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芳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金融需求的推動,我國各商業銀行現在越來越注重中間業務的創新,逐步認識到中間業務作為商業銀行三大支柱業務之一的重要意義,積極探索新的服務方式,倡導新的服務理念。
隨著我國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逐漸重視,各行中間業務收入逐年增長。從表1來看,我國幾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平均在20%,而國外同業平均非利息收入一般在30%以上。

?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品種單調,范圍較小。以我國中間業務開展較好工商銀行為例,其中間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結算與清算業務、代理業務、銀行卡業務、托管業務、顧問咨詢類業務、投資銀行類、擔保及其他類業務,且在這些業務中主要盈利來源主要集中于傳統的中間業務。很多業務領域還未充分開發,如交易與投資類等中間業務發展不理想,沒有充分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創新,盈利也僅限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產品。由此看來,這些未開墾的業務領域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混亂,各行之間收費標準不同,沒有制定統一的收費標準。2010年7月,有些商業銀行悄然調整同城ATM取款等多項中間業務的收費,引起了公眾的不滿。對此銀監會勒令商業銀行終止30多項過高的收費。對于商業化、存在盈利壓力的銀行來說,對服務項目進行收費無可非議,但必須對收費項目和標準有明確合理的規定,逐步擴大和提高中間業務的收費項目。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種類在不斷增多。截止目前,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都已開辦中間業務500多種,幾乎涵蓋了人民銀行規定的9大類業務。但從目前中間業務收入構成來看,許多業務并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可,公眾購買度較低。甚至有些中間業務從未引起過公眾的注意。大多數人們仍然把銀行視為人民幣的“保管箱”。金融服務的理念沒有在公眾頭腦中形成。這些都挫傷了商業銀行開展某些中間業務的積極性。
銀行受體制、觀念、思維方式和實踐經驗的束縛使我國商業銀行尚未真正走出存、貸、結算的傳統業務范圍,沒有看到中間業務巨大發展空間,缺乏長遠的規劃和嚴密的科學管理措施,以至于中間業務缺乏內在的發展動力,影響了中間業務的良性發展。再加上我國消費者的長期消費習慣,對銀行的有關中間業務收費還不能接受,這又進一步增加了銀行在推廣新品種、新業務過程中的顧慮,加大了經營服務的成本。
我國中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定價管理在觀念、體制和定價模式方面存在許多缺陷。中間業務品種定價不一。有的產品由人民銀行統一規定,如人民幣結算業務費率;有的由商業銀行自行定價,如國際結算費率;有的則按照業務協議收費,如大部分代理業務。由于一些中間業務缺乏統一的收費標準,不少商業銀行將中間業務作為爭奪存貸款份額的手段,導致在競爭和經營實踐中出現隨意定價、無償服務、少收費等惡性競爭。
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中間業務當前主要集中在票據承兌、代理收付、代客理財、代理發行等勞動密集產品上,而在利用其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軟件因素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和高層次的服務方面還比較欠缺,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中間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1.定價策略。商業銀行在給產品定價時應結合金融市場和商業銀行發展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一條適合我國銀行業的定價路子。在考慮中間業務產品價格標準時,應當重視商業銀行的研發能力、市場需求狀況、產品成本、客戶接受能力等諸多因素。若商業銀行能開發出優于同行的、獨樹一幟的中間業務產品時,可以采用偏高價格策略;而對那些商業銀行開發具有薄利多銷、以擴大市場占有率為目標的中間業務產品,則應采用偏低價格策略;對于特殊的客戶和不同的市場需求,可采用差別價格策略。同時,在考慮制定產品價格時,必須處理好單一產品和綜合產品的關系,分行利益和總行利益的關系,統籌兼顧找出一條科學合理的定價模式。
2.促銷策略。商業銀行在對中間業務進行促銷時,要根據產品的屬性及特定客戶的特點,選擇廣告、人員推銷、公共關系等多種促銷手段。為不同客戶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以滿足客戶日益個性化的需求。
1.資產托管類業務。資產托管類業務雖然占比不高,但發展很快,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針對企業需求,不斷完善并推廣職工福利信托、企業年金、保險信托。針對個人,開發出新型財產信托、投資信托,滿足個人對資產托管的需求。針對大型機構,推出產業投資基金、融資信托等信托產品。這樣根據不同消費者制定不同的方案,以客戶為導向的服務,必將給我國資產托管業務注入新的活力。
2.租賃業務。商業銀行應利用自己資金及信息方面的巨大優勢大力研發租賃產品。如可以把出租保管箱等業務拓展到出租其他設備,滿足企業的需求,也可以作為租賃公司與廠商之間的中介人,獲取信息咨詢費用或代理費用,這樣一來商業銀行只等坐收漁翁之利。另外,商業銀行可逐步擴大租賃范圍,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開展轉讓租賃、回租租賃和杠桿租賃等業務,逐步活躍我國租賃市場。
首先金融監管當局要發揮好“監管人”的身份。對商業銀行的財務報告、年度報告進行定期檢查,以便了解商業銀行的經營情況。并時時關注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信息披露,檢驗其是否真實有效。對各類中間業務產品進行風險評估。其次要注重銀行內部的風險控制。在進行中間業務開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風險。如不履行合約的信用風險;由于利率、匯率波動帶來的市場風險;某些抵押品不能及時出售帶來的市場風險;銀行職員操作失誤帶來的操作風險等。銀行內部應根據不同風險發生的條件、時間、造成的損失等,進行不同的管理方法。在辦理某些高風險的中間業務時,對客戶的信用進行嚴格評估。為此,商業銀行可建立客戶信用等級-業務風險-業務收費直接掛鉤的收費標準。這不僅起到風險良好控制的目的,同時合理的收費機制勢必會吸引更多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