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萍
稅務會計是在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基礎上,按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計算出應稅收入和應稅所得以及應納稅額,并進行納稅申報和稅務籌劃。當財務會計處理與稅法規定不一致時,必須在財務會計核算基礎上按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并依據會計理論進行賬務處理。
我國實行三自由分權制改革以后,強調以市場為導向,深化體制改革。相對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雖然已經建立,還存在許多問題。
(1)稅制改革滯后于會計制度改革,導致法律的空檔。
(2)稅收與會計制度變化速度快,財會人員不適應。
(3)企業稅務會計制度規定比較分散,增加難度。
(4)納稅調整項目復雜,增加會計核算的難度。稅收征管與會計核算管理不同步,重補稅,輕調賬。
(1)增強財務會計核算靈活性。企業財務會計根據需要靈活制定會計制度去核算,政府不干涉,這樣財會人員為企業投資者提供更多有用的決策信息。
(2)能夠保證稅法嚴肅性和稅收籌資與調控職能完滿實現。稅收會計的目標主要在于保證稅款的及時、足額收繳,有效控制稅源,努力增加稅收收入,配合征管改革加強稅收征管力度,查補偷漏稅行為,防止稅收流失。
(3)提高企業稅收籌劃水平,達到合理節稅目的。
稅務會計的核算對象是稅金的形成,包括事前納稅的籌劃,事中稅款的計算、申報繳納、核算,事后稅款計算、繳納正確性的檢查等項內容。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在同樣采用收付實現制或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基礎時,其核算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財務會計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稅收會計既遵循權責發生制,又遵循收付實現制,或采用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結合的混合制。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在收入和費用實際發生時進行確認,不必等到實際收到現金或支付現金時才確認,才能更真實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經營活動的成果。如果納稅人的財務會計方法致使收益立即得到確認,費用永遠得不到確認,而稅務部門可能會因所得稅目的允許采用這種會計方法。稅法對權責發生制原則的接受,應該是有條件和限制的。
收付實現制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處理經濟業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計算本期盈虧的會計處理基礎。用收付實現制確定企業的收入、費用及利潤具有客觀性和可比性。收付實現制使納稅人對收益的確認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從而很容易使累進稅制變得無效。
在所得稅會計中,允許采用兼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的混合制原則,平時業務采用收付實現制原則處理,按實收實付情況登記入帳;期末決算時,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就損益歸屬期加以調整,計算稅基。使平時的會計核算工作簡化,同時又兼顧了期終損益計算的正確性,頗受一些中小企業的歡迎。實際核算中,對收入的確認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而對費用的確認采用收付實現制原則,以使小企業的會計核算與稅法保持一致。
稅務會計對于企業利用稅法取得合法利益,以及確保不在納稅方面出現疏漏,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一般商品的銷售和勞務供應,按權責發生制確認應稅收入。對某些收益基于支付能力考慮,按收付實現制確認應稅收益。如計征所得稅時,對投資收益、資本利得一般均以實際收到的收益作為應稅收益。稅務會計核算按現行稅法和繳納辦法計算企業的應納稅額,準確核定稅源、稅基,挖掘企業所有的收入,在稅收法規內嚴格限制可扣除的成本、費用,從而實現應稅稅源和稅基的最大化,保證稅款的及時、足額上交,達到調節經濟分配的目的。
充分考慮納稅人的支付能力,允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遞延賒銷收入。我國市場經濟尚不完善、商業信用還不發達,其賒銷行為在確認銷售收入的同時征收流轉稅與所得稅,還不切合實際。要保持同一納稅業務核算基礎的一致性。納稅人保證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通過稅務籌劃,使企業納稅成本最低,以實現稅后收益最大化,從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國稅法應在同一經濟業務中按照同一原則核算增值稅,一視同仁。
總之,我國現行稅務會計的核算基礎是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結合的混合核算基礎。改進現行稅務會計核算辦法,是我國稅務部門不斷進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