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所謂司法鑒定,就是指在訴訟過程中,由當事人所委托的法定鑒定單位或者司法機關,針對審理案件中所出現的專門性問題,通過運用專業性的知識和技術,而依法進行的一種鑒別以及判斷的活動。司法鑒定之所以會受到如此重視,和其所發揮的作用離不開。司法鑒定所得出的結論,在民事訴訟案件中有很高的可信度,證明性非常強。
法律上就有規定,通過正規司法鑒定機構所得出的鑒定結論,是法定的證據之一,同時也是法律中效率與公平價值的有力體現,與法律訴訟中的實體內容呈直接關聯,極大的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審批效率。該手段,在現代司法實踐中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
司法鑒定單位和司法機構不一樣,有部分事業單位的性質。當事人在進行司法鑒定時所花費的所有費用,都必須獨立承擔,這就是這里所說的鑒定費。
從廣義上來看,鑒定費就是指當事人在選取鑒定機構后進行鑒定時所需要支付的全部費用。這里不僅包括當事人需要向鑒定機構所支付的鑒定費用,同時還包括了因為鑒定工作而需要支出的輔助性的費用。
這兩部分在法條中都有所涉及。根據第十一條規定,鑒定中所涉及的輔助費是屬于訴訟費用的,由當事人交給法院,最后根據法院的判決結果,最終由敗訴的一方全部承擔。根據第十二條規定,鑒定費依法由當事人自行支付。這里是從狹義的方面來定義鑒定費。該部分費用采取“誰主張、誰負擔”的原則進行,由當事人直接支付給鑒定機構,不再交給人民法院。
司法鑒定在訴訟中并不是必然的,鑒定程序的啟動是由當事人自行發起的。這種司法鑒定申請權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權力。但是從目前司法鑒定過程來看,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司法鑒定費用較高。
一方面,在啟動司法鑒定程序之后,當事人提供鑒定人所需鑒定的對象。但是很多當事人由于自身缺乏一些法律常識,存在提供的鑒定材料或檢材不完整或者錯誤的情況,此時就會發生重復鑒定的現象,就會造成重復的費用。
另一方面,鑒定的具體執行過程較為繁瑣。當事人在提出鑒定申請權后,如果司法人員不同意當事人所提出的鑒定請求,當事人則可以申請復議,這浪費了一部分時間,同時也消耗了鑒定費用。
在鑒定行為中,物證類、法醫類和聲像資料類屬于司法行政機關所直接管轄的鑒定機構鑒定,具體如道路交通事故車輛技術鑒定;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肇事車速分析,事故形態分析,駕乘關系認定);道路鑒定;產品質量司法鑒定(車輛、工程機械);資產評估司法鑒定(車輛價值評估,事故財產損失評估);法醫病理鑒定;法醫臨床鑒定;法醫物證鑒定;法醫毒物鑒定;痕跡司法鑒定;微量物證鑒定。
盡管,該舉措使得法院的取證可信度提高,但也引發了其他一些問題。由于社會上得鑒定機構畢竟以盈利為目的,同時每年還必須向其管轄機構(司法行政機構)繳納較高的管理費用,而這些費用無形間轉嫁給了需要鑒定的當事人。最終導致,很多較小的訴訟案件鑒定費用卻遠遠高于其自身所需的訴訟標的。一旦鑒定,此類案件再調解就變得極為困難。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財務管理的規定中曾提及:人民法院不得代收鑒定費用(包括預交的鑒定費)。但是在實際中,卻往往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一方面,當事人在申請司法鑒定之后,必須當即繳納鑒定費,才能讓自己所申請的鑒定被確定。但并不是當事人申請的所有鑒定,法院都主張的。同時,對于已經繳納鑒定費的當事人,中途如申請放棄鑒定,但此時或許鑒定機構已經按照法院的要求開展了鑒定行為,其中所發生的鑒定費用則由法院代為收取。
另一方面,很多不明情況的當事人,將鑒定費用直接打入法院的賬戶。但鑒定機構由于沒有收到鑒定費,拒不出據收據,當事人的鑒定費就存在威脅。
(1)監督方面
監督對于執行的意義是非常明顯的。在現有的法律體制中,有關監督的規定已經很明確。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監督卻往往不能發生作用。司法鑒定成本的控制,離不開監督。
