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國 吳曉珂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病科,河南 焦作 454002
根據衛生部下發的關于《2010年“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的要求,我院護理部在互動實施中,就試點科室的就醫環境提出了詳細的規定,我科室根據規定實施了護理品牌服務,全力打造優質護理環境,經過半年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先將工作內容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科共計56張床位,護士19名,均為女性。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34歲,主管護師5名,護師11名,護士3名。文化程度:本科8名,大專9名 (本科在讀2名),中專2名 (大專在讀2名)。
1.2 方法 在護理管理中實行統一思想轉變觀念,狠抓質量,加大學習,打造流程,日常整理,注意細節,提供便民措施。
1.2.1 統一理念轉變觀念 在開展優質護理之初,積極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互動文件,轉變思想。科室在此基礎上專門擬定了學習培訓計劃,采用集中或分期學習、自學、理論測試及護士長抽問的方式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強調要熟悉了解《住院患者基礎護理服務項目 (試行)》、《基礎護理服務工作規范》和《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范》3個文件的內容,以及“2010年全國護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服務改革大局,夯實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樹立行業新風,促進醫患和諧,提高患者滿意程度,并且特別強調要把強化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作為201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成績,顯出實效”[1]。切實把“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方案落到實處,讓病人感受到滿意的醫療護理服務。
1.2.2 狠抓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 將每周一定為基礎護理時間,按時為患者剃胡須、剪甲等;周四定為更換床品日,按時為患者更換床單、被罩等,臥床病人隨臟隨換,保證床單位的整潔;為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日進行翻身叩背,減少壓瘡的發生。同時加強終末質量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持續改進和提高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質量。
1.2.3 加大學習力度 根據科室護士年齡、學歷、職稱、能力的不同,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務,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每月兩次的業務學習、自學筆記、晨會提問,強化專科知識和急救知識學習,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根據院內的部署進行的三個月的院內輪轉,根據個人的情況和意愿選派人員去上級醫院進行學習等,加大護理人員的綜合實力,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1.2.4 打造服務流程 根據患者的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工作流程:①入院零分鐘接待;②提前15~20min進行晨間護理,在醫生查房前將病房整理完畢;③進行護士長5次床邊交接班,使當班護士對患者病情心中有數;④完善出院服務流程,定期對一般患者進行電話回訪,特殊患者上門回訪。
1.2.5 加強日常的整理 即“常組織、常整頓、常清潔、常規范、常自律”[2],有效提高醫務人員整體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①常組織:根據物品使用頻率進行分層管理,重新擺放,做到物必有名,物必有家。②常整頓:現場所需物品放置方法的標準化,幫助護士養成“物歸原位”習慣,以提高工作效率。③常清潔:清除工作場所內的垃圾、污物,包括地面、墻面、天花板、物面、儀器及工作人員個人清潔衛生,尤其隱蔽的角落。被損壞的物品應及時修理。④常規范:制訂審核標準,按照標準自評互評。⑤常自律:幫助護士糾正不良工作習慣。
1.2.6 注意細節 實施精細化護理:①以人為本,做好人性化護理[3]。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的不同,將以往直呼床號和姓名改為尊稱,如大爺、大媽等,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②高風險環節精細化。對于氯化鉀、氯化鈉、胰島素等高危藥品全院統一制定警示標示,利于護理人員識別。對于有滑倒、墜床危險的患者;用氧、深靜脈置管的患者,懸掛警示牌,雙向提醒患者和護理人員,避免潛在事故的發生。③提供無縫隙護理。對部分慢性病患者,無家屬陪伴者,主動聯系陪護,為他們買飯菜,對其飲食、入廁進行特殊交班,盡量做到患者在住院過程成為一個銜接嚴密的無縫隙過程。④提倡主動服務、細節服務。加強巡視,對患者事無巨細,時刻予以關注,如患者行走不便時上前攙扶,口渴時端上一杯水。要求聽到床頭呼叫器后30s到位。⑤注重儀容儀表,樹立良好形象。要求護士頭飾、服裝整齊規范,強調“從我做起,我就是科室形象大使”。⑥心理護理。對一些慢性病、情緒低落、脾氣暴躁患者充分理解,交流時面帶微笑,關心安慰患者,同時做好家屬的工作。用自己的真心誠意,贏得患者及家屬的尊重和信任。
1.2.7 設置便民措施 提供針線包、老花鏡、筆和紙、微波爐、義務為患者送飯、免費傳呼電話、為夜間入院患者提供開水、為陪伴提供躺椅等,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1.3 評價方法 護士長每月召開1次患者座談會,發放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和出院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患者入院接待是否熱情,護士是否及時巡視病房,患者有事找護士解決問題時是否滿意等11項指標,以了解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當場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將2011年1~6月 (實施后)的調查結果 (共298份)與2010年1~6月(實施前)的調查結果 (共240份)進行比較。
1.3.1 統計學方法 對獲得的數據應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實施護理品牌服務前病房發生護理投訴兩起,護患糾紛一起,實施后無一例護理投訴和護患糾紛。實施前后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比較見表1。

表1 實施優質護理前后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在醫療服務工作競爭激烈的今天,為了使醫院立于不敗之地,每名醫護人員都應該意識到要以質量取勝,以服務取勝的重要性,只有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個性化、家庭化、零缺陷的超值服務[4],醫院才能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患者對優質護理有其獨特的觀點,他們感覺滿意的護理服務不僅是護士為患者做了哪些事,更主要的是做事時是否熱情、主動、耐心、及時等,是否表現對患者的關心、體貼,以及能否給患者帶來良好的感受,以此作為評價優質護理的標準[5]。護士主動溝通,增強了服務意識,進行禮儀服務,職業形象意識增強了,患者滿意度也就提高了。
[1]成翼娟.基礎護理與專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發展的雙翼[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3):11.
[2]周亞昭.應用五常法加強手術室規范化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71.
[3]潘杰,錢念諭.論人性化護理服務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06,21(4):5961.
[4]王桂蘭,劉義蘭,趙光紅,等.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30731.
[5]樓建華,朱海英,徐麗華.臨床護士工作滿意度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6,21(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