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玲,黃春曉
1.山東省青島市腫瘤醫院檢驗科,山東青島 266042;2.山東省青島市骨傷醫院檢驗科,山東青島 266042
肺炎克雷伯菌是臨床常見的致病菌,也是醫院內獲得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通常在患有各種基礎性疾病及使用廣譜抗生素的患者中引起感染,其對常用抗生素有廣泛的耐藥性,并易產生多重耐藥的特點,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加強對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性監測,對有效治療和控制感染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分離的179株肺炎克雷伯菌進行14種抗生素的藥物敏感試驗,對抗生素的應用進行探討。
17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分離自2009年7月~2010年6月本院住院及門診送檢的痰液、尿液、咽拭子、膿液等標本。
所有菌株均應用美國德靈公司MICROSCAN-4半自動細菌鑒定系統鑒定,藥敏試驗采用最小抑菌濃度(MIC)法。細菌鑒定和藥敏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西門子公司。ESBLs測定采取雙紙片擴散法,判斷標準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標準執行。M-H瓊脂平板及藥敏紙片均為英國Oxoid公司產品。
將分離菌株配成操作規程規定濃度的菌液,填充到G-桿菌鑒定板中,經35℃培養18~24 h,由MICROSCAN-4半自動細菌鑒定和藥敏系統分析儀完成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以標準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為質控菌株。
肺炎克雷伯菌179株中,76株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檢出率為42.5%。在檢出標本中痰液分布率最高,共91株,占50.8%,其在各標本的分布情況見表1。標本主要來源于以下科室:ICU(63株,占 35.2%)、呼吸科(47株,占26.3%)、泌尿科(39株,占 21.8%)、外科(12 株,占 6.70%)、內科(11株,占 6.15%)、中西醫結合科(5 株,占 2.79%)、放療科(2株,占 1.12%)。

表1 179株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標本中的分布
見表2。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為0,抗菌作用較強的抗生素還有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頭孢吡肟,耐藥率分別為26.3%、32.9%、35.5%,而對其余抗生素的耐藥率均>50%。

表2 肺炎克雷伯菌對14種抗生素的耐藥率(%)
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醫院內各類感染的常見病原菌之一,是免疫缺陷者感染的重要病原體,可通過患者和呼吸機等醫療器械傳播。本文表1顯示,在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從臨床標本中分離出的17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91株來源于痰液,以痰液標本占首位(50.8%)。這可能與本院送檢的標本以痰液為主有關,提示本院肺炎克雷伯菌以下呼吸道感染為主。標本在科室分布中以ICU最多,略高于相關報道[1],可能與機械通氣等侵入性操作有關,這就要求相關醫務工作者對呼吸機等醫療器械嚴格消毒,在治療過程中嚴格無菌操作。其次為呼吸科和泌尿科,這些科室多為中老年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容易導致肺炎克雷伯菌繼發性感染。
由于大量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等原因,近年來臨床上產ESBLs菌株分離率逐漸增加,本文179株肺炎克雷伯菌株中檢測出產ESBLs的有76株,檢出率為42.5%,與文獻報道相近[2]。表2結果顯示本組肺炎克雷伯菌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呋辛、頭孢哌酮、環丙沙星的耐藥率均大于30%,說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情況比較嚴重。特別是產ESBLs的菌株對抗生素的耐藥率比不產ESBLs的菌株更高,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呋辛、頭孢噻肟、頭孢哌酮、頭孢他啶、氨曲南、慶大霉素的耐藥率均大于80%,與文獻報道相近[3-4],證明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譜更廣,對頭孢菌素等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高度耐藥,有多重耐藥現象,提示臨床對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應避免使用上述藥物。
本組藥敏試驗中對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率比較低的抗生素有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頭孢吡肟,耐藥率低于35.5%。特別是所有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亞胺培南敏感,提示亞胺培南是治療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選藥。加有酶抑制劑的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比單獨使用頭孢哌酮、哌拉西林對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顯著性提高,說明臨床治療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應選用加有酶抑制劑的第三代頭孢菌素,最好不要單獨使用,但是絕大多數加酶復合制劑有時間依賴性[5],應避免濫用。第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盡管耐藥率比較低,但其使用時間比較短,對產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率也已達35.5%,應引起臨床重視。
由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機制較為復雜,易對抗生素產生多重耐藥[6],為有效地預防肺炎克雷伯菌耐藥菌株的快速增長,建議加強耐藥性監測,依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有效的抗菌藥物,避免經驗性用藥、試驗性用藥,同時臨床應加強消毒,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檢驗科應對本院病原菌及其藥敏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并及時反映給臨床,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1]楊愛民,路娟.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監測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155-1157.
[2]葉惠芬,劉平,陳惠玲,等.廣州地區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和耐藥性調查[J].實用醫學雜志,2006,22(7):833-835.
[3]胡志東,田彬,馮麗輝,等.產超光譜β-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性的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6):686-688.
[4]趙楊,張銳.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臨床用藥分析[J].吉林醫學,2010,31(6):786-787.
[5]倪芳,吳志奇,曾慧敏,等.頭孢哌酮、哌拉西林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對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藥敏動力學探討[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6,26(10):933-936.
[6]謝基靈,顏善活.嬰幼兒肺炎克雷伯菌肺炎76例藥敏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