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濱
勞保局長的“借殼生財”計
文/劉濱
新聞背景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居民就業、再就業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出臺了對培訓就業人員的機構給予補貼等政策。對這個好的政策,廣西河池市原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兼河池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詹晨,看到的卻是個人商機。他成立一家技校,之后利用職務之便,大肆弄虛作假,為自己控制的這所技校套取財政補貼款158萬元,并從中分贓。去年9月,南寧市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判處詹晨有期徒刑8年,并處沒收財產8萬元。
詹晨的華麗轉身成不歸之途
2006年9月,一份文件吸引了詹晨的目光。
這是廣西區財政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聯合下發的一份文件,文件里有一條政策:相關培訓機構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可獲得財政補貼,每培訓一個人可補貼500—800元。
由這份文件,詹晨想到了一所學校——晨曦技校。
晨曦技校是河池市晨曦勞動派遣公司內設的一所學校,主要為公司組織外出務工的人員進行一些技能培訓,它是在2005年初成立的。然而一年多來,技校基本沒有進行過什么培訓,一來公司組織外出務工的人不多;二來技校缺少場地和設施,培訓能力不足。沒有培訓也就沒有收入,學校處于半死不活狀態。
其實河池市晨曦勞動派遣公司就是詹晨控制的一所民辦學校,是由他和就業中心的部分員工主辦的一家公司,相當于他們的“業余產業”。說起來,就業中心自身還辦有一家相同性質的公司——河池市朝陽勞務協作公司,但它是國有公司,公司創造的收入進不了私人腰包,所以詹晨私下動員部分員工共同出資,再拉上幾個老板,成立了晨曦勞動派遣公司,利用公家的職能做自己的生意。從這可以看出詹晨的精明。
然而晨曦勞動派遣公司經濟效益并不是很好,讓詹晨不勝煩惱。現在,看到這份文件,詹晨的聰明勁又上來了:如果用晨曦技校來搞農民工培訓,向財政申請補貼,會不會很有效益?詹晨認定培訓補貼是一塊巨大的蛋糕,決定用晨曦技校來做文章。
2006年年底,他召集晨曦公司股東開會,在歷數晨曦技校的困境后,提出讓晨曦技校從公司獨立出來,另找股東再謀發展,他的提議獲得了通過。
同時,他動員單位部分員工及自己的親戚入股獨立出來的晨曦技校。在他的動員下,共有包括他自己在內的11人入了股。
“你們入股最好不要寫自己的名字。”他交待入股的員工說。畢竟就業中心也搞就業、技能培訓業務,自己再辦一家同類學校,給別人知道了不好。詹晨自己就是以他人的名義入股43萬元,成為新晨曦技校的最大股東。
2007年1月,新的晨曦技校注冊成立了。詹晨沒在學校擔任任何職務,但學校的管理層干部都是他安排任命的。
之后,詹晨授意員工向局里打報告,提出就業中心退出具體培訓業務,將就業中心原有的數控加工技術、焊接技術、維修電工、普通車工等有補貼的培訓業務委托給晨曦技校承擔,報告獲得了批準。
晨曦技校既沒有場地,也沒有設施,怎么讓局領導相信它可以搞培訓?詹晨做了一套表面功夫。他授意員工以就業中心的名義,與晨曦技校簽訂了一份租用協議,把就業中心的教室、學員宿舍、實習場地及設備租給晨曦技校使用。這樣,晨曦技校在培訓方面相當于取代了就業中心。
如果晨曦技校利用就業中心的資源,認認真真搞培訓,通過申請補貼應該還是有效益的,然而詹晨的本意也并不在此,在他看來,搞農民工培訓工作太復雜,也太辛苦了,他打算用晨曦技校空手套白狼。
詹晨的如意算盤是,以晨曦技校作幌子,編造假的培訓人員名單,向財政套取培訓補貼。誰能知道這些名單的真假?他認定財政部門不會派人來一一核實,那么多涉農補貼項目,又有誰核實過?
