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維漢
六案勾勒黨的反腐之路
文/楊維漢
反腐敗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市場經濟逐步發展、對外開放日益擴大、社會全面轉型的今天,解決腐敗問題具有特殊的復雜性。追訪黨的反腐征程中出現過的6個案例,希望對人們思考當前的反腐形勢有所啟發。
[案例一]
瑞金時期:“與貪污腐化作斗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
謝步升,今天已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卻是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后槍決的第一個貪污分子,時間是1932年5月9日。
這個人當過江西瑞金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他的罪行是:利用職權貪污打土豪所得財物,偷蓋臨時中央政府管理科公章,偽造通行證私運水牛到白區出售。為了謀財,他秘密殺害了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的一名軍醫。
此案是時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的鄧小平親自指示查處的。事發不久,辦案遇到了阻力。謝步升的入黨介紹人在蘇區中央局任職,他認為謝步升并無大錯,是調查員故意發難。于是,蘇區中央局領導沒有調查就通知瑞金縣裁判部釋放謝步升。
鄧小平十分氣憤,拍著桌子說:“像謝步升這樣的貪污腐化分子不處理,我這個縣委書記怎么向人民群眾交代?”他決定親自去中央局反映謝步升的犯罪事實,同時,要調查員去向毛澤東主席匯報情況。毛澤東當場表態:“與貪污腐化作斗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誰也阻擋不了!”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謝步升曾系瑞金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圖為紅色瑞金遺址。(圖/CFP)
[權威點評]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僅3個月后,中央蘇區就開展了歷時兩年的懲腐肅貪運動,這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較大規模的反腐運動。當時一批反腐大案都是中央領導親自抓的。1933年12月15日,中央執行委員會頒布了《關于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訓令》,規定凡蘇維埃機關、國營企業及公共團體的工作人員,貪污公款500元以上者,處以死刑。1932年初,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各級政府所辦合作社,一概轉交給工農群眾接辦。這是我黨局部執政后,關于禁止政府直接辦企業、政企分開的最早的決定。中央蘇區還創造性地設立了審計監督制度。
[案例二]
抗戰時期:“在‘廉潔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許有一個‘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長”
肖玉璧,紅軍英雄,全身傷疤90多處,曾任陜甘寧邊區某區主席、貿易局副局長,同時是抗日戰爭時期因貪污被查處的最大典型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吳美華查閱了當時的史料,勾勒出這起曾轟動陜北的大案的原貌:初到陜北時,肖玉璧餓得骨瘦如柴,住進醫院,被視察的毛澤東發現了。當時,邊區物資嚴重匱乏,為保證毛澤東身體健康,中央特批給他每天半斤牛奶,憑證領取??吹叫び耔档臉幼?,毛澤東當即決定把自己的取奶證轉送給肖玉璧。
在任清澗縣張家畔稅務分局局長期間,肖玉璧利用職權貪污挪用公款,采用多收少報的方法欺瞞上級。被發覺后潛逃了幾個月,最終被捕。邊區政府依法判處肖玉璧死刑,他不服,寫信向毛澤東求情。
時任邊區政府主席的林伯渠把信帶給毛澤東,毛澤東問:“肖玉璧貪污了多少錢?”林伯渠答:“3000元?!泵珴蓶|又問:“他的態度怎樣?”林伯渠說:“他給您寫了一封信,要求您看在他過去作戰有功的情分上,讓他上前線,戰死在戰場上。”毛澤東沒有看信,又問林伯渠:“你們的態度呢?”林伯渠說:“這股風非剎住不可!不過最后究竟怎樣處置肖玉璧,邊區政府和西北局都想聽聽您的意見,所以特來請示?!泵珴蓶|明確表示:“我完全擁護法院判決。”
1941年底,肖玉璧被執行槍決。1942年1月5日的《解放日報》就此發表評論:“在‘廉潔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許有一個‘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長!有了,就拔掉它!”
