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曙華
成本核算過程,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耗費如實反映的過程,更好的對企業管理提供如實的信息的過程。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各種要素進行檢測和控制的作用。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對于降低成本、費用,以及正確處理在國際競爭中的關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效的運用成本核算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許多企業仍沒有采用合理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我國經濟環境比較復雜,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逐漸滿足不了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企業應該采取怎么樣的成本核算方法,是我國工業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作業成本法就是根據事物的經濟、技術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點與一般,從而有區別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種定量管理方法。是一種比傳統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細和準確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國家于八十年代末開始研究、九十年代以來在先進制造企業首先應用起來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在發達國家的企業中日益得到廣泛應用。
作業成本法的優點有:首先,作業成本法使管理人員對成本控制更有效。作業成本的計算的最基礎對象是作業,也就是對消耗材料的利用。所以有效的利用作業成本,可以了解在生產中的材料耗費情況,企業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消耗,提高企業的效率。其次,作業成本的運用更加科學全面,避免了在成本核算中信息不實的現象。
由于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我國在使用時間比其他發達國家晚。但在改革開放的大旗下,我國高新科技技術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傳統的核算方法滿足不了生產需求,作業成本法的提出符合我國的國情,為作業成本法的使用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發展空間。
目標成本法是日本制造業創立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成本法以給定的競爭價格為基礎決定產品的成本,以保證實現預期的利潤。即首先確定客戶會為產品、服務付多少錢,然后再回過頭來設計能夠產生期望利潤水平的產品、服務和運營流程。
目標成本法是全面的、多方位的成本管理方法。大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全過程,小到生產線上每一個員工的生產情況。由于這種多方面的聯系,使得在產品銷售時搶占先機,把握主動性,獲得更大利益。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然而我國目前大部分企業對于新技術的研發運用不重視,一直處于生產率不高的狀態,缺乏競爭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現代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運用目標管理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控制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在國內外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標準成本法,也稱標準成本會計,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以預先制定的標準成本為基礎,用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也是加強成本控制、評價經濟業績的一種成本控制制度。它的核心是按標準成本記錄和反映產品成本的形成過程和結果,并借以實現對成本的控制。
我國企業的管理基礎薄弱,大部分都是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而標準成本核算方法更加適合于大規模機械化的生產,這樣標準成本核算方法在我國的運用就受到了制約。同時處于經濟信息全球化的時代中,企業如果想要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就應該加強企業自身實力,提高競爭力,在企業管理的各方面都要與時代接軌,這樣標準成本法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我國幅員面積遼闊,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規模的企業在如何運用成本核算上也存在較大差異。一方面規模較大的企業,運用高新科技,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仍處于生產率低下的狀態,生產設備落后陳舊。在生產中,難免出現資源浪費的情況。如何正確分析我國具體的生產狀況,選擇怎樣的符合企業當前實際狀況的生產成本核算方法仍然是今后研究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