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燕
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大量高層辦公樓、居民住宅拔地而起,由于施工工藝均采用混凝土澆筑施工,帶動商品混凝土行業迅速發展壯大。由于商品混凝土行業處于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過渡地帶,同時該行業的企業往往規模大、營業收入額度高,因此,對該類企業如何用足用好稅收政策,盡可能地減輕稅收負擔顯得尤為重要。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的前提下,在稅收政策法規的導向下,采用使納稅人的稅收利益最大化的納稅方案處理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一種企業籌劃行為。
1.合法性原則。遵紀守法是稅務籌劃中必須要嚴格遵守的原則,任何企業和個人都不得在違反法律的前提下進行稅務籌劃的活動。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企業才能充分地享有各種權利。
2.穩健性原則。任何納稅人要想在財務安全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經濟收益,都必須權衡節稅利益和節稅風險之間的關系,節稅的利益越大風險就越大,各種節稅的預期方案都有一定的風險,比如債務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稅制風險等,所以權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對企業的創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財務利益最大化原則。稅務籌劃的目的就是要使納稅人的財務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可支配財務利潤最大化,企業不能盲目地繳稅納稅,應該認真做好預期的節稅方案,同時還要考慮納稅人綜合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4.節約性原則。稅務籌劃可以節約稅務支出,如可以選擇低稅負,可以延遲納稅時間等方法,方法越簡單越好,越容易操作越好。但是,與此同時一定會耗費一定的財力、人力、物力,稅務籌劃應盡量節約籌劃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成本優勢。
由于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往往營業收入高,應納稅款絕對額也較大,如何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盡量使稅收成本最小,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增強企業竟爭力,是企業追求的目標之一。為此,做好稅務籌劃是提高商品混凝土企業竟爭力的其中一個途徑。通過一個案例來說明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的籌劃過程及結果。
籌劃前:A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以下簡稱A企業)承接一項業務,供應給B建筑公司商品混凝土3000萬元,合同約定A企業將混凝土運送至B建筑公司承包下的施工地,內含提供價值1000萬的混凝土同時提供灌裝混凝土的澆注勞務。A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自有運輸車輛12輛及灌裝車2輛(為便于分析,本文只考慮增值稅和營業稅的稅收負擔)。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辦法征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9號)第二條第三款規定,“一般納稅人銷售自產的下列貨物,可選擇按照簡易辦法依照6%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商品混凝土是適用該規定的貨物之一。由于A企業生產混凝土所需黃沙、石子、粉煤灰等原料很難取得正規發票,進項稅額無法準確取得,因此,該企業選擇了適用6%的征收率來計算繳納增值稅。
《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五條規定,“納稅人的營業額為納稅人提供、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除本細則第七條規定外,納稅人提供建筑業勞務(不含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根據上述規定,本例應納流轉稅如下:
A企業應繳納增值稅:3000萬元*6%=180萬元
B企業因購入使用建筑原材料應繳納營業稅:3000萬元*3%=90萬元
通過計算,可以看出價值3000萬元的商品混凝土在繳納了增值稅的同時,還須計入建筑營業稅的計稅依據繳納了營業稅,因此,本例稅收籌劃的重點是如何避免重復征稅的問題。
籌劃后:將A企業以存續分立的方式分立成二個公司,A企業繼續存在,新設立C運輸公司,C運輸公司的股東、持股比例均與A企業相同,即股權結構不變。A的營業范圍增加安裝、灌裝澆注業務;設立C運輸公司時,將A企業的12輛運輸車和2輛灌裝車過戶到C運輸公司名下。根據增值稅有關規定,通過分立的形式進行車輛過戶,是無須繳納增值稅的。因此,變更A企業的營業范圍和設立擁有自有車輛的運輸公司是完全可行的,且該分立行為費用不高。
現A企業和C運輸公司分別與B建筑公司簽訂合同:A企業供應B建筑公司商品混凝土1200萬元,由B建筑公司作為原材料使用,不負責運輸費用;另外,還取得總價為1500萬元的灌裝澆注業務,其中自產混凝土900萬元,澆注勞務600萬元。B建筑公司將向A企業采購的運輸業務承包給C運輸公司,運輸業務費為300萬元。
籌劃后的流轉稅測算如下:
A企業應納稅款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七條規定來執行,即“納稅人的下列混合銷售行為,應當分別核算應稅勞務的營業額和貨物的銷售額,其應稅勞務的營業額繳納營業稅,貨物銷售額不繳納營業稅;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稅勞務的營業額:(一)提供建筑業勞務的同時銷售自產貨物的行為;(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根據該規定,
A企業銷售B建筑公司混凝土應繳納的增值稅:1200萬元*6%=72萬元
A企業銷售自產貨物應繳納增值稅:900萬元*6%=54萬元
A企業建筑勞務應繳納營業稅:600萬元*3%=18萬元
C運輸公司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規定,按交通運輸業的營業稅稅目交稅。
C運輸公司應繳納營業稅:300萬元*3%=9萬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第五條第三款規定:“納稅人將建筑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其支付給其他單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額為營業額。”和《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除本細則第七條規定外,納稅人提供建筑業勞務(不含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B建筑公司應繳營業稅的計稅依據應將A企業銷售給B使用的原材料款納入,但A企業銷售同時提供勞務部分的銷售額不應納入。
B建筑公司應繳營業稅:(1200萬元+300萬元)*3%=45萬元
稅收籌劃前,A企業繳納稅款180萬元,通過二企業分別與B建筑企業簽訂合同,共繳納稅款:A企業的增值稅72萬元+增值稅54萬元+營業稅18萬元+C運輸公司的營業稅9萬元=153萬元。節約稅款27萬元。
稅收籌劃前,B建筑公司繳納營業稅90萬元,通過與二企業分別簽訂合同后,繳納營業稅45萬元,節約稅款45萬元。
該項業務共節約稅款72萬元,A企業通過稅收籌劃雖然節約的稅款沒有B建筑企業多,但A企業如果將分立后的兩個企業組團參與市場競爭,更有利于市場業務的拓展,同時有利于企業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