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姬
吉林省琿春市婦幼保健所,吉林 琿春 133300
為了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和《中國婦女發展綱要》的衛生目標,了解琿春市已婚婦女生殖健康情況,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據,我所利用發宣傳單、講課等形式,動員全市廣大婦女進行以生殖健康為主的檢查,從2010年6月28日~11月28日共檢查4386人,現將檢查情況分析如下。
1.1 資料來源 婦女病普查統計表,對象為我市4386名已婚婦女。
1.2 普查方法 采用統一普查表格,按照我所統一印刷的“琿春市婦女病普查普治體檢單”由專人填寫,按表格內容詳細詢問病史。普查內容包括陰式B超檢查、遠紅外線冷強光乳房透視、常規婦科內診檢查、必要時行陰道鏡、宮頸液基細胞檢查等。
1.3 診斷標準 根據《婦產科學》第7版的診斷標準統一診斷,細胞分析采用2001年國際癌癥協會TBS診斷系統分類方法。
2.1 患病率 琿春市應查10512人,實查4386人,普查率為41.72﹪,其中患婦科病者為2952人,總患病率為67.31﹪。

表1 各種婦科疾病患病率與順位
2.2 各種婦科疾病患病率與順位見表1 宮頸炎中包括宮頸糜爛、宮頸囊腫、宮頸肥大及宮頸息肉,但以宮頸糜爛發病為主。乳腺疾病中以乳腺增生為主,經檢查可疑者轉上級醫院進一步確診檢出乳腺癌1例。宮頸液基細胞檢查與陰道鏡聯合應用發現CINI(宮頸上皮細胞內低度病變)4例,CINII(宮頸上皮細胞內中度病變)4例,宮頸原位癌2例。
3.1 本次調查發現各種婦科疾病中宮頸炎占首位,主要以宮頸糜爛型為主。宮頸糜爛是宮頸癌高危因素,有宮頸糜爛的宮頸癌發病率較無宮頸糜爛者高5~10倍[〔1〕]。宮頸癌是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最高的癌瘤,是威脅婦女健康的大敵,近幾年宮頸癌的發生有上升趨勢,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的特點[2]。本次8例宮頸瘤樣病變中,≤40歲5例,40~50歲2例,50~60歲1例;1例宮頸原位癌年齡患者年齡僅38歲。宮頸癌從炎癥發展到癌變需要一個相對較長時間的過程,宮頸癌的防治關鍵在于癌前病變的預防及早診早治的規范實施[2],今后必須大力宣傳和普及婦女保健知識,堅持開展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
3.2 其他炎癥,指陰道炎、盆腔炎之類的,這與經期衛生、性生活習慣、公共衛生洗滌設施及保健用品的消毒有密切關系,應廣泛深入開展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知曉率和掌握率,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降低發病率。
3.3 關于乳腺疾病4386名檢查者中,乳腺增生868名,乳腺纖維腺瘤27名,經檢查可疑者轉上級醫院進一步確診檢出乳腺癌1例,說明乳腺疾病的防治工作應引起保健工作者的重視,在做好乳腺保健知識宣教的同時,有必要定期開展乳腺疾病的普查,把預防乳腺疾病作為生殖健康的重點。
3.4 本市患子宮肌瘤的896名患者中城鎮婦女占67.08﹪,農村婦女占32.92﹪,發病率為城鎮明顯高于農村,這可能與城鎮婦女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經常處于緊張疲憊的情緒狀態;城鎮婦女經常口服保健品藥而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有關。應通過普查進行科普宣傳,有重點地針對這些高危人群采取響應的保健知識宣教。
婦女病防治工作是婦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婦女病普查是維護婦女生殖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定期婦女病普查,能發現影響婦女生殖健康的常見疾病及早期生殖系統腫瘤,從而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并有計劃地進行防治,降低發病率,有效控制婦科病的發展,是保護婦女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1]吳園園.洞頭縣4362名婦女病普查結果分析.中國婦幼保健〔J〕,2010.25(34):5003
[2]溫凱輝主編.婦產科門診診療圖譜〔IV〕.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