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高職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涵建設研究
洪梅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高職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涵建設應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群”構建,從與之相對應的“崗位群”的角度深入建設,貫徹實訓室、職業技能培訓室與工作室三室一體的建設理念,以最大的“職業飽和度”熏陶學生的職業修養。
高職;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涵建設;專業群
高職藝術設計實訓基地是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實施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養的必備條件,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就是以實踐能力作為衡量學生專業知識汲取程度的標準,以實踐教學成果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最好方式與途徑。實踐教學環節在藝術設計專業領域應體現其重要性,而實踐教學環節最有力的保障就是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技能培訓與應用性教育是高職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個內容體現在教學實踐環節中,因此,實訓基地建設的優劣直接影響實踐教學質量。
但是,由于我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起步較晚,受到專業背景和辦學基礎條件的限制,映射到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建設中,表現出一些突出問題:(1)對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建設存在偏見。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并不是單純依賴幾個畫室、制圖室以及電腦機房的硬件設施就能夠體現專業特色、促進專業教學、把握專業發展趨勢,更不可能建成與專業實踐教學相匹配的、實現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訓基地。(2)在實訓基地硬件建設逐步完善的條件下,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建設與專業領域建設兩者處于分離狀態,這使得在建設中容易出現使用率低、重復建設等資源浪費現象;實訓基地建設內容與實踐教學中校企合作、項目教學之間相分離,實訓基地功能作用單一;實驗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脫節,校企合作還不夠深入,實訓基地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3)基地建設與專業領域的職業化教育內容(職業技能培訓、職業素養培養、職業化實踐活動等)相脫節。
面對這樣的現狀,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者應探討本專業領域實訓基地建設思路,緊扣專業建設、職業技能教育融入實訓基地建設,深入探索研究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涵性建設方案,以期達到專業實訓基地長效、可持續發展。
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涵性建設應以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為方向,將實訓基地建設與藝術設計“專業群”建設相結合,與對應職業崗位技能培訓、考核相結合,并將行業企業的社會實踐項目、企業文化融入實訓基地,加強校企合作,從而建設高效、長效與可持續發展的藝術設計實訓基地。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仍是基于專業劃分的學科體系,學習的內容偏重學科理論知識,實踐比重較低并缺乏職業崗位針對性。而按課程內容導向模式建設的實訓基地,布局與配置以滿足教學為第一要務,導致實訓基地功能單一,實踐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已從規模建設轉入質量建設階段,并實現從單一專業建設向專業群建設的轉變。以系統集群方式進行專業建設,有利于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辦學效益。應圍繞專業群進行資源的配置與優化,將分散的實驗、實訓資源整合為專業化的實訓基地。
因此,根據以上現狀的分析,應把握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涵性建設目標,以藝術設計類專業群整合構建為切入點,從專業群對應職業崗位群角度出發,構建“三室一體”的建設思路,確定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深入職業教育內涵性與實訓基地建設相結合,從實際出發,建設職業能力培養為本位、與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相配套的實訓基地。
鑒于當前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應探索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涵性建設方案,以期達到藝術設計專業實訓基地長效發展。專業群建設有利于形成高等院校專業的集群優勢,將分散的實驗資源整合為專業化的實訓基地,降低實訓建設成本,實現資源共享;有利于將校內分散的師資整合,形成專業師資團隊,增強專業辦學實力。
(一)實訓基地專業群內涵構建
