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芬 ,閆爭亮 ,澤桑梓 ,李勇杰 ,寧德魯 ,余 珍
(1.云南省林業科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4;2.國家林業局云南珍稀瀕特森林植物保護和繁育重點實驗室,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與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云南 昆明 650204;3.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云南 昆明 650204)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 Blume)又名栗、中國板栗,是殼斗科栗屬的植物[1],原產于中國,分布于越南、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生長于海拔370~2 800 m的地區,多見于山地,已由人工廣泛栽培?!兜崮媳静荨酚涊d板栗葉可“治喉療火毒 ”,《現代實用中藥》中記載板栗葉“為收斂劑,外用涂漆瘡”,是民間常用中草藥[2]。目前,對板栗葉的揮發性化學成分的研究還很少,2008年何玲玲等[3]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技術提取、氣相色譜 -質譜分析,從板栗葉中分離鑒定了22各揮發性成分。本實驗采用同時蒸餾萃取法(SDE)提取板栗葉揮發油化學成分,利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聯用方法分析板栗葉的揮發油化學成分,以期為進一步綜合開發板栗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1.1.1 供試材料 本次分析測定的板栗樹葉樣本采自永仁縣油橄欖良種繁育基地。
1.1.2 儀器和試劑 所用溶劑為分析純正己烷;揮發性化學成分的分析儀器為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的HP6890GC/5973MS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1.2.1 揮發性化學成分的提取 采用同時蒸餾法(SDE)提取板栗葉片揮發油[4-5]。將新鮮樹葉剪下后,迅速放入磨口玻璃瓶中密封,將玻璃瓶放入加有醫用冰袋的保溫瓶中。帶回實驗室后,用醫用小刀將韌皮部剪碎為2mm×2mm的碎屑,各稱取350 g放入同時蒸餾萃取裝置,正己烷萃取。同時蒸餾萃取5 h后,旋轉蒸發儀除去正己烷,用無水硫酸鈉干燥。將所得提取液放入冰箱中保存,保存溫度為-10℃,備用。1.2.2 氣相色譜-質譜測定條件 GC條件:HPSMS石英毛細管柱(30mm×0.25 mm×0.25μm);柱溫120~260℃,程序升溫5℃/min,進樣口溫度250℃;柱流量為1.0 mL/min,柱前壓100 kPa,分流比為10∶1。載氣為氦氣。
MS條件:電離方式EI,電子能量70 Ev,傳輸線溫度250℃,離子源溫度230℃,四極桿溫度150℃;質量范圍35~450 M/Z。采用wiley7n.1標準譜圖,計算機檢索定性。

圖1 板栗樹葉揮發物的總離子流圖
板栗葉的揮發油化學成分經同時蒸餾萃取法(SDE)及氣相色譜-質譜分析 ,得到總離子流色譜圖如圖 1所示。采用計算機對各峰質譜圖進行wiley7n.1標準譜圖庫的檢索,根據質譜裂解規律進行核對,利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組分的相對含量。共分離出47個色譜峰,鑒定出38個化合物,占揮發物組成的92.92%,結果見表1。

表1 板栗樹葉揮發性物質的GC-MS分析結果
從表1可看出,板栗葉揮發性化學成主要由醇、烯、酯和醛酮類化合物組成,其中醇類物質占的比重最大,達到53.9%,其次是酯,占15.94%。板栗葉的揮發油化學成分中含量相對較高的化合物為3-己烯-1-醇(33.98%),3-己烯乙酸酯(14.66%),壬醛(5.63%),香葉醇(4.80%),橙花叔醇(5.08%)。
與何玲玲等[3]的結果相比較,試驗所得到的化合物數量更多,而且酯類、烯、醛酮類化合物更多,烷烴類化合物較少,得到的共同化合物共4個,分別是3-己烯-1-醇,乙酸己酯,1-辛醇,金合歡烯。雖然醇類化合物所占比例都是最大,但具體化合物的組成和相對含量的差別很大,這與提取方法有很大關系。同時蒸餾萃取法(SDE)對高沸點、低揮發性成分的分離比較有利,如對長鏈羧酸、醛、酯類物質有較好的檢出。固相微萃取法(SPME)是對樣品進行直接吸附,樣品處理時間短、步驟少,檢出香氣組分中的易揮發性化合物沒有發生變化[6-8]。兩種方法對樣品的分析效果各有優缺點,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得到的結果更為全面、可靠。
[1] 中國樹木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5.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3] 何玲玲,王 新,陸慧寧.板栗葉揮發性成分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1):85-86.
[4] 朱鳳妹,杜 彬,李 軍,等.利用GC-MS技術分析三棱揮發油化學成分[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0,(22):253-256.
[5] 武子敬.甘松揮發油化學成分GC-MS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1):17465-17466.
[6] 陳清嬋,徐永霞,吳 鵬,等.同時蒸餾萃取與頂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豆豉揮發性成分[J].食品科學,2009,30(20):327-330.
[7] 袁華根,賀生中,臧大存,等.同時蒸餾萃取和固相微萃取對雞肉湯揮發性風味物質萃取效果的比較 [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2):140-142,145.
[8] 胡麗花,蘇東海,蘇東民,等.同時蒸餾萃取-氣質聯用分析饅頭揮發性物質[J].安徽農業科學,2010,(13):6964-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