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岑,鄧向陽
摘要:本文從“兩型社會”的內涵出發,“兩型社會”即“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此基礎上拓展了“兩型社會”的內涵。對文化產業新業態做了界定,區別于“文化創新產業”,并分析了“兩型社會”與文化產業新業態之間支撐和促進的關系。
關鍵詞:兩型社會;文化產業新業態;和諧關系
中圖分類號:G1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6-0076-02
一、“兩型社會”的基本內涵
2007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通知》,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一起獲批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從此建設“兩型社會”從理論走向了實踐。
什么是“兩型社會”?從現有的“兩型社會”研究和政府報告文書的字面意思理解,“兩型社會”就是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將節約的觀念貫穿于生產、流通、消費等的各個領域。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生產消費活動不要超過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的發展,以此來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1]
根據我的理解,“兩型社會”的內涵還有待擴展。其一,“兩型社會”的立足點在于“社會”?!皟尚蜕鐣钡慕ㄔO就是要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種和諧是以更高的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的,而不是原始水平上的和諧。建設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就是要在重視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建設兩型社會。要建設一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觀念、意識形態等都要改變,都要與之相適應?!皟尚蜕鐣钡慕ㄔO將會引起社會生活的一系列變革。其二,“兩型社會”要靠“兩型產業”來支撐。構建“兩型社會”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結構。如果沒有合理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建設兩型社會也就是一句空話。構建“兩型社會”,就要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變革,要從傳統的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經濟發展模式變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模式。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從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偠灾?,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節約有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基本概念
我們已經非常熟悉“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概念,但是“文化產業新業態”這種說法還沒有進入人們的視野。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是近年來隨著經濟和文化產業發展出現的新命題,黨的十七大報告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論述中,提出“運用高新科技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因此出現了“培育新的文化業態”這一概念。目前國內對這個概念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化產業新業態是文化內容、資本和科技結合的產物,但是關鍵還是在于內容;二是新業態是先進技術糅合了傳統的文化藝術因子,當今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建立在高新技術的載體平臺上;三是新業態要有新的管理模式和體制,還有新的商業模式。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文化產業新業態就是文化創意產業。
要把“文化產業新業態”的概念說清楚,我們有必要來了解一下“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概念。其實這幾個概念大同小異,三者并沒有實質性差別,文化產業帶有更多的本土特征,創意產業則帶有更多的輸入意義,文化創意產業則結合了兩者所長,避免了兩者的局限性,總體上來說,它們都包含了如藝術、古董、工藝、音樂、表演藝術、數字娛樂、電影與錄像帶、軟件與計算機、電視與廣播、廣告、建筑、設計、出版、創意生活等。
本人認為“文化產業新業態”是在數字化、互聯網等高新技術支持下,當代時尚生活潮流推動發展的新文化業態。“文化產業新業態”同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創意產業”有交叉的部分,而且交叉的部分很多,其交叉部分主要集中在“創意”和“文化”部分,但是不能簡單的把兩者等同?!拔幕a業新業態”包含三個層面,一是數字化高新技術推動傳統、常態的文化創意產業向高端變革,除了Facebook、威客、博客、微博等新樣式外,還有大量的創意設計、動漫、網游、互聯網經濟、現代會展業、現代廣告業、電子(數字)商務、網絡電視臺,以及移動新媒體產業、手機增值業務,都是由現代高新技術直接催生的;二是新媒體和新行業的出現,比如網上虛擬創意經濟交易港,[2]就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文化產業新業態;三是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應注意和消費者的互動。隨著文化業態的多元化,新商業模式將日益細化市場,面向小眾消費群。
Facebook、威客等例子告訴我們,文化產業新業態比傳統的文化創意產業更具雙向互動性、參與性和服務性。
三、文化產業新業態與“兩型社會”建設的關系
(一)文化產業新業態支撐“兩型社會”的建設
發展文化產業新業態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第一,發展文化產業新業態可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我國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正在向全面小康方向發展,“最近統計數字顯示,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在向以發展性和享受性消費為主的階段轉變,對文化、藝術、精神、娛樂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盵3]這種發展性和享受性的消費都和文化產業新業態有關,文化產業新業態可以打造和拓寬新的文化市場和周邊市場,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從而有效開辟新的消費領域,刺激內需,拉動經濟的發展。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微博的興起。