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陽
(河南科技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南 )
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產生源于人們在生活中對自然各種物象的直接經驗,是苗族人民情感與智慧的集聚,具有鮮明的人文性、本原性及功利性等特點,是在特定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等綜合因素作用下的產物。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外在形式具有自身的美學規律,從圖案題材的應用,構成元素的布局搭配,到圖形要素的組合關系,等等,都體現出云南苗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其所包含的美學特征不僅符合云南苗族的傳統特質,而且能滿足現代人類社會的設計與審美需求。對其元素進行開發和轉化,勢必能為云南苗族服飾圖案暨圖形元素的再造與現代設計應用發揮積極的作用。傳承與創新才是對云南苗族服飾圖案最好的保護措施,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圖案在現代語境下獲得新的生命力。云南苗族服飾圖案是在特定歷史和環境下的產物,其發生和演變均離不開具體的語境,這些千百年來傳承、演變而來的古老圖形樣式,最能體現本民族的創造思維和設計思想。因此,談到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傳承與應用,首先要認同苗族傳統文化的“自主”性,即以尊重民族傳統習得為前提。例如一些民族禁忌圖案或宗教符號,就不適合在現代語境中發揮創新與應用的效能,否則就是對苗族傳統圖案的踐踏與濫用,反而破壞民族傳統文化的完整性。嚴格地說,對云南苗族傳統服飾圖案的保護與應用實際上就是傳統圖案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調整和適應。如何在這些凝結著歷史感召力和文化神秘感的圖案中,提取有價值的元素與形式,完成傳統圖形語言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和轉換,如何挖掘與再現,這是當代設計師需要慎重思考的重要課題。鑒于此,對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再創造,就要本著融古通今的設計準則,用極具現代的設計方式來演繹這些傳統圖形樣式,如此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其中的關鍵在于找到傳統圖形元素與現代設計之間的契合點。
云南苗族服飾圖案是特定歷史和環境下的產物,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母題”圖案,所謂“母題”圖案,即是被苗族全民所共識的主題紋樣。通過分析云南苗族服飾主題圖案的發展演變過程,可以得知,傳統民族圖案在每一個歷史的演變過程中,都不是對原有“母題”圖案的徹底否定,而是以新的審美觀念賦予其新的形式,注入新的元素,使“母題”圖案得以不斷地發展與創新。因此,對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傳承與應用,就必須對圖案紋樣進行再創造,使其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設計語言。需要強調的是,云南苗族服飾圖案再創造,其本質是以原型圖案的元素為切入點所進行的二次創造。
元素的分解與轉換是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再造方式之一,即從圖案的原形中提煉最具有特征的元素和單位,再運用新的形式將這些元素進行變異、重構,打破圖案原形的組織結構形式,從而產生新的圖案形式。這種方法既保留了云南苗族傳統圖案的個性特征,又促使圖形向新的樣式轉化,也是單一圖案再造的主要手法。
新元素的置換是現代圖形創意中的一種表現方法,也可以運用到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再創造中,即選擇一個簡潔的云南苗族服飾圖案形態,在保持圖案原形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置換新的元素以完成二次創造。
元素的重組,即是選擇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美的部分或角度為元素單位,并保留最具特征的部分,再將這些元素按照和諧有序關系進行重新組織和編排,進而完成圖案的再創造,使它產生新的式樣。比如苗族“菱形紋”和“虎爪花紋”元素的重組形式,是將元素按照新的秩序關系進行組合,發揮元素特質的同時又產生了新式樣。
