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林
(廣西特種設備監督檢驗院,廣西 南寧530022)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工作節奏在加快、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始追求一種完美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電梯作為一種垂直的交通工具,可便捷解決日常生活的諸多問題。因此,依賴電梯的欲望越來越高,對提高電梯產品的品質,特別是使用可靠性的要求愈來愈關注。
電梯是一種載人的特種設備,在構造“和諧社會”,提倡“以人為本”的今天,人們不再是僅僅滿足電梯帶來的方便,更要求的是電梯產品品質,特別是其安全性、可靠性及乘坐的舒適性。然而現實生活中由于產品品質等因素,導致電梯出現的各種各樣的事故時有發生。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對電梯品質保證系統進行摸索,從而使其品質和安全保障措施日趨完善,設法使電梯成為綠色通道,強調電梯更安全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
電梯與其他機電產品制造生產形式不相同,電梯以部件形式出廠,配備了相應的零件后一起運送使用地點,進行現場組合安裝、調試后,才能成為一部完整的產品。又由于土建方面原因和使用單位的特殊要求,電梯在安裝過程中,還有進行現場技術更改的可能。同時還要依據不同建筑物特點、電梯型號、使用環境等因素,采取相應的使用管理方式,并必須保證適時的維護保養,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電梯安全可靠運行。這使得電梯的品質不是一個凝固不變的狀態,而是一個系統,是由制造、安裝、使用管理、維護保養、檢驗這5個方面的因素所構成的品質保證系統(見圖1)。
圖1 電梯品質保證系統圖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管理不到位,或出了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導致電梯品質及安全性能,從而產生事故隱患,這就是被電梯行業內稱為“電梯品質綜合癥”的現象。因此,電梯品質保證系統就是對電梯的制造、安裝、使用、維護、檢驗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控管理,確保電梯品質性能和安全性能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要求。
我國電梯生產廠家的數量有400多家,居世界之首,年產量超過20萬臺,除少數大型企業的產品品質已達到國際水平外,大部分企業制造生產設備落后,技術力量單薄,未形成規模化生產,產品合格率不高,有些甚至品質低劣。
因此,要提高電梯的品質就必須從源頭抓起。
首先,是進一步加強對電梯企業的生產制造資質管理,無特種設備制造許可證的電梯不得出廠、銷售,使用單位也不得購買;
其次,是電梯企業必須把好制造品質關,在強化自身的品質管理基礎上,加強對零部件的采購管理。電梯是由許多零部件組成的,假如某個部件或元件品質低劣,勢必到電梯整機品質。為此,堅持使用電梯專業零部件生產廠家的技術性能成熟零部件產品,杜絕在市場上購買代用品使用,也成為提高電梯產品品質及安全可靠性當務之急。
再者,國家監督管理部門需加強對在電梯使用零部件的監督管理力度,除對電梯零部件生產企業的制造資質管理外,還要對這些零部件實行型式試驗和許可認證管理。
電梯安裝方面存在著安裝過程監督管理乏力和惡性競爭兩大問題。安裝過程監督管理不到位,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縱容不規范安裝。電梯在安裝過程中有各零部件配合、隱蔽工程和重要工序等專業性極強的過程,這些過程對電梯的品質和安全性能的重要影響,過程的輸出不能由后續的監視測量驗證,所有過程或質量特性無法測量,或需經過破壞性試驗或采用復雜、昂貴的方法才能測到,或不合格的品質特性在設備使用后,才能顯露出來;如果存在安裝過程監督不到位,或專業水平不高、經驗不足時,不能將這些過程中存在的品質安全問題消除,將給電梯留下永久的品質隱患。
此外,電梯安裝公司間的壓價競爭,也是造成電梯品質不穩定的一個因素,為了爭得安裝項目,竟將價格壓于成本之下,但在安裝過程中,采購最便宜的零件,雇用最廉價的勞動力,甚至省略某些環節,給電梯日后的運行埋下了事故隱患。
提高電梯安裝品質,應實行多管齊下方法。
首先是對安裝單位具備的基本條件,如人員、施工裝備、檢驗檢測儀器設備等資格嚴格的核準,對施工人員考核,取得相應資格后方能上崗作業。
其次是建議由特種設備檢驗機構對電梯進行全過程安裝監督檢驗,國家特種設備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對電梯安裝隊伍的資格審查,嚴格電梯安裝管理,隔絕電梯非法轉包安裝。
電梯是復雜的機電一體技術產品,有嚴格的使用保養技術要求。但是大量電梯投入使用的同時,維修保養管理工作嚴重滯后,有的單位按規定與制造廠家訂立了維護保養合同;有的單位則不按法規要求辦事,隨便找個人掛靠某個電梯公司兼管了事,甚至在電梯配件損壞后,拆東補西,嚴重破壞了控制系統;只管用,不管維護保養,以致“先天不足”又“后天失調”,使“電梯品質量綜合證”愈加嚴重。
維護是電梯正常運行的保障,包括保養和維修。一般來說維修是根據要求進行的,是隨機的,定期保養是強制性規定執行的。所以,電梯使用單位必須依據國家的相關法規和管理規范要求,與具備相應的維修保養資質、熟悉電梯技術性能的公司簽訂維修保養合同,使電梯得到定期的保養維護和必要維修,把事故隱患消除于初始之時,使電梯始終處在一種高品質的狀態下運行。
電梯屬于特種設備,正確使用以及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是電梯正常運行的基礎。
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規程、交接班制度、定期維修保養制度等。使用單位都應有專職操作人員并經過有關部門技術、安全培訓和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證上崗。要堅決杜絕無證人員從事電梯操作工作。電梯操作人員除了掌握電梯駕駛技術外,還應該掌握電梯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理方法。在電梯運行管理中,電梯操作人員應該既是安全管理的執行者,又是電梯故障最及時的排除者或報修者。
電梯是安全性能要求極高的特種設備,國家規定必須對其實行安全監察和監督檢驗,安全監察的要點,就是確保這些設備得到有效管理,杜絕已報廢的電梯再次投入使用或檢驗不合格的電梯使用,造成嚴重品質缺陷,留下事故隱患。
電梯的安裝、修理、改造前,都要到當地特種設備管理機構備案,主動接受監督管理,投入使用前經監督檢驗合格并掛貼“安全合格證”,這一強制性要求必須得到很好落實。
在用的電梯,也要按照法規要求進行檢驗,電梯每運行使用6個月,都應由維保公司進行一次全面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在安全使用有效期滿的前一個月,必須到當地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機構申請年度定期檢驗,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有責任對檢驗中發現的不合格內容,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整改合格。
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品質檢驗。對電梯的品質監督檢驗,不僅僅限于是工程完成時的驗收檢驗和定期檢驗,各個環節的技術評價都是有效的手段,也是品質檢驗的不同形式。如改造設計方案的評審、使用環境的風險評估、運行效果的評價、失效機制的分析及失效判斷等,都是保證電梯可靠運行的重要工作,故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檢驗,并需加強這些工作,這一點應引起各方的注意。
從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完善電梯品質保證體系,就是要創新,包括品質意識的創新,安全技術的創新,更包含對新技術推廣的創新。對于我國電梯品質安全發展事業而言,目前只是一個初級探討,還不夠成熟,需要在以后的實踐中摸索和論證。
[1]鄧于仁,等.質量技術監督概論[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6.
[2]史信芳,陳 影,毛宗源.電梯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
[3]TSG Z0004-2007,特種設備制造、安裝、改造、維修質量保證體系基本要求[S].
[4]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