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企業規模的迅速膨脹及產權關系的日趨復雜,迫切需要從企業內部建立一套監督和控制機制,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內部審計作為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的產物,它在強化企業內部受托責任意識,促進企業改善內部管理,降低和防范經營風險等方面,都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企業集團是在現代企業高速發展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以母公司為主體,通過產權關系和生產經營協作等多種方式,由眾多的企事業法人組織共同組成的經濟聯合體。企業集團一般具有多法人組成、多紐帶聯結、多元化經營的特征。
目前企業內部審計主要是依據《審計法》的第29條和《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來進行工作的,從法律的級次上看顯得明顯偏低,且與內部審計管理體制改革不協調,內部審計的準則和工作規范等目前尚未出臺。相比之下,社會審計有《注冊會計師法》,政府審計有《審計法》,二者的法律依據均比內部審計的層次要高。
目前企業內部審計大多是以已經發生的財務事項為被審計對象,重點審查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目的是防止、檢查財務收支的錯弊,這樣使內部審計工作僅僅局限于財務審計方面。再者,內部審計采用的審計方法是對會計科目進行逐筆審計,方法陳舊單一,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相一致。
審計署頒布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明文列示了內部審計機構的權限,實際上內部審計機構的權限卻受到很大的限制,如該規定列示內部審計機構具有參加有關會議的權限,但實際工作中卻很少通知審計部門參加企業集團公司本部或下屬公司的經營管理會議,與審計有關的會議資料也很少送給內部審計機構;內部審計的“威”很難通過審計權限的執行來確立。
內部審計機構從理論上來說只要獨立于被審計單位,就能處于獨立地位,能夠做到客觀公正。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機構與被審計單位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個企業負責人領導,相互之間地位是平等的,同時企業集團內部的職能部門的設置是遵循相互分工,相互制衡原則的。內部審計機構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利益關系,可見內審機構及其人員很難具有超然獨立的地位。
企業集團內部審計雖然以企業集團名義進行,審計通知書也是由企業集團領導簽發,但實際審計中,被審計單位往往鮮有積極配合者,要么拖延提供資料或提供不全;要么設置各種障礙阻止審計人員的查證、取證;要么尋找各種借口,對審計人員進行人身攻擊。雖然這種困難有被審計單位主觀上對內部審計組織的模糊造成的,但更主要的是被審計單位唯恐本單位存在的違法亂紀行為被查出而采取的抵制行動。
內部審計機構不是企業的花瓶,既然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就要讓其發揮應有的監督和服務的功能。國內知名企業如四川長虹和首鋼集團內部審計機構能夠取得較好成績是和其企業領導人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因此企業領導人要充分信任和理解審計工作,不要隨意干涉內部審計機構的工作,盡量減少從行政管理方面可能造成的審計困難。
從內部審計機構來看,目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非常脆弱的,極易受到各種外來因素的干擾。大部分企業雖然已經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就是沒有獨立機構的也在其財務管理部門設立了獨立的內部審計崗位,但這些內部審計部門基本都是處于與其它職能部門平行的地位。內部審計機構一般不對同處一級的財務管理部門及其它經營管理部門進行審計,只審計其下屬的二級企業,即便對同級財務部門進行了審計,通常也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因此,我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中的當務之急是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我國集團企業可以借鑒歐美企業的做法,改變企業內部審計的隸屬模式,將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設在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下,獨立與企業管理人員,從組織機構上提高內部審計地位,增強獨立性和權威性。“所有人缺位”的國有企業,可將內部審計置于總經理的領導下,但不宜由副總經理或財務總監領導。
企業集團的內部審計工作能否有效開展,與企業集團內部審計人員的結構和素質密切相關。企業集團在內審人員的配置上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人員業務水平要注意高級、中級和初級審計人員的配套和合理的比例;第二,人員專業結構上盡量“四師”配套,即會計師、經濟師、工程師和律師四方面的人員組成。另外,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能夠按照本單位的審計準則、審計程序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包括檢查、取證、分析、判斷能力;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能力;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交流和協調工作能力;識別存在的或者潛在的問題的能力;提出包括審計建議在內的需要進一步采取哪些具體措施的能力等等。
內部審計的質量關系著內部審計的成敗。在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實施中,應注意從以下四個方面提高審計質量:第一,科學地收集審計證據。審計人員應根據審計項目的特點和要求,結合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正確選擇審計證據的收集方法。第二,根據審計證據質量標準對取得的審計證據的真實性、全面性、充分性進行檢查,若發現偏差,則立即采取措施糾正。第三,建立與完善審計工作底稿制度,尤其是建立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標準,并督促審計組予以認真執行。第四,實行審計組長負責制。要求審計組長對審計實施過程負總責,切實把好審計事實關。除了審計實施的質量控制以外,還要保證審計結論與建議的質量。
審計決定是內部審計機構的勞動果實,是對具體審計項目的總結,在經過企業領導批準后應及時送達被審計單位執行,被審計單位應嚴格執行。內部審計機構應建立審計執行檢查反饋制度,對一切說情拉關系的活動堅決拒之門外。企業領導人應充分尊重其批準的審計決定,不能姑息遷就,對審計中查出的企業內部存在的違規違紀現象要有堅決查處的決心,以維護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地位,為內部審計機構創造一個寬松的審計環境。
構建和完善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有效策略,首先要得到企業領導的重視,內部審計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要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其次,一個有效的內部審計體系就必須要有一批專業知識強、綜合素質高的審計人員來支撐。最重要的是企業集團在實施內部審計的時候,要加強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嚴格執行審計決定,發現了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