粒,口服、2次/d,連服15~20 d。
選取急、慢性結腸炎患者150例,蜜丸組84例,年齡24~52歲。濃縮丸組66例,年齡26~55歲。55歲以上患者未取。
停藥30 d后,臨床癥狀消失為顯著,緩解為有效,均屬治愈。無變化或改變不明顯為未治愈。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將結腸炎丸兩種制劑同時用于治療急、慢性結腸炎,進行臨床觀察。見表1。

表1 結腸炎丸臨床療效(n)
蜜丸是中藥傳統制劑,制備工藝簡單,容易出現水份超限,微生物超限,不易保存等質量問題;用藥的局限性:糖尿病患者慎用;儲存、攜帶不方便,服用劑量大,生物利用度低[2],藥材中的揮發油刺激性大,個別患者不易耐受等。
處方中烏梅主要成份枸櫞酸;罌粟殼含多種生物堿,主要為嗎啡;元胡含生物堿;五味子含木脂素;甘草含三萜皂甙等;白芍含芍藥苷;山藥含多種生物堿、山藥堿、膽堿、多巴胺、糖均溶于水,煎煮能提取有效成份[3]。木香、砂仁、白術、肉桂均含有揮發油,粉成粗粉既可吸收浸膏中的水份,又可減少揮發油的揮發。在浸膏粉中加入1.5%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崩解劑[4],制成水丸劑,其崩解時限僅45 min,有利于盡快發揮藥效。
結腸炎丸處方組成合理,溫脾行氣、澀腸止瀉、用于治療急、慢性結腸炎療效確切。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了服用劑量,制劑質量也穩定,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受到了患者的好評,該劑型值得推廣[5]。
[1] 元英迪,劉明言.中藥現代化生產關鍵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3.
[2] 奚念朱.藥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80.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5.
[4] 侯惠民,王洪濤.藥用輔料應用技術[M].第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73.
[5] 王躍武.赤丹丸由蜜丸改成濃縮水丸的研究[J].健康大視野,2009,1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