一方面,在司法鑒定機構進行鑒定行為時,法院應該派出相應的鑒定機構對此行為進行監督,保證此鑒定行為的真實可信。另一方面,還必須對鑒定人所支付的鑒定費用出據明確的鑒定賬單,并由專門的監督機構進行監督,并公示。只有真正講監督做到實處,將各項鑒定費用明確公開,才能切實有效的將司法鑒定成本控制住。
(2)鑒定程序方面
重復鑒定問題,是司法鑒定程序中所出現的最大的問題。想要控制司法鑒定成本,就必須重視鑒定程序,防止重復鑒定。重新鑒定和重復鑒定屬于不同的概念,但在實際鑒定中,卻往往將兩者混淆。法律有明確規定,只有符合以下條件,才能進行補充鑒定和重新鑒定:鑒定機構不合法、鑒定程序違法、鑒定結論依據不足以及其他情形。實際操作中,不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仍然進行鑒定的情況很多。
由此可見,有一套明確的鑒定程序,并嚴格按照程序進行鑒定。從組織上和程序上,有效的防止重復鑒定情況的出現,最終對司法鑒定程序進行控制。
(1)鑒定預交費
當事人在申請鑒定之后,如果不馬上繳納鑒定費,就沒法讓鑒定機構組織人員進行鑒定,也會對自身案件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立馬交了鑒定費,也會有問題出現,比如當該鑒定行為不被法院允許時,就需要當事人申請復議,可是已經上交的鑒定費并不能立馬退還給當事人。
為此,如果想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控制鑒定成本。可以成立一個專門的繳納鑒定費的第三方機構。一旦當事人申請鑒定后,就可以先繳納鑒定費給這個機構,只有當鑒定的行為明確由合法的鑒定機構進行時,再由該第三方鑒定機構將這筆費用劃歸鑒定機構。這就有效的避免了預交鑒定費后發生的問題。
另外,也可以通過縮短法院對審核司法鑒定申請的時間周期來減少當事人預交鑒定費的問題。當事人等法院明確通過該鑒定申請行為后,才將鑒定費交給司法鑒定機構。
(2)鑒定費用定價
公開、透明是杜絕一切腐敗的根源。同樣,對于司法鑒定機構來說,雖然以盈利為目的,但是一樣需要由一份公開、透明的鑒定費公示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讓需要鑒定的當事人,明確知道自己在進行這幾項鑒定行為后總共需要花費多少。如果,鑒定機構沒有明碼標價,就會容易出現鑒定費標準不一,最后對當事人收取過高的鑒定費。
另外,各鑒定機構需要有一個統一的鑒定費標準。由相關部門通過市場調查和對相關的儀器和人工成本進行科學合理的查看,制定出老百姓能承受的標準。該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等級,方便不同級別的人員選擇不同的司法鑒定。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分等級的鑒定,就容易出現很多人鑒定不起,鑒定費遠遠高于訴訟費的情形。
司法鑒定費之所以高,和司法鑒定時所花費的成本高密不可分。到底怎么樣才能真正控制成本。除了從制度、程序和人員管理上進行有效改進外,還必須從鑒定時所用的方法、儀器等直接與鑒定有密切關系的方面改進。
一方面,可以通過采取更科學的鑒定方法,減少傳統鑒定的繁復程序,用更為簡便的方法進行。這不僅能給當事人帶來更多的便利,也會減少鑒定機構的人員消耗,減少成本;另一方面,如果非必要,可以在保證鑒定結果正確的情況下采取普通的鑒定檢測儀器,不一定非要用進口的儀器。
最后,國家和政府對于司法鑒定機構,可以給予適當的補助,比如提供儀器和技術上的資助,這能有效的減輕鑒定機構的成本。
[1]杜志淳、霍憲丹:《中國司法司法鑒定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1),208—209.
[2]田平安:《民事訴訟法原理》,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3).
[3]棚瀨孝雄:《王亞新譯.糾紛解決與審判制度》,《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8).
[4]陳桂明:《訴訟公正與程序保障》,《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2).
[5][美]羅爾斯著,何懷宏譯:《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