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環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對策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確定的會計目標,會計信息滿足國家宏觀調控、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和企業外部相關決策三方面的需要,而會計信息的質量好壞就成為上述會計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必須滿足真實、相關、及時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實性是最根本的要求。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否直接關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是否合理有效。失真的會計信息不僅會給國家、投資者、債權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在我國會計改革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因此,根據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深入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而尋找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就成為當前頗具現實意義的問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種多樣,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會計憑證方面,虛假原始憑證的出現,由于發票管理秩序比較混亂,虛假發票填開,大頭小尾發票,虛列項目發票,雖然原始憑證要經會計人員的審核,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領導先批示,會計后審核”的審核程序,致使虛假原始憑證進入會計信息系統,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的制約,企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是會計制度的具體執行者,直接受聘于單位負責人,并對其負責。會計人員的任命、晉級、工資和獎金的決定權仍掌握在單位負責人手中,會計人員對單位負責人存在著利益上的依附關系。這樣,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缺乏獨立性,只得聽從領導者的擺布,按照領導者的旨意來違章處理會計業務,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雖然在新《會計法》中強化了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但在當前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之下,會計人員的依附地位及其利益得不到獨立的保障,必然造成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無法落到實處,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無法保證。
三、經濟監督力度不夠,我國市場經濟初步建立,為了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需要建立企業外部強有力的監督機制。目前雖有代表國家利益的財政、稅務、審計機關的監督,但各部門因工作重點不同,標準不一,加之管理分散,缺乏橫向溝通或出于部門考慮,不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難于將監督職能落到實處。同時,我國也初步建立了民間性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社會監督,但由于社會審計是有償審計,加之事務所之間的競爭和社會監督機制不健全,使社會審計工作僅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查核,甚至對存在的問題避重就輕,人為地降低了審計質量。
四、單位內部監督機制軟弱無力,新《會計法》中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做出了明確規定,許多單位也都有制度、有辦法、有機構,就是執行不了。內部審計在單位負責人領導之下,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而帶頭違反會計制度的往往是單位的領導人,會計作為被領導者要約束領導者的行為,從目前會計監督體制中會計人員作為監督者的地位身份和權限上看都是不可能的。這種“誰監督誰就會吃虧”的約束機制必將造成會計內部監督功能的進一步弱化。
根據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深入分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尋找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主要有:
一是完善會計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發揮會計核算與監督的職能,原始憑證先由會計審核把關,從源頭上杜絕虛假會計信息,進一步明確監管與懲罰對象,對造假者及責任人進行經濟處罰或刑事處罰,加大處罰力度,增強法律的震懾力度,使造假者付出的代價遠遠大于所得到的收益。
二是完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推行會計委派制,并進行配套制度的改革。會計委派制是國家憑借其管理職能,成立專門的會計人員管理機構,向企事業單位委派會計人員的一種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實行這種制度能使會計人員獨立于被監督者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來發揮監督職能。當前,要使會計委派制能順利地得以實施,還應對它的配套制度進行改革,如委派會計職務任免制度,委派會計考核輪流制度,委派會計的工資、福利待遇及獎懲制度,委派會計保障制度等等。
三是完善會計監管體系,加大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力度。逐步建立以財政部門為主的,審計、稅務、銀行等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會計執法隊伍。
四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加強會計內部監督功能,改革會計憑證審核一貫采取的“領導先批示,會計后審核”的程序為“會計先審核,領導再批示”的程序,對重大事項要實行會計小組聯簽審批制度。這樣,在會計憑證進入會計信息系統之前,由會計人員首先依法對其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確認,實行會計人員對單位領導人違法行為的牽制。內部審計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對會計資料進行審查和監督。
五、大力培訓會計人員,提高其政治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目前,我國會計職業素質普遍偏低,會計職業道德處于放縱狀態,要徹底解決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問題,就應多渠道、多方式地加強會計人員的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對他們的業務知識技能培訓。只有會計人員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才有可靠的思想道德保障和業務技術基礎。
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不僅是國家宏觀管理的需要,也是企業自身的生存之道。只有解決治理好嚴重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穩定的健康的發展。□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