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不同的社會政治體制和經濟基礎決定了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體系,這其中就包括與之相對應的財務會計管理及核算體系。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淡去,全球經濟格局發生了新的調整和變化,同時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完善,企業所面對的財務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針對新的財會環境,對企業的財會制度等進行改革和轉型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逐步成為了當前財會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本文論述企業開展財會轉型工作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對新時期企業財會轉型的工作內涵和企業實行財會轉型工作的主要手段和措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以期對提高企業財會水平起到積極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企業經營機制得到不斷的改革,企業所面對的經濟環境出現了以前不存在的諸多新情況與新問題。同時,企業內部及企業之間的經濟關系也呈現出復雜化和利益分配主體多元化的特點。這些因素都從客觀上對企業的財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財會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要建立起一個在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行為進行自我約束與發展的財會體系。
從財會工作在企業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來看,企業的財會工作進行“轉型”具有明顯的必要性與迫切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國的企業已經從單純的生產型企業發展成為了生產經營型企業,轉變成為了一個進行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工作的社會主義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與經營者,因此其工作的開展必然以經濟效益的創造為中心。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企業的管理工作也要轉移到經濟效益的提高上來,企業必將對反映經濟效益的諸如成本、資金、盈利水平和償債能力等核算工作更加重視,也必將對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的財會工作更加重視。從客觀上要求財會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與手段都要有一個重大的變革,發揮出企業管理工作中的導向功能。
當前的財會工作大部分仍然是以“核算型”為主,這樣的財會體制不但與企業發展改革不想適應,更加與企業的經營環境格格不入,這極容易導致企業財會工作處于被動地位,財會工作不能發揮出導向功能。具體表現在:其一,當前財會工作的重點依然以記賬、算賬與報賬等原始財務工作方面,其工作的重點主要是給政府行政部門服務,而給企業的內部管理服務相對較少;其二,財會工作的導向功能沒有發揮出來。當前的財會工作依然是以核算作為原始功能,重核算、輕管理,導致財會工作的地位被削弱;其三,主要是財會人員的管理意識較差,不能對企業的管理工作起到促進作用。
新時期,企業財會工作“轉型”的重點在于將過去那種單一的企業外部服務向給企業提供內部管理服務轉變;工作的方式也從過去重核算、輕管理的模式向以核算為基礎的核算管理服務方向轉變;同時,財會工作的指導思想應該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轉移,通過財務會計的手段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作為財會工作的重點。
為了與傳統的“核算型”財會工作模式相區別,在這里可以定義新時期財會工作的內涵是建立一個具有“管理”功能的“管理型”財會體系。因此,企業財會工作的“轉型”從客觀上要求財會工作能充分的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的基本要求,為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服務。企業的財會工作在堅持做好核算工作的基礎上,應該將其工作重點轉向對經濟形勢和環境進行預測、控制、分析與決策等方面上來,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強化,使得轉型后的財會體系具備“管理型”基本功能。
企業財會工作的指導思想要具備實現企業財會工作的創新與轉型,給企業的財會工作轉型提供思想基礎,其工作重點是要樹立起市場觀念、效益觀念和法制觀念。
首先,應該樹立起市場觀念。企業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是建立在市場占有份額不斷增加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市場也就沒有經濟效益可言。
其次,應該樹立效益觀念。企業的經營效益是確保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得以生存與持續發展的基礎。而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財會工作就應該以樹立效益觀念作為工作的立足點與歸宿點。
再次,應該樹立法制觀念。財會管理部門不但要熟悉并掌握和運用相關的財稅法規和制度,指導企業的管理工作,努力轉化成為企業的經濟效益,使得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能在法制軌道上有序運行。
企業財會工作的轉移持續更新是進行財會工作“轉型”的核心與基本標志,只有財會工作重點得到不斷的更新,財會工作才能完美的契合市場經濟環境的發展和變化。
1.財會工作應該從單純的核算向參與企業經營決策方向轉移
企業的財會部門是企業的經濟信息中心,同時還是企業的一個重要綜合部門,應該積極的參與到企業的各項決策活動當中去。首先應該參與到企業的投資決策當中去,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對企業所投資的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其次要參與到企業的生產決策當中去,對各個產品的邊際貢獻進行預測,給企業產品的結構調整提供數據;再次應該參與到企業的營銷決策當中去,通過擴大并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資金回籠率為手段,制訂刺激銷售政策和手段;最后,要參與到企業的分配決策當中去,認真的處理好國家、企業和職工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
2.從事后算賬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方向轉移
財會工作的事前預測主要是要做好市場信息反饋機制的建立工作,搞好市場分析和預測工作。而事中控制就是根據企業財務預算來下達財務管理目標,對影響各個單位和部門的執行情況的諸多因素進行系統的監測與控制,并展開財務分析工作,提出針對性的增銷、節支和降耗建議,更好的發揮出財會工作的導向功能。
3.從單純的會計管理向全面的財務管理方向轉移
傳統的財會理念是將財會工作簡單的定位在會計核算之上,做好財務報表并報送之后就達成任務。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職能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了。財會工作應該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積極的財務管理手段全面的參與到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當中去,更好的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
新型的財會管理工作應該改變那種傳統的以生產為中心的財務會計工作的模式,以目標利潤為中心來對銷售等進行預測,建立起一個以目標利潤——銷售——生產為循環的管理體系。同時,還應該更加突出財會工作的資金管理功能,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籌資成本與償債能力,分析企業現金流動的諸多因素編制具體的現金預算,實現資金的籌集與使用相平衡。轉型后的財會工作淡化了預算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由于市場風險而導致的消極影響,避免了之前那種預算編制流于形式及調整過度頻繁的缺陷,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