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霆
配合新醫改的新醫院會計制度將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這必將變革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體系,對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資金來源——資金投入(人才引進、購買儀器設備、藥品)——重點科室、人才建設——公立醫院品牌認可度提升——就診病人增多——資金消耗(成本:人員工資、藥品成本、儀器設備折舊費;費用:公務費)——資金回歸(醫療收入、藥品收入、儀器設備檢查收入),形成資金增值(或負增值)——形成新的資金來源。
(注:公立醫院嚴格控制對外投資,對外投資業務極少發生,因此,公立醫院資金鏈不包括外延式投資。)
舊制度下,公立醫院“資金來源”除了人員基本工資由財政撥付外,其余資金都取決于自身的“造血功能”,是一個相對封閉的資金循環系統。因此,作為主要造血器官的“資金回歸”顯得尤其重要。
新制度下,國家限制并弱化藥品差價對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新會計制度已取消“藥品差價”科目),并大幅降低儀器設備檢查費,因而作為主要造血器官的“資金回歸”嚴重受損,使公立醫院自身造血功能嚴重不足。為了使公立醫院正常運轉,公共財政必須為其輸血(“資金來源”不足的部分由財政撥款)。因此,公立醫院資金鏈維護工作主要由財政承擔,導致新制度下公立醫院資金鏈是一個完全開放的資金循環系統。由于反映公立醫院資金循環全過程的信息披露工作由醫院財務部門承擔,為了防止公立醫院資金鏈的過度維護(造成公共財政資金的浪費)或維護不足(影響醫院發展后勁),財政部門有必要對參與資金循環的財政資金進行全程監控。為了方便這種監控,新會計制度創造性地設置了“待沖基金”這個會計科目。
信息披露是資金鏈的監控系統,使資金鏈的循環處于可監控狀態。新醫院會計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某些重要會計事項在一定程度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1)固定資產信息披露:固定資產是公立醫院的最重要資產,新醫院會計制度要求公立醫院夯實資產信息,對會計人員提出更高的職業判斷能力方面的要求。財務人員要結合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和經濟壽命兩方面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尤其是當醫院引進新設備時,應充分估計技術淘汰風險對累計折舊的影響。
(2)預計負債信息披露——計提醫療風險基金:建立醫療風險評估制度,在對歷史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本著謹慎性的原則,計提醫療風險基金。
新的醫院會計制度重點強化了對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管理的目標、成本核算的對象、成本分攤的流程、成本范圍、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財務人員需對于醫院加強自身的運行管理、全面提升成本核算與控制水平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并為今后管理部門制定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提供參考依據。
預算是綜合性的財務管理工作,是財政資金投入的主要依據。
(1)公立醫院收入預算與支出預算的平衡
財務人員根據資金鏈準確估算“資金回歸”和“資金消耗”的差額。
(2)業務費用預算與公務費用預算的平衡
業務費用預算可配比收入預算,而公務費用如“三公費用”從財務角度看完全是沒有收益的“費用”,但又不得不發生。對這類費用的發生,可參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公務費用。
(3)總體預算要求區域規劃及醫院自身定位相結合
“資金投入”是公立醫院資金鏈的源頭,影響公立醫院的品牌價值提升和發展規模,而對公立醫院的區域規劃決定財政對其資金投入的預算。
醫院自身定位是公立醫院所期望得到的品牌認可度。在某些情況下,醫院自身定位與區域規劃存在一定偏差,公立醫院本著發展的眼光希望區域規劃能夠作出一定程度的修正。這種期望得到的修正在財務上的表達就是通過預算“要求”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入。因此,預算報告的編制就顯得格外重要,對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更高。預算報告的編制要求財務人員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用會計語言精確表達更多財政資金投入后的“資金回歸”情況,從醫院就診人數和收入數據分析醫院品牌價值提升的可能性,并提供切實可行的資金監控方案,從收入、成本方面隨時提供清晰的財務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