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素
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于個體、私營性質,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較低,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業管理者由于其自身素質有限,不懂得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這種模式勢必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企業領導者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
由于企業規模的限制,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自有資金不足和融資困難的問題,制約了企業進行長期的戰略性投資。
在實際情況中,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呈現嚴重的混亂現象,仍處于簡單的粗放型管理方式之中:一些企業根本沒有設置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使企業財務人員進行財務工作沒有具體的制度可遵循,也沒有任何的約束,容易使企業出現各種管理漏洞,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另一些企業雖然制定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中小企業管理者與一般從業人員多具有一定的血緣、親緣、地緣關系這個特征,使得制度的約束力不強,執行起來非常困難。
1.樹立專業化經營理念。避免多元化投資風險。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相對較弱,企業的資源有限,領導人的知識、能力有限。加之現代科學技術進步快,技術更新周期短。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必須集中有限的資源,努力在某一個行業做實、做精、做強。這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企業理財的基礎。
2.樹立嚴格的財務風險觀念。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許多小企業的良好愿望。然而,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是以借貸資金的收益高于資金成本和企業的償還能力為前提的。每個企業都會確定一個合理的負債率,如果負債率太高,財務風險就越大,加上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當經濟出現較大波動時,企業也很難存活。對負債規模大、負債率高的企業更是如此。
3.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立法和相關政策出臺,保護廣大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資金經營的能力差等決定了它通過市場融資資信很低的特點,這從客觀上也要求國家通過穩定的融資機制給予適當的扶持,建立和完善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機構體系,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4.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的組織體系和相應的工作機構。在分工協作的原則下,明確管理崗位和人員職責,嚴格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審批程序,同時要根據國家法律規定,結合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上的薄弱環節,制定財務計劃、資金籌集、資產管理、成本費用管理、勞動用工及工資、利潤分配等管理制度并切實貫徹執行。良好的財務管理制度是完善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的制度保障,中小型企業只有健全內部組織機構,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財務管理制度,才能夠真正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和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就要做到確立和落實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和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加強監督檢查。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是整合企業資源的核心樞紐,企業只有在財務管理方面做到人、財、物三者有機結合的有效化、完整化,才能充分發揮企業的比較優勢,提高中小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5.中小企業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第一,提高投資決策水平。中小企業決策者應當摒棄憑經驗或主觀感覺、靠拍腦門定決策的舊的管理模式,而要重視對投資的科學論證和分析,注重充實自己的財務管理知識,提高投資決策的水平,提高投資項目的成功率。同時,中小企業領導者要重視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規范財務操作,規范會計核算,要鼓勵財務人員積極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幫助企業搜集準確、可靠的投資信息,作出科學的分析論證,在盡量規避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效益,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第二,以對內投資為主。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企業對自身的情況相對而言了解得總是多一些,而外部的情況不確定性總是多一些,另外對內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維持和擴大企業的再生產,而對外投資的目的要么是獲得高額短期收益,要么是去影響、控制對方企業的生產經營,為己所用。這兩種情況的風險都較大,而且第二種情況的對外投資目的,對中小企業而言,還比較難以實現。作為中小企業,在投資方面更應該穩扎穩打,在搞好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的前提下,如果還有余力,再搞些對外投資,賺些外快,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