第二,發展文化產業新業態可以推動整體產業結構優化,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在產業特點上,文化產業新業態具有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立足點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產業新業態是創新、文化和科技的結合,能夠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把文化資源和高新技術結合起來,具有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低的優點,能夠起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經濟的作用,能夠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中,突破傳統生產要素的制約,促進社會資源逐步從傳統產業流向文化產業,因而發展文化產業新業態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各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文化產業新業態這幾年的發展充分說明它能夠支撐起“兩型社會”的建設。以北京為例,北京自2004年到2009年,這6年產業增加值穩步增長,2009年實現產業增加值1497.7億元,占GDP12.6%,增長速度達11.2%。[4]
(二)“兩型社會”的建設促進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
“兩型社會”的建設為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皟尚蜕鐣睉鹇缘膶嵤笈涮讓嵤┊a業布局的結構性調整?!皟尚蜕鐣钡慕ㄔO要節約資源和高效利用資源,追求更低的污染排放,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盡量降低第一、第二產業的比重,提高服務業的比重。這就要求從政策制度層面上抑制過度消耗資源、對環境破壞程度高、經濟效益不好的產業,鼓勵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產業。這就在國家層面的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上為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2009年7月22日,《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臺,首次明確了“文化創意”是文化產業的一個屬類,這次規劃的通過,明晰了“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界限,這個規劃的出臺還有一個重大的意義,就是創意產業進入了國家的宏觀視野,是對文化產業新業態的一次大力支持,對我國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
在《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帶動下,各地區也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解決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中急需解決的一些問題,比如資金引導問題,市場融資問題,聚集發展問題,還有產業鏈整合問題等等。2009年10月4日,北京出臺了《北京市關于支持影視動畫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及《北京市關于支持網絡游戲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試行)》,為動漫和網游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年北京市還出臺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擔保資金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著力解決文化創意產業融資難問題。2008年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創意產業集聚區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為市級創意產業集聚區的認定提供了明確的標準。即使是文化產業相對落后的一些地區,比如廣西、貴州等省份,也在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三)文化產業新業態和“兩型社會”的建設有著共同的目標
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和“兩型社會”建設的最終目標都是建設和諧社會?!皟尚蜕鐣苯ㄔO是在近年來我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遇到巨大困難,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資源嚴重透支的背景下提出的,文化產業新業態是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而出現的新命題,兩者背后都隱含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和社會發展理念的變化,而它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優化和提升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文化創意資源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并具有不斷復制、自我增值的特點,更不會污染環境,因此,文化產業新業態具有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特征,為國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撐,低消耗、低污染,這正與“兩型社會”的建設目標相一致?!皟尚蜕鐣蓖ㄟ^建立對資源的節約、高效和循環利用,開發新型可再生資源,尊重自然的發展規律,以自然承載能力為前提發展經濟等途徑,推動傳統的以資源大量消耗換取經濟增長的粗放發展模式向綠色、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轉變。兩者的目標都是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5]
綜上所述,文化產業新業態促進“兩型社會”的建設,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兩型社會”的建設又提供了文化產業新業態發展的大好機遇,兩者相互疊加,相互影響,共同體現了我國產業結構急需調整的要求。因此,要加速文化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充分發揮文化產業新業態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實現文化產業新業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嚴俊杰,黃正泉.“兩型社會”的文化生態學思考[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3).
[2] 金元浦.威客模式:前景廣闊的創意產業新業態[J].中關村,2011(3).
[3] 吳煥新,彭萬力.“兩型社會”建設的經濟發展戰略選擇與對策思考[J].湖南社會科學,2008(5).
[4] 張京成.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0)[R].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5] 張亞斌,艾洪山.兩型社會建設與新型產業體系的構建[J].湖南大學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