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摘要:本文分析了黑龍江省出版產業模式數字化轉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結合黑龍江省自身的資源優勢,提出了聯合東北三省的出版集團,共創統一制式的數字化服務體系,有效引導和支持新媒體創新要素向數字化出版企業集聚等數字化出版轉型的具體方法,意在為出版轉型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出版;產業模式;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23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6-0036-02
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等非紙介質新興出版產業已經是我國2010年之后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五項重點任務之一,各省市也都在積極籌劃組建自己的數字出版基地,黑龍江省作為毗鄰俄羅斯的文化大省也在努力地進行著出版產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探索,省內大多數出版社以及制版公司都組建了數字出版部門或者新媒體出版部門,然而,在轉型中尚處于摸索階段,缺乏理論指導和實際操作經驗,因此,大多數出版社還沒有實際付諸行動,雖然各社也做了一些人才培養工作,參加了若干數字出版經驗交流會,但是由于若干問題尚未解決,各個出版社還持有觀望態度。本文意在分析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黑龍江省自身的資源優勢,找出解決以上問題的途徑,為出版轉型提供一些參考。
一、黑龍江省出版產業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問題研究
(一)數字出版制式以及版權保護問題
和國外相對統一的數字出版制式相比,我國的出版制式顯得多而亂,幾乎是一個出版機構一種制式。“國內目前,主要的就有Adobe的PDF、知網CAJ、方正CEB、書生SEP、超星PDG等,電子圖書的存儲格式也多達20種左右,用戶面對不同的出版商都必須選用不同的閱讀器和軟件,增加用戶閱讀成本必然導致用戶流失,同時也是一種資源浪費”。[1]
而無法得到充分的版權保護,也使得各家出版社或出版集團面對數字化出版都比較猶豫。大量的數字出版侵權案件已經表明2000年頒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2002年制定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兩部律法對現實數字出版適宜的程度在日益減弱。而技術方面除了數字簽名和序列號授權等方式之外,也沒有太多實際可行的版權保護方法。這是數字出版轉型當中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二)資金問題
目前,我國的數字出版產業鏈中,作為內容提供商的出版社往往處在數字化利益分配的弱勢地位,若要扭轉這一趨勢,改變數字產品銷售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現象,出版社必須自己擁有數字出版的內容整合平臺和營銷整合平臺,[2]然而,這兩個平臺的搭建所需要的資金并不是一家出版社能夠承擔的。
(三)技術問題
為了保有在數字出版產業鏈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出版社自身不僅要繼續保持內容優勢,而且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掌握數字化產品制作的方式、方法,并從目標市場的需求分析,找出目標受眾所急需的和未來可能需要的數字化服務方向,并按照這樣的方向,研究與創新數字化產品的提供方式。然而,這些技術問題是目前的傳統出版企業所不能夠解決的。
(四)人才問題
目前,黑龍江省的大部分出版社都提高了聘用條件,普遍要求應聘人員必須是具備一定學科背景的高學歷人才,學歷需達到碩士研究生以上。這些人才進入出版社之后,會經過一定時期的業務培訓,使之掌握必要的編輯出版行業知識。然而,作為數字出版轉型發展的后備力量,這些人才還欠缺很多關于新媒體出版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
(五)閱讀習慣問題
黑龍江省既是農業大省,又是重工業基地,全省人口到2010年5月為止,常住總人口已達到3830萬人,然而,如此之大的人口總數中,卻只有一小部分比例的人群能夠有機會使用數據庫形式的數字出版物,這部分人群主要都集中在高校以及政府部門中,能夠通過手機接觸數字出版物的讀者范圍稍大一些,但也主要集中在學生范圍內,他們比較容易也有興趣去學習使用一些新技術,掌握更多的數字產品消費途徑。但是,占人口比例較大一部分的農民以及工人群體卻沒有經濟實力去獲取先進的閱讀設備,即使有一定的設備,也由于掌握不了使用技巧,而無法閱讀。沒有堅實的數字圖書產品閱讀群體,出版產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產品也就沒有市場消費空間。
二、數字出版轉型對策研究
(一)聯合東北三省的出版集團,共創統一制式的數字化服務體系