實訓基地專業群構建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藝術系設有裝飾藝術、環境藝術與電腦藝術設計三個專業,在實踐教學、實訓、職業技能培訓、技能考核等方面有著職業人才培養的共性特征,如表1所示。裝飾藝術專業與環境藝術專業同屬空間設計專業群,這兩個專業與電腦藝術專業同屬藝術設計專業大類,電腦藝術專業圍繞以空間設計專業群為建設主體,與裝飾、環藝專業共建專業群,同在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實現實訓教學任務。根據專業群的構建,三個專業的專業課程分布在裝飾材料與構造實訓室、模型設計與制作實訓室、景觀設計實訓室、電腦藝術綜合實訓室、平面廣告設計實訓室、陶藝雕塑實訓室以及繪畫藝術實訓室中進行。專業群是指由若干個專業技術基礎相同或緊密相關,具有共同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和基本技術能力(技能)要求,并能涵蓋某一技術或服務領域的若干個專業(方向)組成的一個集合。我院藝術系各專業之間基礎課程與專業設計課程交叉,在專業培養面、服務面向上有很強的共性,符合專業群建設的基本要求。我院藝術系從空間設計“專業群”構建的角度出發,以職業化教育為目標,以職業技能訓練為手段,緊密結合校企合作項目實施,深入實訓基地內涵建設。高職院校的專業群建設是以相關專業整合為專業集群,形成集約優勢,可以解決專業之間重復建設的問題,實現專業之間優勢互補。
專業群映射職業崗位群的劃分 根據實訓基地專業群的構建,進一步分析專業群所對應的職業崗位,設置相應的課程教學與技能培訓。以電腦藝術專業與裝飾藝術專業為例,職業崗位分別為裝飾美工(包括裝潢制作、POP繪制等崗位)、平面廣告設計師(包括版式設計、書籍樣本設計、平面海報設計、網頁設計制作等崗位)、動畫制作員(包括二維原畫繪制、中間畫繪制、電腦上色、場景繪制以及三維角色場景建模、渲染、動畫、后期合成等崗位)、室內裝飾設計員(包括室內效果圖繪制、裝飾工程施工、工程繪圖等崗位),所形成的崗位對應技能教學,可完善和充實實訓基地專業內涵建設。

表1 藝術系各專業主干課程分析表
實訓基地按崗位技能教學劃分實訓室 藝術實訓基地在“專業群”建設基礎上,按職業技能實踐性教學功能劃分實訓室,實現各實訓室崗位技能教學功能。我系設有裝飾材料與構造實訓室、模型設計與制作實訓室、景觀設計實訓室、電腦藝術綜合實訓室、平面廣告設計實訓室、陶藝雕塑實訓室以及繪畫藝術實訓室等,可分別對應裝飾藝術、環境藝術與電腦藝術設計三個專業的崗位職業技能教學。以裝飾藝術、電腦藝術兩個專業崗位技能考核目標與所對應的實訓室部分為例,如表2所示。
實訓基地建設與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考核目標、職業崗位以及校企合作項目相結合,使之具有課程設計職業化、能力訓練崗位化的特點,職業教育融入實訓基地,可使高職教育真正體現職業素質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發展關鍵是加強專業建設,從單一專業建設向專業群建設的轉變。高職院校的專業群建設應以相關專業整合為專業集群,形成集約優勢。我院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從空間設計專業群構建的角度出發,三個專業在同一個體系中完成實訓任務與崗位職業技能培訓考核,能夠實現實訓資源共享。
(二)實訓基地“三室一體”理念內涵構建
實訓室功能從單一向多元轉變,構建實訓室、職訓室、工作室——“三室一體”理念。

表2 電腦藝術實訓基地各實訓室功能分析表
實訓室 專業實訓室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對應課程實訓。藝術設計校內實訓基地從時間到空間都向學生、社會全面開放,并整合資源,實現各種實訓場地、儀器設備、軟件、師資、管理與服務平臺等的各專業共享。應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盡可能使所建設的實訓基地適用性強,相關專業盡可能通用。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設的各專業實訓室,為正常實訓教學提供平臺,學生在實訓室學習各專業技能知識,同時為專業競賽訓練、非正常課程實訓等內容提供場地、硬件、師資等資源平臺,實現理實一體化實踐教學內容。
職訓室 即職業技能培訓室,對應職業崗位能力訓練,與職業素質訓導、職業技能培訓以及鑒定考核掛鉤。根據行業企業在職業標準劃分或按崗分工的不同要求,實訓基地應為學生提供職業化崗位標準訓練場地與師資等資源。在職業技能培訓室,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對行業中某一專業方向(某一工種或某一崗位)進行選擇,由專業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同時培訓后參加職業技能考核。例如,藝術設計實訓基地通過審批裝飾美工職業技能考核鑒定資格,對本校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訓練考核與鑒定。
工作室 即專業工作室,以參與社會項目實際工作、實際崗位技能操作為主要內容。工作室是在校教師參與社會實踐項目工作的實踐場地,強調課程實踐環節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特點。學生在工作室內參與社會設計生產工作,體現理論實踐一體化、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藝術設計實訓基地內涵性建設目標與建設內容應將實訓基地與藝術設計相關專業建設、職業技能考核(對應職業崗位訓練)、職業化教育(職業素養)等結合在一起,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本位,體現藝術設計專業職業教育特點,從深層次把握實訓基地建設方向,解決實訓基地的建設與專業課程建設脫節、專業教育目標不明確問題,同時發揮實訓基地的最大功能,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一個平臺,促進藝術設計專業的職業化發展。
[1]白福民.高職教育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幾點思索[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3-6.
[2]畢雁冰.高等院校專業群建設的方法探索[J].科技信息,2008,(25):350-351.
[3]李琦.對高職“三室一體”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才智,2009,(31):199.
[4]羅罹.“雙元制”教育模式對我國實訓基地建設的借鑒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23):36-37.
[5]田建國.淺議藝術設計傳媒類“專業群”建設[J].保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10-11.
(本欄責任編輯:張維佳)
G718
A
1672-5727(2011)09-0134-02
洪梅(1978—),女,安徽廬江人,碩士,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