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俠 ,岳 曲 ,張向明 ,郭 釗
(1.武漢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湖北武漢430073;2.武漢明俠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湖北武漢430074)
目前抽油機用電量約占油田總用電量的40%左右,是油田耗能大戶,且油田大量在用抽油機的主流,仍然是常規游梁式抽油機。但游梁式抽油機有其自身的缺點,巨大的驢頭及游梁要求配重相當質量的平衡塊,使得質量劇增,從而直接導致傳動能耗大、有效負載率低、用電成本高、調整參數復雜及一次性投資較多,啟動時,不可避免的會形成大馬拉小車的現象[1]。
為減少能耗,提高經濟效益,近年來國內外有關專家研制了許多節能型抽油機,本文基于自行發明設計提出的新型節能型抽油機(專利號:ZL200820191342.6)——四連桿抽油機,理論分析研究其驅動機構的運動學及動力學規律,建立了運動學及動力學方程,并運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對其進行實例驗證,充分體現了該機構的可行性及其自身優勢特點,對于減少能耗提高效率具有重大作用,所以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驅動機構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 驅動機構原理圖
當α=0°時,滑塊與四桿機構的連接點B處于上極限位置B1時,相對應的懸點處于下極限位置;當α=180°時,B點處于下極限B2,相對應的懸點處于上極限位置。圖1中,
B點沖程SB=2R,取B1點為位移零點,向下為位移正方向,則任意曲柄轉角α時B點的位移SB為
由三角形OAD與三角形ABD可得

由三角形OAB得

將上式代入(1)得

上式即為B點位移與曲柄轉角α的關系式。為了便于求得B點的速度及加速度進一步簡化,取其使用上足夠準確的近似式。將上式所含

按二項式定理展開,取其前兩項可得

于是B點位移簡化為


B點的加速度為

(1)滑塊受力分析?;瑝K除了受到配重平衡塊的靜載荷,即配重平衡塊的自重G,還受到運動中變化的沖擊載荷,即可知滑塊B所受的沖擊載荷(連桿末端所受的動載荷)公式有

其中,
m為配重平衡塊的凈質量;
FB為滑塊運動過程中的沖擊載荷。
在對機構運動學分析中,可知,

(2)連桿受力分析。在運動過程中,連桿為拉壓桿,僅受到拉力(或者壓力),而且在連桿兩端A、B均為鉸鏈,中間無外力作用,因此連桿為二力桿。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可知,連桿對滑塊的拉力(壓力)的函數表達式如下:
由上面計算沖擊載荷知FB=Fa,


圖2 機構受力分析示意圖
結合運動分析,整理上式得到連桿受力

(3)曲柄扭矩理論計算。再對連桿與曲柄進行受力分析,如圖3所示。

圖3 曲柄受力分析示意圖
如圖3可知,
F2=F1sin γ
γ=α+β
又 M=F2R,所以,

根據三角函數之間的換算關系,有

整理上式可求得扭矩M。
現給定目標技術參數:
懸點載荷為80 kN,沖程為2.5 m,沖次為6 min-1。
設定四連桿變形比例結構的比例為2.5;
根據給定目標參數可知,沖程
S=n×2R=5R=2.5 m得
R=0.5 m,
沖次為6 min-1,說明曲柄在1 min內轉動了6圈,即角速度
ω=0.2π rads,
連桿的長度初定為2.5 m,則

根據以上給定參數,初步確定各運動桿件的尺寸,然后結合前面的運動分析,代入各數據,則可確定驅動機構滑塊B的運動參數方程為


再根據以上得到的理論計算運動參數,作出滑塊一個周期內運動曲線圖,然后根據數據要求在計算機軟件Pro-ENGINEER4.0中對該型號的抽油機驅動機構進行運動仿真,得到的一個周期內的仿真結果,最后將兩者進行比較。其中對比情況如圖4、圖5、圖6所示。

圖4 滑塊一個周期的位移曲線


圖5 滑塊一個周期內的速度曲線

圖6 滑塊一個周期內的加速度
為避免與2.1重復,另選機構的目標參數,其中懸點載荷為120 kN,沖程為3.6 m,沖刺為6 min-1,設定四連桿變形比例結構的比例為3。
對動力學驗證,本文給定滑塊的載荷變化函數與曲線圖(如圖7所示),通過對驅動機構的受力理論分析,確定滑塊的載荷變化,與已知目標參數進行對比,來驗證動力學規律。其中給定目標函數如下


圖7 給定的懸點負載曲線
由上面的滑塊受力學分析知

運用Matlab繪制出滑塊A沖擊載荷在一個運動周期中的變化曲線,如圖8所示。

圖8 滑塊沖擊載荷理論曲線
可知滑塊所受的總載荷

但是由于四連桿變形比例結構的比例為3,且在上述分析過程中我們可知,運動過程中由于四連桿變形比例機構的機構特性,可知其驅動端與懸點的靜載荷是成正比例關系,而加速度大小是成反比例關系的。即根據這一特性,滑塊所受的總載荷經比例換算得出以下函數

根據上述表達式,繪制出換算后的函數與目標函數在任意周期內的變化曲線,如圖9所示。

圖9 載荷比較圖
由圖9分析比較可得,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所求得的理論曲線與目標函數曲線近似相等。
通過對仿真得到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其與理論計算結果基本一致。因此,此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通過對新型抽油機驅動機構的運動學及動力學分析,并結合計算機仿真技術,結論表明:新型四連桿抽油機驅動機構(曲柄滑塊機構),完全可滿足同類型游梁式抽油機所要求的技術參數,同時在此基礎上,考慮到機械產品性能、質量、成本以及經濟效益,四連桿抽油機驅動機構有其自身優勢:
一是面接觸低副,壓強小,便于潤滑,磨損輕,壽命長,傳遞動力大;
二是低副易于加工,可獲得較高精度,成本低;
三是桿可較長,可用作實現遠距離的操縱控制;
四是可利用連桿實現較復雜的運動規律和運動軌跡。
[1]常瑞清,劉建春,李春紅,魯明延.常規抽油機節能潛力分析[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8,(2):43-44.
[2]彭世警,管祥華,李濱城.六桿推送機構的運動學及動力學分析[J].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11,(1):40-43.
[3]魯克明,王 勇.柴油機曲柄連桿機構沖擊動力學分析[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11,(1):84-87.
[4]楊 俠,張向明,羅 燕,向忠祥.四連桿式抽油機[P].中國:ZL200820191342.6,200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