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新個人所得稅法提高了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原來的2000元調整為3500元;稅率由5%到45%9級超額累進稅率改為3%到45%的7級超額累計稅率,第1級次稅率由5%降低為3%,工資薪金所得稅率級次級距也作了較大的調整。新政策下,工薪一族個稅有升有降。該項修正將對企業薪金福利制度設計、所得稅工資薪金支出、福利支出等企業各項稅務籌劃帶來多個方面的影響,如何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修正調整稅務策略,如何使個人工資薪金稅收負擔最低,以維護個人的切身利益,是許多個人、企業領導及財務會計人員考慮的問題。現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
稅法規定,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住房公積金、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原來提存的上述款項及其利息的時候,也免征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個人按照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住房公積金、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的繳付基本保險和住房公積,個人既享受社會保障又可以少交個人所得稅。
目前我國的工資薪金所得在征稅時,按照固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做相應的扣除,不考慮個人的實際支付水平。在現代生活中,有些支付例如餐飲支出、住房支付、交通費支付、培訓支付、甚至旅游休閑支出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支出項目。既然這些支出是必需的,個人用稅后工資支付又不能抵減個人所得稅,那么,如果企業替員工個人支付,則既可以把這些支出作費用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也可以在個人實際工資水平未降的情況下,減少應由個人負擔的稅款,可謂一舉兩得。具體的籌劃方法是:企業在制定年度員工薪酬計劃時,可以考慮下述措施:為員工提供交通設施、為員工提供免費工作餐、為員工提供培訓機會、統一為員工提供旅游機會、組織員工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各項健身及運動項目等,把相應的費用從原打算支付給員工的貨幣及獎勵中扣除,減少貨幣工資的支出,使員工工作、生活保持原有水平的基礎上,降低員工的個人所得稅的稅收負擔。
需要注意的是,實物形態的福利支出不能減少個人所得稅。即企業以實物形式支付給職工的補貼或變相的其他補貼,如節日禮品等,對于這些福利,按稅法規定應在接受實物福利時按取得的憑證上注明的價格并入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我國個人所得稅對于工資薪金所得,按月計征,現采取的是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超額累進稅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隨著應稅收入的增加,其適用的稅率也相應提高,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所謂檔次爬升的現象,即收入水平越高,其稅收負擔越重。此外,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除與薪金收入大小有關外,還同薪金的發放時間、發放方式有關。因此,要想進行個人所得稅稅收籌劃,企業必須事先制定合理的薪金發放計劃,規劃好薪金發放的方式、時間和金額。現以平時獎金和年終獎金為例,分析具體的個人所得稅籌劃方法。
根據現行政策規定,個人取得的不同類型的獎金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不一樣。對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在此稱為平時獎金,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比如公司在六月份發半年獎,那么六月份就按照工資和獎金總額加起來來計稅,這種情況下當月應稅收入猛增,可能使個稅適用稅率提高,使個人所納的個稅在這月份增加。因此,在年內發放平時資金時,公司應做好估計,盡量的將半年獎、季度獎分攤到月,把工資薪金安排得比較均衡,在各個月度之間差別很小,這樣均衡化處理就可以在使用超額累計稅率的時候合理的降低稅負。
年終獎金顧名思義是對職工整年的工作表現的一種激勵,它不是對某一個行為或者說某一個月。新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年終獎的計算方式沒有變化,按照以前的計算方法,適用新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年終獎金的計稅辦法是: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具體辦法為: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為: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以上規定在計算應納稅額時,稅率和速算扣除數是按照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以后的商數來確定,但是,計算公式中的基數仍采用全年一次性獎金額(或減去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這就造成了計算公式中所用計算基數與適用稅率及速算扣除數不匹配,在應納稅所得額的臨界點存在稅率躍升,可能導致多發一元獎金卻要多繳幾百甚至幾千幾萬的個人所得稅。在這些臨界點附近存在一個所謂的“無效區間”,若應發獎金落在此區間內,將會導致實際稅后收入比按此區間下限計算的稅后收入還要低的現象。新個人所得稅法下:“無效區間”包括以下六段,分別對應于10%~45%的六檔稅率:18000元~19283.33元、54000元~60187.50元、108000元~114600元、420000元~447500元、660000元~706538.46元、960000元~1120000元。以無效區間54000元~60187.50元為例,假設發放年終資金的當月個人的工資超過費用扣除標準,比較年終資金53000元(無效區間下界)和55000元(無效區間內)應納個人所得稅及稅后實發資金數如下表:

獎金額 商數 適用稅率 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額 實發獎金53000 4416.67 10% 105 5195 4780555000 4583.33 20% 555 10445 44555
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也存在一定的納稅風險。工資薪金的納稅籌劃工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不違反稅收政策的前提下合理避稅,以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