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萍
吉林省長春市中醫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血管外皮瘤 (HPC)是非常少見的軟組織腫瘤,起源于血管外皮周平滑肌細胞,可分為成人型和嬰兒型[1],發生于顱內者極為少見。我院收集1例血管外皮瘤的患者,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年齡65歲,農民,吉林省九臺市人。該患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頭暈,時而發作,未進行系統診斷。近3個月右耳聽力下降,5天前患者頭痛、頭暈癥狀加重,有嘔吐,嘔吐呈噴射狀,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為求診治于2010年5月10日來我院。查體: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外科情況:意識清楚,言語流利,定向力、記憶力及計算力正常,雙側瞳孔等大,同圓,直接及間接對光反射存在,雙側額紋等深,雙側鼻唇溝等深對稱,無口角歪斜,聳肩對稱有力,伸舌劇中,四肢肌力5級,雙側肌張力及腱反射正常,雙側babinski征陰性,無項強,kernig征陰性。CT平掃及核磁平掃加增強掃描結果見圖1~7。后患者于5月12日全麻下幕上開顱腫瘤切除術,見腫瘤部位顱骨內板受侵蝕增生,硬膜受侵蝕,X形剪開硬膜,將受侵蝕硬膜剪除以防復發。腫瘤呈灰紅色,質中等硬,血運豐富,與周圍界限清楚,灰紅色團塊,大小8cm×6cm×3cm,部分包膜,切面灰紅,質地韌,局部浸潤,沿腫瘤周邊分離,分大塊全切腫瘤,無腦組織及副損傷 (病理切片見圖8)。患者于5月26日痊愈出院。

圖1CT平掃示右側頂枕部可見團塊狀軟組織密度影,密度不均勻,其內可見囊性低密度影;圖2CT骨窗示右側頂骨內板骨質增生,腦膜增厚。圖3-7分別為:MR平掃T1,T2,增強的軸位,冠狀位,矢狀位。右側大腦半球頂枕區可見5.2cm×4.3cm大小稍長T1稍長T2信號,異常信號內可見片狀不規則長T1長T2信號,病變占位效應明顯,右側側腦室后角受壓;增強掃描后病變邊緣實質明顯強化,其內可見片狀不規則無強化區,周圍水腫明顯。邊緣似見腦膜強化。圖8為病理圖片,示中央為血管腔 (黑箭頭),周圍即為增生的血管外皮細胞,主要是內皮細胞,有異型性,核分裂像>10個/10HPF,浸潤周邊腦組織。免疫組化染色結果:CD34(+)、Bcl-2(+)、CD99(+)、EMA(-)、SMA(-)、S-100(-)、CK(AE1/AE3)(-)、CK7(-)、CK8/18(-)、Ki67(陽性率5%)。
病因:血管外皮細胞瘤 (HPC)是由Stout和Murray于1942年首先提出的,主要發生在肌肉骨骼系統和皮膚。1954年,Begg和Garret首次報告發生于顱內的HPC。它起源于毛細血管壁的Zimmerman外皮細胞,是緊貼毛細血管的網狀纖維膜排列的梭形細胞,即為變異的平滑肌細胞,其具有明顯的多向分化能力[2]。
發病年齡:HPC相當罕見,多成人發病,平均發病年齡42歲,男性較女性稍多。病程較長,生長緩慢,生物學行為呈惡性浸潤性生長,術后復發率可達30%。約有12%-57%的患者后期可發生遠處轉移,最多見于骨、肺、肝、腎等臟器[3]。
影像學表現:CT掃描示右側頂枕部可見團塊狀高低混雜密度影,密度不均勻,其內可見囊性低密度影但無鈣化,形態不規則,邊緣不規整,呈分葉狀,窄基底,相應部位腦膜增厚,顱骨內板增生,瘤周水腫明顯,腫塊多分葉及窄基底與顱骨或硬膜相連可能是其影像特征之一。增強掃描腫塊呈均勻或不均勻顯著增強,可顯示腫塊內部或周邊明顯增粗、紆曲的血管影,這是本病的特征之一。文獻報道CTA顯示腫塊內部多發粗大的供血動脈及頸內動脈參與供血,未發現腦膜瘤CTA腫塊內見如此粗大的供血動脈,顱內血管外皮瘤的CTA表現具有特異性,可提供與腦膜瘤鑒別診斷的信息。MRI檢查平掃見稍長T1稍長T2信號,其內信號不均勻,可見片狀不規則長T1長T2信號,病變占位效應明顯;增強掃描腫塊實質部分強化明顯,其內可見不強化成分,可見血管外皮瘤和腦膜相連的基底部較狹窄,血管流空影仍可存在,此征象為本病較為特征性表現,可伴硬腦膜尾征。最后確診需依靠病理組織學檢查。文獻報道說典型的病理組織切片可見血管豐富,管壁薄弱,呈鹿角狀分支,內襯正常的內皮細胞,圍繞在周圍的瘤細胞呈現相對單一的紡錘形或卵圓形好像肌樣細胞,胞質少,核卵圓形,有絲分裂者少見[3]。
鑒別診斷:腦膜瘤與血管外皮細胞瘤好發位置相似,多見于竇旁、鞍區及大腦凸面,但腦膜瘤多呈圓形或類圓形,形態規則,MR多呈等T1、等T2信號,腫瘤與硬膜廣基底相連,壞死、囊變少見,腫瘤內無血管流空信號,“硬膜尾征”明顯,腦膜瘤常出現鈣化及局部骨質反應性增生等改變,但有時惡性腦膜瘤與血管外皮細胞瘤鑒別困難,需要做病理及免疫組化確診。
治療及預后: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主,由于血管外皮瘤有惡性及轉移的特征,因此手術時應該全切,且術后應該輔助放療與化療,尤其是術后放療,現已證明是一種與預后密切相關的治療方法。總之:顱內血管外皮瘤是一種少見病,不同于單純的腦膜瘤,有轉移和復發的報道,通過CT、MR及CTA檢查可以提高準確性,而不要誤診為單純的腦膜瘤。
[1]SOBEL R,HALSZ J,BOGD NYI K,etal.Prenatal Diagnosis of a Giant Congenital Primary Cerebral Hemangiopericytoma.PATHOLOGY ONCOLOGY RESEARCH Vol 12,No 1,2006,46–49.
[2]Joseph Espat N,Jonathan J,Denis D,etal.Conventional Hemangiopericytoma.Clinical Outcome/Espat et al,2002,1746 –1751.
[3]朱宏偉,師蔚,屈建強,劉重霄.顱內血管外皮瘤1例報[J].Clin Neural,October 2003,Vol.16,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