[權威點評]抗戰時期的反腐斗爭增強了法制色彩。黨在各邊區成立的抗日民主政權,都將厲行廉政、嚴懲貪污腐化、肅清貪污浪費作為施政綱領核心內容之一。陜甘寧邊區政府1938年公布的《懲治貪污暫行條例(草案)》,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理論界研究反腐敗法理問題時引用最多的文獻之一。這個條例規定,克扣或截留應發給或繳納的財物、敲詐勒索、收受賄賂等10種行為均為貪污,還規定了判處死刑、有期徒刑和苦役的具體標準及追繳辦法。
1941年底,肖玉璧被執行槍決,《解放日報》刊登消息,并于其后發表評論。(圖/xinhua)
[案例三]
新中國成立初期:“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
劉青山、張子善案已載入中共反腐史冊,但黨內當時決策過程的一些歷史細節還少為人知。
劉、張罪行之重不言而喻,但是對于如何處置他們,黨內一些同志卻產生了猶豫,不僅因為這兩個人位高權重,還因為他們都是久經革命考驗的老干部。1951年12月初,河北省委召集黨代會主席團成員開會正式宣布逮捕劉、張時,絕大多數同志衷心擁護,少數同志感到突然,表示沉默。12月20日,中共華北局經研究后向中央提出了對劉、張的處理意見:“為了維護國家法紀,教育黨和人民,我們原則上同意將劉青山、張子善二貪污犯處以死刑(或緩期兩年執行),由省人民政府請示政務院批準后執行?!碑敃r之所以加“或緩期兩年執行”,是考慮到中央決策時有回旋的余地。
黨中央對此事態度非常明確,但在考慮量刑時十分慎重。1951年12月下旬,華北局通過河北省委征求了天津地委及所屬部門對劉、張兩犯量刑的意見。結果是,地委在家的8個委員的一致意見是處以死刑。地區參加討論的552名黨員干部的意見是,對劉青山,同意判處死刑的535人,判處死緩的8人,判處無期徒刑的3人,判處有期徒刑的6人;對張子善,同意判處死刑的536人,判處死緩的7人,判處無期徒刑的3人,判處有期徒刑的6人。
黨中央、毛澤東看到上述材料,在請黨外民主人士傳閱并聽取他們對量刑的意見后,決定同意河北省委的建議,由河北省人民法院宣判,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對劉、張處以死刑,立即執行。
1950年,劉青山動用國家外匯購買兩輛小轎車,一輛留作自己使用,一輛送給別人。(圖/fotoe)
當時兼任華北局第一書記的薄一波曾有這樣一段回憶:“毛主席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p>
[權威點評]新中國成立之初,為遏制腐敗案件激增的勢頭,中共中央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據不完全統計,到1952年1月,全國共查出貪污舊幣1000萬元(舊幣1萬元相當于新幣1元)以上的貪污犯10萬余人,貪污的總金額達6萬億元,判處死刑的42人。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劉青山、張子善案,殺了這兩個人,對高級干部管了十幾年。但是,當時沒有處理好依靠群眾運動還是依靠法制來反腐敗的關系,因此,反腐敗斗爭始終形不成一條完整和連貫的主線,最后被中斷。在10年“文革”中,反腐敗的職能機構甚至被撤銷。
[案例四]
改革開放后:“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
王仲,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因腐敗被槍斃的縣委書記,其腐敗行為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他較早收受的賄賂是一臺17英寸黑白電視機,來自當地一個公社廣播員。廣東省海豐縣與港澳海上交通方便,改革開放后申請去港澳的人日益增多,原中共廣東汕頭地委政法委副主任、海豐縣縣委書記王仲1979年那次受賄,就是為了批準這樣一個申請報告。
1980年七八月間,海豐縣打擊走私販私斗爭正處于高峰期,被查獲的私貨在汕尾鎮堆積如山,令王仲垂涎三尺。他到處“視察”各個緝私貨物倉庫,想要什么就拿什么。自1979年下半年到1981年8月,王仲侵吞緝私物資、受賄索賄的總金額達6.9萬元。上行下效,有了縣委主要領導帶頭,海豐成為遠近有名的私貨市場。
此案的處理受到了時任中央紀委第一書記的陳云同志的極大關注,他先后派出了100多人次的工作組調查此案。有人說,王仲是個老同志,為黨做了一些貢獻,是不是應該從輕一點兒處理。但是中央特別是陳云同志認為,在我們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如果不依照黨紀國法進行懲處,對我們打擊經濟領域嚴重犯罪活動的斗爭、對我們的改革開放都是不利的。
1983年1月17日,在汕頭市人民廣場舉行的審判大會上,王仲被依法判處死刑。
成克杰伙同李平或單獨非法收受賄賂款、物,合計人民幣4109萬元。《檢察風云》對此進行重點報道。
[權威點評]鄧小平同志強調:“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彼瑫r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依靠制度懲治和預防腐敗,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證。在這一思路下,黨中央作出了“收支兩條線”管理,軍隊、武警部隊和政法機關不準經商等一系列重大決策,并深化體制改革,加強對權力的制約,推行政務、廠務、村務“三公開”,增強人民群眾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的程度。同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等一批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法規和制度出臺,反腐工作開始從治標向治本拓展。
[案例五]
查處成克杰昭告全黨:“黨內絕不允許腐敗分子有藏身之地”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職務最高的領導干部因受賄犯罪被處以極刑——2000年9月14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的成克杰被執行死刑。