按照文件規定,申請培訓農民工補貼程序為:培訓機構提出申請,并附上相關材料,交到勞保部門,勞保部門審核后,轉同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門復核后,將補貼款撥到勞保部門,勞保部門再將補貼款轉到培訓機構的基本賬戶。
詹晨自己當著河池市勞保局副局長,他想,申請材料過勞保局這一關應該不難,有點難度的可能是在財政局。2006年年底,詹晨開始了對河池市財政局相關干部的“公關”活動。他頻頻請社保科的工作人員及分管領導蘭蘇丹出來吃飯、娛樂,尤其對具體辦理社會保障部門經費撥款的韋艷群,詹晨更是屈下副局長之身,殷勤“伺候”。
2006年11月,韋艷群等人去日本旅游,成行前收到了詹晨派人送來的7.5萬日元。007年1月,韋艷群到南寧為科室購買電腦、數碼相機等器材,回來后應詹晨的“提議”,將發票拿到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報銷,其中手提電腦一臺、數碼相機一臺、MP4一臺韋艷群拿回家自己用了,價值上萬元。007年春節前夕,詹晨宴請韋艷群、蘭蘇丹等人,飯后又分別打給蘭、韋各1萬元的大“紅包”……
兩年多的時間里,詹晨共向河池市財政局副局長蘭蘇丹、社保科職員韋艷群等多人行賄20多萬元。當然,這些錢既非出自他個人腰包,也不是出自晨曦技校賬戶,而是就業中心及其下屬機構買單。
在與韋艷群混熟后,2007年1月初的一天,詹晨順理成章地向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即就業中心在自治區財政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聯合下發文件之前,就搞過一些培訓,希望也能給予補貼。其實就業中心搞的這些培訓,都是代企業搞的短期培訓,并不符合申報補貼條件。
“這個嘛,先得領導同意才行。”韋艷群說。
“我已經跟蘭局長說了,他表示先把材料報上來再說。”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材料報上來吧。”
第二天,詹晨便找到既是晨曦技校管理干部、又是就業中心員工的葉某,要她找500人左右、屬于農民工身份的人員名單,以晨曦技校之名申報農民工技能培訓補貼款。
“這么多人,一下子上哪去找呀?”葉某有點犯愁。
“一點不難找,我們以前搞培訓,不是保留有一些名單嗎?各縣也報了不少培訓名單上來。還有,可以去職業介紹所看看,那里肯定有很多求職登記的。”詹晨指點說。
就這樣,葉某東找西湊,弄到了431個人的名單。經過一番編造后,詹晨叫葉某直接把材料送到市財政局社保科韋艷群手上。再經韋艷群一番操作,2007年1月15日,河池市財政局將34.5萬余元農民工培訓補貼款直接轉入晨曦技校賬戶。
2007年4月,初嘗甜頭的詹晨,又授意葉某再找600人的名單上報,葉某再按照以前的途徑,找來了655人的名單,有些名單甚至跟上次是重復的。然而,材料報到市財政局卻被退回來了。
原來,河池市勞保局、財政局剛剛聯合下了一個文,對農民工培訓的開班、檢查驗收以及申報培訓補貼程序、材料提出了具體要求,嚴格了申報程序。葉某上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尤其沒過勞保局審核這一關。
詹晨要求葉某、廖某等人連夜加班補充材料。幾天后,詹晨拿著補充好的假材料親自出馬,找到局里相關人員。相關人員礙于情面,并沒有認真核查。后來,局里干脆將一沓空白文件頭交給詹晨,由就業中心自己寫審核報告,再交局分管領導簽字蓋章。這一次,晨曦技校得到了46.9萬余元補貼款。
2007年10月,詹晨再叫葉某、申某等人如法炮制,造了149人的假名單,套取了財政補貼款10萬余元。
詹晨在為晨曦技校造假的同時,就業中心自身也獲得了一系列補貼機會。
河池市就業中心于2006年1月,被自治區勞保廳定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品牌培訓基地。按照相關政策,它可每年申請品牌培訓補貼,當然,也是有條件的,即要按照勞動部門下達的培訓計劃開展培訓,完成一定課時,參培學員取得證書并實現轉移就業。河池市就業中心在2006年、2007年都沒有開展過品牌培訓,但詹晨并不想放棄補貼機會。2006年、2007年底,他兩次授意中心培訓科韋某,編造了假名單,分別套取了21.63萬元和35萬元補貼款,詹晨將這些錢全部轉入晨曦技校的賬戶。
在2005年6月,河池市就業中心獲批成為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基地,2007年,就業中心只培訓了50多個人,沒有完成河池市扶貧辦下達的200人任務,然而詹晨仍授意廖某、何某等人造了200人的名單申報補貼。沒想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檢查組來河池市就業中心驗收培訓情況,發現就業中心申報的材料問題多多。詹晨膽戰心驚,氣得大罵廖某、何某。經過一番補漏,最終有驚無險,材料還是通過了。不久,詹晨將騙得的補貼款也全部轉入晨曦技校的賬戶。
“利潤”源源不斷地來,詹晨漸漸地有些害怕了,他不是怕被人發現造假,而是怕被稅務部門發現了“眼紅”,于是決定將部分收入轉移到賬外保管。為了平衡賬目,財務人員只得四處收羅發票回來填賬。
詹晨對晨曦技校所得的橫財,按股份進行了三次分紅,他自己分得了37萬元。
詹晨精打細算,卻沒有算到審計部門會來查賬。
2008年11月,河池市審計局對農民工培訓補貼款發放情況進行審計,很快查出晨曦技校涉嫌弄虛作假,于是向就業中心發出通知,要求就業中心督促晨曦技校進行整改。
詹晨自知把戲玩不下去了,2009年3月,他通過劉某的名字,轉了100萬元到晨曦技校,叫會計把套取的農民工培訓補貼款退給財政局。此時,河池市監察局介入調查,將這筆款暫扣。
隨后檢察機關對此案進行偵查,偵查中又發現,詹晨還涉嫌受賄。
2009年5月27日,檢察機關批準對詹晨予以逮捕。
詹晨貪污、受賄案暴露后,有15名國家公職人員牽涉其中,目前蘭蘇丹、韋艷群等多人已被判刑。■
編輯:董曉菊 dxj5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