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云
由于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力量薄弱,內部財務會計管理機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監督不力,致使企業財會違法、違規現象嚴重。
企業產權與個人財產界限不清,中小型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遠不如大企業那么明顯,尤其中小型企業中的民營企業,投資者就是經營者,企業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經常發生相互混淆、相互占用的情況,給會計核算工作帶來困難。
原始憑證的獲取要付出成本,是因為企業在購買商品物資時要不要發票存在著不同的價格,兩者的差價是稅款。中小企業往往希望以較低的價格成交,所以無法取得記賬所需的合法憑證。還有的企業發生費用后無法取得發票,只能取得不合規的收據。
1.適應中小企業的特點。在會計制度設計中要考慮企業經營管理組織體系的設置,并與此保持一致。由于其業務量少,會計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因此要允許一些企業設簡單的會計機構,但在職責劃分上要注意不相容職責的分離,如出納與總賬、明細賬的分離等。沒有能力做會計工作的企業也可由社會中介機構代理;中小型企業涉及行業面廣,會計科目設置上應考慮通用性;針對采用獨資和合伙形式的中小型企業所要承擔的無限責任,應考慮對會計制度的影響;對于企業財產與個人家庭支出相互占用的情況,應設置往來賬戶加以核算;適當放寬憑證的認定,以解決中小企業難以獲得合法憑據的問題等。
2.成本效益原則。會計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費的,企業在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應講求成本效益原則。
1.改變會計職能。現代管理會計的職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決策轉移,財務部門被賦予決策權,而且對工作結果負有不可推托的責任。相應地,財會人員由管理系統中的專業信息支持人員轉變為決策者與合作伙伴,新的職責與角色要求財會人員更多地了解企業各個方面,廣泛地參與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在管理決策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以“目標成本”為起點和核心,深入挖潛增效。管理會計區別于傳統會計,在于管理會計既注重對成本的“數量管理”,也注重對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追蹤分析,能夠從源頭上尋找到產生差異的數額及原因,從而達到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
1.批準控制。中小型企業例外經濟業務較少,且無章可依。因此,對這些業務必須采取特別批準方式,由高層管理人員直至廠長、經理,專門研究后做出決定。批準控制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所有人員不經合法授權,不能行使批準權。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授予各層次管理人員相應的批準權限,賦予相應的責任。有批準權的人,只能在規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使,不得越權批準。(2)所有業務不經批準不準執行。為保證全部經濟活動,按照既定的方針、政策進行,每項經濟業務在執行之前,必須按照適當的批準程序,報經有關人員或部門審批。
2.會計控制。會計控制是指通過企業內部會計活動對經濟業務實施的控制。為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會計控制要具備以下內容:(1)恰當的崗位設置。為達到會計控制的目的,根據中小型企業的特點,會計核算宜采用集中核算的方式,即由會計機構統一辦理。(2)嚴密的憑證制度。一是設計合理的憑證格式和傳遞程序。二是所有憑證都要預先依次編號,以便查證。三是對所有憑證無論是自制還是外來的,在入賬之前必須經過認真審核,以保證每項經濟業務入賬的正確性及合法性。
3.實物控制。實物控制是指為保護實物資產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為而進行的控制。(1)限制接近。實物的限制接近是減少實物被盜或毀損機會、劃分責任、保護實物實體的重要措施。實物接近要嚴格限制在經批準的人員范圍內。并對限制接近的遵守情況進行嚴格的檢查監督。(2)實物保護。是指為使實物免遭盜竊、損傷及其他意外損害,確保實物的完整性而采取的各種措施。一般來說,應對各種安全防范措施定期檢查,消除隱患,減少實物受損機會。(3)實物清查。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采取定期盤點或輪番盤存的方法,清查財產物資的實有數量,妥善處理盤盈盤虧,確保賬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