1999年1月,中央紀委在廣西查辦案件時,一涉案對象揭發:成克杰在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期間,曾兩次指令他壓價從貴港糖廠要7000噸糖給一名叫李平的港商進行倒賣,以賺取高額差價。撈到第一桶金后,從承包工程到解決建設資金,聯系貸款到利用職權提級、調動,成克杰伙同李平或單獨非法收受賄賂款、物合計人民幣4109萬元。
[權威點評]成克杰的墮落反映了這樣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人不思進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滋長。在成克杰那里,吃喝玩樂、收受紅包沒有什么,權錢交易也“不覺得違反原則”。黨的十五大以后,對腐敗分子保持了更強的高壓態勢。一批高級領導干部因腐敗受到嚴厲懲治。然而,反腐倡廉的實踐反復證明,如果只注重懲治而忽視預防,腐敗現象就會查不勝查。2003年,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明確指出,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在繼續下大氣力懲處腐敗的同時,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強化監督,創新體制,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反腐倡廉工作已經逐步向標本兼治階段發展。
[案例六]新世紀:必須依靠制度反腐標本兼治
鄭筱萸,作為首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肩上本應挑著13億中國人的用藥安全。然而,責任和權力卻變為了“尋租”本錢——近十年時間,他以權謀私,直接或通過其妻、子多次收受賄賂,款物合計649萬余元。面對責任,他玩忽職守,擅自同意降低藥品審批標準,濫發藥品文號……因此,鄭筱萸也成了距離人們記憶最近的因腐敗被處死的省部級高官。
事實上,中國藥監界的腐敗之風,早已引起了紀檢監察機關和檢察機關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從2002年開始,藥監系統一批腐敗官員已經受到查處。2006年12月,鄭筱萸及其妻兒被正式立案調查。2007年1月,聽取了監察部就鄭案調查的情況匯報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求,“對鄭筱萸的違紀違法問題,要徹底查清,依法嚴肅處理?!?/p>
一審法院認定:1997年6月至2006年12月,鄭筱萸利用職務便利,接受請托,為8家制藥企業在藥品、醫療器械的審批等方面謀取利益,多次直接或通過其妻劉耐雪、其子鄭海榕,非法收受款物共計折合人民幣649萬余元。法院還認定,鄭筱萸在全國范圍統一換發藥品生產文號專項工作中,犯有玩忽職守罪。
在高達649萬余元的受賄簿上,最多的一筆來自浙江某集團公司:1997年至2006年,鄭筱萸通過其妻劉耐雪、其子鄭海榕,收受該公司負責人李某某以顧問費、股份收益等名義給予的財物共計292萬余元。
家人站臺前,鄭筱萸居幕后,聯手上演了一幕幕“前門辦事,后門收錢”的好戲。隨著私欲的膨脹,特別是獨攬了藥品注冊大權后,鄭筱萸更加無所顧忌,赤膊上陣,從幕后跳到臺前親自受賄。
藥監局系列腐敗案查處期間,鄭筱萸先后4次轉移其在辦公室收受的美元、歐元、港幣、人民幣總計達340余萬元;轉移的珠寶和貴重首飾、書畫等經鑒定達100余萬元。
2001年到2003年,在“統一換發藥品批準文號”的專項工作,涉及許多種藥品,直接影響全體中國人用藥安全。對于按地方標準生產的藥品,經審查批準,可以上升為國家標準藥品,即“地標升國標”;不符合的就必須淘汰。
如此重大的全局性工作,沒有調查研究,沒有聽取有關部門和地方的意見,沒有局部試點,沒有上報黨中央、國務院,甚至沒有經過局黨組和局務會議集體討論。2001年4月10日,鄭筱萸違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和民主決策程序,自己大筆一揮,簽發187號文件,啟動了換發批準文號的專項工作。
在審核降低標準,僅進行形式審核和抽查的情況下,專項小組還是發現了一些不符合條件、不應換發的藥品。這些藥品的資料被工作人員放進紅色夾子,稱為“紅夾”藥品。然而,鄭筱萸沒有經過局里集體討論決定,擅自同意注冊司的請示,讓審批底線被再次突破。
鄭筱萸受賄瀆職“示范”在前,藥監系統內的一些人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為企業跑關系、幫企業辦事情上,權力異化,出現了一批“蛀蟲”。一些藥監官員以各種名義投資、入股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從中獲利;有的在藥品注冊中與中介、企業勾結,買賣資料,造假、倒賣批文等。
最終,2007年7月10日,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鄭筱萸以受賄罪、玩忽職守罪兩罪并罰,被執行死刑。
前任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是距離人們記憶最近的因腐敗被處死的省部級高官。(資料圖)
[權威點評]官員手中的權力,是為人民服務的。鄭筱萸的權力,卻成了他與家人共同獲利的“搖錢樹”。領導干部、黨政官員如果喪失了信念,任憑私欲、貪欲膨脹,其手中的公權力必將淪為“私利工具”,其本人也終將走上“不歸路”。
鄭案背后,暴露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比如,藥監工作“為誰監管、怎樣監管”,不能跑偏,要把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放在第一位;比如,權力監督不到位,主要是行政審批權力配置不科學、制約不合理、運行不公開、監督不到位;再比如,重大決策不民主、不科學,隊伍作風建設不得力等等。
腐敗的產生是腐敗主體、腐敗對象、腐敗機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這三要素中,腐敗機會即制度和行政運作程序上的“漏洞”和“空隙”,是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它具有刺激主體產生和強化腐敗動機并促使腐敗動機轉變為實際腐敗行為的作用。從根本上防治腐敗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全面推進反腐倡廉理論和實踐發展與創新的根本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