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竹
隨著公共財政改革不斷深入與完善,我國在行政單位財政管理方面取了很大進步,但也出現了薄弱環節與問題。所以,加強行政單位財務管理,進一步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切實推動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建節約型社會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走向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信息化,維護行政單位資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行政單位履行職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專項資金管理不規范
根據調查,很多行政單位存在專項資金管理不嚴格、專項經費使用效益低下的情況。一些行政單位預算執行的審計中發現仍存在“未經批準進行項目調整”、“虛列支出”、“擠占、挪用、截流專項資金”及“以前年度安排未用和結余的資金沒有及時重新安排使用”等問題。專項資金沒有單獨核算,與正常支出和公用支出相混淆,不能正確反映實際使用情況。目前,行政單位缺少跟蹤問效和監督檢查機制來完善專項資金的管理。
2.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行政單位中,一些領導財務管理意識單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沒有制度的約束,財務管理就存在很大的隨意性,為很多違法亂紀的人提供人為干預、操縱的機會。而且,沒有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又沒有監督約束制度,就會產生財務工作人員分工不明、職責不清、工作混亂等情況,造成財務管理不善、財務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
3.財務管理方法落后
在實際工作當中,好多行政單位不能用現代化管理模式來管理本單位的財務,增加了財務風險。而如今,是信息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應該用現代化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運用信息化財務管理方法加強對財務的管理,實現財務管理工作健康發展。
1.提高對專項資金管理的認識
專項資金一直以來都是財政管理、審計檢查、人大監督、百姓關注的重中之重,國家也將專項經費作為績效考核、審計的主要對象。所以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要明確專項經費管理和監督的重點工作,切實加強專項經費的管理與監督工作;另外,還要進一步建立完善的專項經費管理體系,逐步實現從傳統的事前審核向全過程跟蹤管理轉變,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從年度計劃管理向項目庫管理轉變。
嚴格專項經費調整審批程序。在預算執行中,年初預算安排的專項經費不得截留、挪用,原則上不得調整,如有特殊情況確需對原批準的專項資金項目和用款額度等進行調整的,必須重新報財政部門核批,對未經批準擅自改變資金用途和超預算支出的,一經發現,削減下一年度預算經費,并嚴格按財經紀律處理,追究責任。
2.建立健全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制度是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依據和行為規范。不少行政單位財經法制觀念不強、財務管理不力、內控制度不健全,所以各行政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保證各項財務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依,實現財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通過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體系、財會人員崗位責任制度、單位內部審核監督制度,促使預算和決算報告、收支管理、開支標準、資產管理、財務分析和會計監督等財務活動科學、合理、規范、有序。要及時將單位年度經費預算,重大開支項目、預算執行情況、經費開支情況、內部稽查情況應定期向單位群眾公布或通報,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3.利用現代化方法提高行政單位財務管理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將行政單位財務管理的所有內容全部納入財務信息化系統,通過先進的信息化手段來提高財務工作的效率和服務水平,是行政單位財務管理應該關注并著手解決的一項任務。因此,一要重視新環境下財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加大對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二要充分利用網絡和電子信息化先進技術手段,構建高水平的信息平臺。三要同軟件公司合作,開發適合行政單位財會工作特點的兼核算與管理于一體的財務信息處理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實現對數據的采集與指標分析、進度分析、報表輸出等功能。四要連通不同軟件之間的數據接口,使數據在單位、財政部門、銀行實現更大程度的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效率,促進預算編制、財務管理向科學化、規范化方向發展,從而減少人為操作的可能性。
總之,行政單位財政管理擔負著經濟和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之責,規范行政單位的財務行為,加強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對嚴肅財經紀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資金和國有資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