云南苗族服飾圖案元素對現代設計、民族化設計有著直接的借鑒與指導作用。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絕不是簡單地將圖案進行拼湊和挪用,通常要根據前文當中所提出的圖案再創造方式,將圖案元素進行轉換與整合,使之與現代設計語言相吻合。如此,云南苗族服飾圖案元素才能適用于現代設計的各個領域。
民族化的包裝設計具有直接和間接的提升商品文化價值的功能。從現代消費和商品包裝形式上講,創新是市場競爭與發展的必然,但創新并非摒棄民族傳統文化和隨意拼湊,創新應該是以繼承傳統文脈為起點,所進行的形式與內容的重新認識。云南苗族服飾圖案元素在民族化包裝設計的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點:(1)根據包裝的形式和商品特質,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圖形元素。(2)善用簡潔化、抽象化、形式化的苗族圖案元素,因為這些元素往往具有幾何感的式樣,通俗地講,就是顯得不“俗”,從而較易與現代包裝的形式相吻合。(3)圖案元素的組合應強調其形式美感,使用面積不宜過大。(4)采用元素的置換處理方法,根據苗族圖案形態特質,取其神似為元素,并結合漢字所做的銀飾系列包裝設計,使之看似苗族圖案的造型但又非圖案本身。(5)善于抽取傳統圖案當中最具特色的元素并對其進行形式化的處理,多嘗試將簡單元素進按照對稱、疊加、拼接等方式進行重組,使之產生獨特和意外的新造型,更能夠適用與現代包裝中圖案的設計。
裝飾的作用是在物體的表面添加輔飾的要素,其目的是強化形式上的美感。云南苗族傳統紋樣雖然是服飾上的裝飾圖案,但通過上節中所述的方式方法對其元素進行再造,可使圖案在形態、形式、組合關系上充分發揮出裝飾的效能,使它在裝飾設計的各個領域中發揮重要的價值。需要強調的是,在運用云南苗族服飾圖案元素進行裝飾設計的過程中,當圖形元素的每個部分相互結合時,在結合部常常會有“意外”新空間的產生。所謂“意外”,是因為它往往是在結合過程中偶然產生的,可能超出事先的預想,具有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意外”效果是構成新裝飾效果的積極因素,隨機性也變為必然性,變化與統一的秩序關系也自然在構成中得以呈現。此外,在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形式中,很多圖案原本被稱為“負形”的背景在構成中參與了造型,起到了正負形轉換的作用,在視覺上呈現出底色與起花之間的流動美感,裝飾效果的視覺張力顯得更為突出。以下是我對“昆明市滇池路公共設施形象設計”這一工程所做的具體案例,道路公共設施的裝飾風格設計體現出云南少數民族傳統特色。在道路公共廣告牌設計當中(如圖),將云南苗族服飾“田連阡陌紋”和“螺螄花紋”為元素應用于該設計的裝飾效果當中,并將元素進行重組和一系列形式化的處理,使之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按照同樣的方法,在其他道路景觀設施和公共休息椅設計當中,云南苗族傳統圖案元素在發揮裝飾效能的同時,也使設計顯得更具民族特色,同時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價值。

傳統圖形是現代廣告招貼設計創意的必要元素。云南苗族服飾圖案元素在廣告招貼設計中的應用,需要注重圖形背后蘊含的特質和規律。也就是說,強調其神似,使其在應用后呈現出具有傳統圖形的特征,但又并非是民族圖案本身的特點。例如在需要表現傳統民間藝術形象的招貼設計中,可以抽取苗族傳統圖形式樣為元素,并融合漢字,利用漢字組成具有苗族傳統圖案樣式的設計,既體現出漢字的表達意念,又傳達傳統圖案的視覺效果,從而傳神、達意。
元素是云南苗族服飾圖案的構成要素,直接反映著圖案的性格特征,具有強烈的傳統特質。因此,傳統圖形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絕非簡單地挪用與拼湊,需對傳統圖形元素加以轉換、重構,使其在發揮傳統民族特色效能的同時又符合現代設計的語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民族圖形的價值得以展現。為此,本文提出了云南苗族服飾圖案及圖形元素的再創造方法,使其形式美感得到增強,并根據這些方法結合實際案例加以論述。這一研究,對苗族服飾圖案的傳承與發展,以及構建民族化特色的藝術設計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1]楊正文.苗族服飾文化[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8.08.
[2]楊鵑國.苗族服飾——符號與象征[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10.
[3]彭曉.云南民族民間藝術(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02.
[4]張永發.中國苗族服飾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09.
[5]陳勁松,張勇,彭瑤.云南特色民間工藝[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