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雪 楊存棟
所謂低碳經濟指的是以不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為前提,通過觀念轉變、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境地資源和能源的能耗,最大程度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從而緩解全球氣候現狀,實現社會和經濟的持續性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質是清潔能源結構和高能源利用率問題,核心是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轉變。隨著低碳經濟的進一步實踐,其內涵亦得到了不斷的拓展,廣為認同的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要特征,用較少溫室氣體排放換取較大產出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
第一、旅游業作為服務行業的重要組成,其發展所依托的很多資源都可以進行永續利用,故而形成提出的低碳排放優勢。旅游業屬于低能耗產業范疇,屬于低碳產業,是應對節能減排及氣候變化的優勢產業。
第二,低碳旅游的發展利于環境的改善,減少了碳債務,促進碳責任的承擔。旅游出售的就是文化和環境,因此,挖掘文化、保護環境會成為旅游業內在的發展動力,并由此推動低碳旅游的發展。
第三,低碳旅游具有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通過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可實現對其他產業的良性替代。實行旅游替代戰略,對文化生態旅游資源實時大力的投資開發,則能消除污染、改善環境、優化生態,并取得上佳的經濟效益,實現地方經濟和環境的持續性發展。
第四,旅游業是一個窗口行業,發展低碳旅游有利于傳播低碳理念,推動低碳教育,并向世界展示我國在低碳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效。通過旅游可以反觀一個國家的形象和文明,旅游者在旅游中親身體驗低碳生活,進一步明確了低碳的重要性,對于推廣全社會的低碳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低碳視角下的低碳旅游發展具有巨大的優勢,可以成為我國低碳經濟發展中的亮點和先鋒,將帶動旅游行業步入新的發展機遇期。
所謂低碳旅游吸引物指的是對旅游者構成旅游動機的一切有形、無形、物質、非物質、人工、自然的旅游吸引要素。它既可以是自然景觀,如森林、海洋、濕地等自然性質的旅游資源,也可以是人造低碳景觀,日低碳產業示范園區、低碳建筑設施,還可以是形式多樣的低碳旅游活動產品,如康體運動、休閑運動等。
所謂低碳旅游設施指的是直接使用低碳技術產品或基于低碳技術所建造的為旅游接待提供服務的專用設施和基礎設施。低碳旅游的基礎服務設施主要包括低碳能源供應設施、低碳環境衛生設施、低碳道路交通設施等;低碳旅游的專項服務設施主要包括低碳旅游娛樂設施、低碳旅游購物設施、低碳旅游餐飲設施以及低碳旅游游憩設施。建設低碳旅游設施的主要途徑從以下方面開展:①通過建設生態型的停車場,使用新型能源車、電瓶車等低碳交通工具,以及進行低碳旅游道路的建設等途徑,來促進低碳旅游交通設施的發展;②在旅游景區的建設過程當中,通過建設生態廁所、使用污水處理循環裝置,使用生態垃圾桶等方式,來促進低碳旅游環境衛生設施的發展;③通過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具有更新能力的新技術,來進行新型低碳旅游能源供應系統的建設;④通過利用低碳建筑,來進行低碳旅游娛樂、住宿、餐飲設施的建設,如低碳商貿建筑、低碳酒店等;⑤通過使用低碳旅游休閑設施、新能源觀光游覽車、低碳娛樂體驗設施、低碳旅游觀光設施,來進一步促進低碳旅游游憩觀光設施的發展。
所謂低碳化的消費方式指的是在旅游消費過程中,旅游者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來減少個人旅游的碳足跡。統一旅游過程當中,旅游消費方式不同,旅游者個人的碳足跡亦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就拿旅游交通來講,在跨國旅游活動中,用距離作為衡量標準,雖然航空旅游只占了旅游行程的17%,但是旅游的碳排放量卻占據了總排放量的75%。相反,鐵路和公共汽車交通雖然占據了總運輸量的16%,但其排放量卻只有總論的1%。因此,倡導低碳化的消費方式,對于低碳旅游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旅游中倡導低碳化的消費方式的主要途徑從以下方面開展:①倡導低碳化的交通方式。旅游則在選擇交通方式時,應盡量以鐵路、公共汽車、自行車、徒步等相對低碳的交通方式來取代航空、自駕車等高碳化的交通方式。旅游者在同一類型旅游線路的選擇時,應盡可能地選擇碳足跡相對較少的旅游線路;②倡導低碳化的住宿餐飲方式。旅游者在進行住宿餐飲服務的選擇時,應盡可能選擇具備“綠色標簽”的酒店,選擇餐飲食物時,應對各種生態食品、綠色食品優先進行考慮,不去使用一次性的餐飲工具;③對低碳化活動優先選擇。旅游者在進行旅游活動的選擇時,應優先選擇康體、運動、體育低碳旅游體驗活動。
理解中的碳匯旅游體驗環境是以自然碳匯機理為基礎所形成的一種高質、和諧的旅游體驗環境。旅游者是碳排放體的重要組成,其所排放的碳最好可通過目的地或景區的碳匯機制來進行吸收并儲存,從而實現碳平衡或碳中和,不僅成為區域性的碳匯地,還是零排放的旅游景區。碳匯旅游體驗環境對各種影響和形成低碳旅游體驗的人文社會和自然因素的綜合,其作用主要是景區自然碳匯機制的弱化或最大程度地降低旅游過程中的碳排放量。低碳旅游發展的最基本層面就是碳匯旅游體驗環境的營造。碳匯旅游體驗環境的培養途徑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①政府應推行旅游匯碳機制,來進行匯碳旅游體驗環境的監督機構和評價指標的制定,從而不斷強化旅游區或旅游目的地的碳匯能力,碳排放消極影響被消除,實現高品級碳匯體驗環境的培養;②旅游環境培養中融入碳匯機制,注重旅游企業自身的生態文明建設,盡快實施服務方式和低碳技術裝備轉型,致力于低碳旅游企業的打造;③旅游社區應積極地參與到旅游環境的維護與建設中,開展低碳社區行動,構建暢爽和諧的低碳社區環境;④旅游者應對自身旅游行為加以規范,樹立碳中和的消費理念,實行碳抵消或碳補償的消費方式。通過上述努力來共同優化旅游體驗環境,從而最大程度低提升旅游環境碳匯能力。
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為低碳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上佳機遇,借鑒上述低碳旅游實現方式,結合實踐,合理地進行開展,從而促進低碳旅游的持續發展和不斷完善。可以說,低碳經濟為低碳旅游提供了機遇,低碳旅游的發展亦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合理踐行低碳旅游的實現方式,最終實現兩者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