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星
[關鍵詞]報紙;編輯;創新;編輯主導
報紙重視編輯功能,激發編輯的創新意識,是報紙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一種必然選擇。所以解決編輯的創新意識問題 ,應引起報人的極大關注。
一、解決創新意識的關鍵在于為編輯體制注入活力
傳統報業是個什么樣的編輯體制?是一種“重記者,輕編輯” 的體制,還是一種“重編輯,輕記者”的體制?在這個問題上,多年來一直存在意見分歧,即“編輯主導”還是“記者主導”的問題。提倡“編輯主導”的人主張采納高素質的編輯人員,在報紙編排、新聞稿件處理等出版流程中,讓編輯起主導作用,吸引編輯主動參與辦報 ;提倡“記者主導”的人則主張采納高素質人員充實新聞采訪第一線 ,以提高原創新聞質量,編輯在報紙出版流程中僅起到“把關”作用 ,編輯的被動參與辦報,記者素質高低是決定報紙質量的關鍵。以“ 記者主導”的編輯體制,就提高原創新聞質量而言,有它的獨特優勢 ,但在這種體制下編輯的創新意識無法談起。實際上報人忽略“編輯主導”體制由來已久,由此也導致出現一些問題,如沒當過幾天記者卻當上了編輯,當記者抓不好新聞或寫不出好稿,卻被調整到編輯崗位上,因此本應由編輯承擔的業務職能,即報道策劃、選題選材等主要出版流程被忽略了,作為編輯僅僅局限于“安排版面”、“文字刪改 ”的功能,編輯功能因此而弱化。
應當承認,編輯是報紙出版流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編輯在報紙編排時,必須經過選題、審稿、文字加工及版式設計等多道工序。經過編輯的精心加工,一張成型的報紙才會擺在讀者面前,可見編輯作用舉足輕重,是報紙出版環節的重心,對此報人應有足夠的認識。若要發揮編輯的應盡職能,必須確立“編輯主導”這一體制,這是激發編輯創新意識的大前提。那么,“編輯主導”地位何以確立? 有人曾建議,給編輯放權和加薪。這應當時必備條件,否則編輯崗位 就缺乏吸引力,就“養”不住人。僅此還不夠,還必須選拔高素質的新聞從業人員上崗,不如此,放了權、加了薪也只是走個形式。所以 重視編輯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是確立“編輯主導”體制的有力保證。
二、創新,并非為了創新而創新
社會進步需要創新精神,報業發展同樣如此。報紙印刷技術的改進,幾乎都蘊涵著創新精神。就辦報而言,新聞觀念的不斷更新,版面設計的花樣翻新,報道內容的推陳出新等,也是報紙創新精神的體現。沒有創新意識,就形成不了創新精神。編輯的創新能力,源于編輯的創新意識。一張以“編輯主導”為編輯體制的報紙,編輯肩負創新責任,更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作為一名稱職的編輯應具備哪些創新意識呢?要點有三:
(一)新聞創新意識
編輯作用舉足輕重,新聞資源處理適當與否,可檢驗編輯的創新能力。具體地說,當記者或通訊員的稿件交到編輯手中之后, 稿件發與不發、如何掌握發表時機、采用何種體裁適宜、見報稿件的 長與短、標題與全文的處理、見報稿發在什么位置、是否配發言論或進行連續報道等,都必須納入編輯視線,視為編輯創新行為的一部分 。編輯創新意識的體現無處不在,拿過一張報紙看看就會發現,那些題材大同小異、內容千篇一律、標題平鋪直敘毫無新意的新聞報道, 看不出編輯創新的痕跡;而那些內容生動、角度新穎、標題醒目、主題清晰、行文流暢的新聞報道,則體現了編輯的獨具匠心。編輯創新意識的把握,應包括兩方面:一是新聞的篩選與甄別。若是連新聞的好與孬都分辨不出來,那么所說的創新根本是徒勞的;二是動用適當的創新形式。新聞創新的表現形式很重要,應力求形式與內容和諧。做新聞的當然要把新聞做好,新聞創新同樣也需要“包裝”,不過“ 失度了”就會適得其反。
(二)結構創新意識
何為結構創新意識?就辦報而言,一個版面編輯承擔著結構創新的責任,它主要應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版面布局;二是新聞整合。如果說,新聞創新是追求新聞報道的最佳效果,那么結構創新則 是為了追求版面質量的整體效應。有些編輯的結構創新意識并不強烈 ,版面布局如同是“堆積木”。不注重圖文的搭配或長短文的搭配, 最大的問題是版面布局隨意性大,很難形成版面布局的獨家特色,若是對版面布局的梳與密或虛與實,以及內容上的層次感、視覺上的通透感等都不甚了解,談結構創新只能是一種奢求。新聞整合也是結構創新,整合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各種新聞原素有機結合在一起, 以求通過新聞整合達到一種特殊的效果。新聞整合樣式很多,開設專欄進行專題報道、集束式報道或出專刊特刊等。新聞整合既是內容上 的整合,又可以是形式上的整合,通過整合把有限的新聞素材充分利用起來,再借助適當的新聞樣式加以表現。值得一提的是,新聞整合與版面布局一樣,僅僅是一種結構創新技術,并非是新聞“作秀”。
(三)觀念創新意識
編輯的觀念創新問題很復雜,遵循辦報原則與尊重新聞規律,是探討編輯創新意識的前提,適應新聞改革和社會進步需要的觀念更新,則是編輯創新意識產生的基礎。觀念創新源于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由此才能散發出科學的創新思維。觀念創新是提升報紙質量的原動力,對于報紙編輯來說,觀念創新貴在新聞觀念更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新聞觀念有其不相適應的地方,而把報業視為一種產業,承認報紙的商品屬性,視新聞為一種特殊產品,資訊服務、新聞 策劃、新聞炒作等一些新概念的出現,都是對傳統新聞觀念的沖擊。只有不斷地吸納新觀念,不斷地摒棄舊觀念,才能保證報人的脈搏與時代一起跳動。當然,新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的,我們應該有選擇地吸納。總之,編輯的觀念創新,是一種以實事求是為思想基礎的符合新聞規律的科學觀念創新,并非單純是為了創新而創新。
三、倡導創新意識的目的是凸顯報紙生命力
一張報紙的出版流程就如同一架運轉的機器,每個出版環節又如同這部機器的每道生產加工程序,而編輯崗位呢,不僅僅是出版流程中的最重要工序,甚至可以說是這部機器的操作者。想想看, 除稿件采集之外,幾乎每個出版流程都與編輯崗位相關,從審稿下稿 到報道策劃、版面設計,到最終清樣等,既融入了編輯的心血,更能體現編輯的創新思維。所以說,編輯的創新意識是凸顯報紙生命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