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華
在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的重壓下,廣大中小企業舉步維艱。“中小企業大量倒閉、苦撐”,“出口訂單減少”等類似的報道屢見報端。成本升高,市場形勢嚴峻,融資困難,使我國中小企業目前處于三十年改革開放最艱難的時期。融資困難、資金不足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不利因素,在目前金融危機越演越烈的情況下,融資困難更是導致了眾多中小企業紛紛“死亡”。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微觀基礎。2007年,我國中小企業已達到4200萬戶(包括個體工商戶),占企業總數的99%以上。自2003年以來,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上繳稅收占國家稅收總額的50%左右。而在全部銀行信貸中,國有大型企業占70%,中小企業所占比重不足30%。顯然,我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與其獲得的金融支持遠不相稱。文獻證明資金不足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不利因素,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已經成為我國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
企業融資,不能是一種盲目的跟從行為,企業應該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量力而行。所以在實際操作中企業進行融資行為前,應使用財務分析法或經驗法對融資規模進行分析。
財務分析法是指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分析,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管理狀況,從而確定合理的籌資規模。由于這種方法比較復雜,需要有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一般在籌資決策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運用。使用該種方法確定籌資規模,一般要求企業公開財務報表,以便資金供應者能根據報表確定提供給企業的資金額,而企業本身也必須通過報表分析確定可以籌集到多少自有資金。
經驗法是指企業在確定融資規模時,首先要根據企業內部融資與外部融資的不同性質,優先考慮企業自有資金,然后再考慮外部融資。二者之間的差額即為應從外部融資的數額。自有資金相比外部融資而言,具有低成本的特點,在資本市場不是特別發達,資本交易成本不低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應該重視通過自有資金進行內部融資,只有提高自身的積累能力,才能面對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
企業在融資前應經過深入分析,確保利用籌集的資金所預期的總收益要大于融資的總成本時,才有必要考慮如何融資。一般來說,在不考慮融資風險成本時,融資成本是指企業為籌措資金而支出的一切費用。它主要包括:融資過程中的組織管理費用、融資后的資金占用費用以及融資時支付的其它費用。其中融資后的資金占用費是融資成本的主要部分,比如借款利息、股票分紅等。
向金融機構貸款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所以中小企業應該審時度勢,爭取獲得銀行最低的貸款利率,直接降低貸款利息成本。同時在選擇貸款方式上,應首選最高額抵押貸款方式,其優點在于降低資金成本支出,在償還貸款上保持主動,便于中小企業融資資金的計劃和管理。此外,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成本管理時,還應該注重貸款信用,按時還款付息,保持良好的信用狀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違約支出。
企業的融資方式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外部融資又可以分為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內部融資不需要實際支付利息和股利,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外部融資中股權融資沒有資金償還期限但是投資者會要求較高的股利補償,而債務融資要求融資者在一定期限內償還資金,并且定期支付利息。不同的融資方式給企業帶來的融資風險不同,所以企業為了減少融資風險,可以采取各種融資方式的合理組合,即制定一個相對更能規避風險的融資組合策略,同時還要注意不同融資方式之間的轉換能力。在不同融資方式組合下,企業可以獲得良好的收益與風險的平衡點,從而充分利用財務杠桿原理獲得高利潤。所以在進行融資決策與資本結構決策時,一般要遵循的原則是:只有當預期普通股利潤增加的幅度將超過財務風險增加的幅度時,借債才是有利的。財務風險不僅會影響普通股的利潤,還會影響到普通股的價格,一般來說,股票的財務風險越大、它在公開市場上的吸引力就越小,其市場價格就越低。
在多個融資方案前,融資者常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來比較不同方案的可行性。但是被選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最低的那種融資方案只是諸種方案中最佳的,并不意味著它已經形成了最佳資本結構,這時,企業要觀察投資者對貸出款項的要求、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等情況,根據財務判斷分析資本結構的合理性,同時還要配合已有的原資本結構,在企業進一步的融資決策中進行改進。
企業融資按照期限來劃分,可分為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企業做融資期限決策,即在短期融資與長期融資兩種方式之間進行權衡時,做何種選擇。例如在借款融資中,主要分為短期借款和中長期借款,短期貸款利率是小于中長期貸款利率的,所以企業融資資金如果是用于流動資產,那么可盡量選擇短期貸款,加快企業自身資金的流動,既保證了貸款的償還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并付出較低的融資成本。然而如果是用于固定資產購置等數量金額大的用途,則不適合用短期融資。
以上是從資金的用途來考慮的,不同的融資者有不同的風險偏好。根據不同的融資偏好在融資期限決策時,可以有中庸型、激進型和穩健型三種類型。其中中庸型融資方式適合大多數中小企業,在這種融資方式下企業既可以避免因資金來源期限太短引起的還債風險,也可以減少由于過多的借入長期資金而支付的高額利息。
總之,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怎樣保證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的發展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而作為中小企業本身,也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配合國家相關政策及現有的經濟環境,尋找融資時機的最佳切入點,保證自身穩步發展的同時,謀求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