建立數字出版平臺和數字營銷平臺,以及進行數字化出版人才的培養、技術的研發、與其他媒體進行聯動出版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單憑某一家出版社自身的資金力量是無法完成以上各項任務的,并且做數字出版有一定的投資風險,每一家出版社都不愿意投入太多。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東北三省應在所屬新聞出版局的共同協調下,達成聯合協議,共同在資金投入、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努力,爭取將東北地區建成國內知名的地區性質的數字出版基地。
聯合之后,能夠有效解決技術研發問題以及數字出版制式統一問題,因為東北三省地區有很多科研能力很強的高校,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出版行業完全可以借助這些科研團體的力量來解決技術研發問題,并且由于高校的科研一般都有國家級或省部級的項目基金支持,所以,這部分的資金投入就可以節省很多,同時,借助高校科研團體建立數字出版平臺或營銷平臺,以及技術研發,對于高校的科研人員而言,也是一個理論成果轉換成應用成果的絕好機會,因此,雙方的合作意向是很可能達成的。而且,平臺的維護與技術的更新,出版行業也需要高校科研團體的不斷支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要在黑龍江省的出版產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中,不斷有新技術注入,那么,有理由相信黑龍江省的數字化出版產品將在全國范圍內產生深刻影響,并分割較大的市場份額。此外,聯合必定意味著數字出版制式的統一,因為只有統一三個省份的所有出版社,他們才能共同使用所研發的數字出版平臺,對于營銷而言,也會輕松許多,由于使用的閱讀軟件相同,所以,用戶在使用時會避免很多格式轉換問題,很顯然,使用上的便捷也是目標群體選擇圖書數字化產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在目前,全國沒有一個權威機構規定統一的數字出版制式之前,黑龍江省只有用聯合東北三省統一制式的方式,才能擴大自身的數字化產品格式的影響力,并使之逐步成為行業的統一范式。
(二)有效引導和支持新媒體創新要素向數字化出版企業集聚
轉型之后的出版企業在確定商業贏利模式方面,不能僅僅將重點放在紙質圖書產品的簡單數字化生產方面,而應當延伸圖書內容產品的涵義,使之不但具有光盤、數據庫、在線讀物等文字版本形式,還要使之具有動畫版、影視版、聽書系列版、游戲版、教學形式版等多種形式,換言之,即:數字出版贏利的關鍵在于讓內容增值,通過相關內容產業的融合,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有效拓展傳統出版的閱讀空間,延長出版物的生命周期。[3]
然而,如何使數字出版的產業形態日趨完善,數字化出版產品的形態不斷豐富,始終是傳統出版企業自身所無法完成的目標,因此,黑龍江省新聞出版分局和相關的其他政府部門應當在政策上因勢利導,有效地引導和支持新媒體創新要素向數字化出版企業集聚,使出版行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內容創意產業。作為毗鄰俄羅斯的文化大省,黑龍江省完全可以依托本省的俄語學科優勢,出版一些體現本省地域特色的文化類書籍以及代表本省獨有學科或優勢學科的學術類書籍,將其制作成為融合多“媒體”特色的數字化產品,銷售給俄羅斯的用戶群體,從而樹立出版俄文數字化圖書產品的品牌優勢,形成全國的俄文數字化文獻出版地標文化。
(三)提高薪資待遇,吸引復合型數字出版人才的進入
數字出版產業實際上已經是一種由傳統出版業、互聯網、數字媒體終端、網絡服務商、新聞傳媒等多種產業形式互相交叉融合而成的新興內容創意產業。在這樣一種產業形態下,出版人才不僅需要掌握傳統的基本出版流程知識,還要大量掌握出版領域以外的技術、網絡、新媒體等交叉行業的運作方式。能夠充分掌握以上幾類新形態出版知識與實踐經驗的復合型出版人才,必定是高學歷的具備多學科背景的精英,而且是文理兼容的稀有人才,這類人員,只有提高出版行業的薪資待遇,給予其最廣闊的發展空間,才有可能使之進入出版行業,并不遺余力地致力于數字化出版產業的發展。
此外,除了吸引已有的出版人才進入行業之外,還要注重從各個方面培養數字出版的后備力量,尤其是高校的編輯出版教育更要進行徹底的改革。首先,要豐富學生的學科背景知識教育,其次,要通過一定的課程設計,使學生對于新媒體出版有充分的認識,再次,要通過實踐與科研參與環節,使學生完全掌握不斷更新的出版技術和傳輸設備,最后,通過高層次的碩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使學生有專攻的數字出版方向。總之,儲備豐富的高水平數字出版人才是出版領域技術不斷進步,行業騰飛的基本動力和條件。
三、結語
盡管,在出版產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與問題,但是作為東北地區的文化強省,黑龍江省必須及時地抓住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和政策導向,借助本省以及其他東北地區的高校科研力量,盡快地強大自我的技術能力,在政府以及行業協會的協調下,積極地與其他媒體和通信商互惠合作,逐步實現向數字化出版轉型,并爭取建立富有特色的數字化圖書品牌,擴大自身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形成自有的鮮明地標數字文化。
參考文獻:
[1] 嚴定友.傳統出版社數字出版模式設計原則[J].中國出版,2009(6).
[2] 陳超英.傳統出版社向數字出版跨越的三條路徑[J].出版發行研究,2010(7).
[3] 孫壽山.把握新趨勢 破解新難題 進一步加快新聞出版業向數字化轉型[J].出版發行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