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清
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產生信息失真現象,其成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既有客觀經濟環境和發展水平的因素,也有經濟主體和會計主體方面的主觀人為因素;有體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知識文化素養、職業道德方面的原因;有故意行為者,也有會計工作技術失誤所致等。主要表現在:①企業主體多元、各方利益驅動;②約束機制欠缺、內部監管不善;③產權界定模糊、主體地位不穩;④市場發育不善、會計價值相背;⑤監督咨詢不全、會計管理裂縫;⑥法規體系不全、執行力度偏弱;⑦領導意識較強、桌面利潤嚴重;⑧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
國有企業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是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也是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機制的關鍵環節?,F代企業制度是經資本主義上百年的實踐而不斷完善的企業組織和管理制度,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及財務會計監督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國有企業建立這一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成本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
對于虛假的會計信息,在有關的法律法規中的界定也不是十分明確,相應的處罰措施也不是十分具體。因此應該由政府相關部門繼續完善會計監管法規,界定虛假會計信息的范圍,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處理細則,要把編造虛假會計信息同制售其他假冒商品一樣嚴懲不怠,讓會計監管辦法真正能起到規范會計行為,凈化會計市場,還原會計應有的本質。為了達到此目的,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監管制度。
1.建立重大會計事項報告制度。建立重大會計事項的報告制度是為了提高會計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和事前性。企業凡發生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或有事項。重大投資融資活動、資產處理、企業分立、破產、合并、債務重組等重大會計事項,應事前或及時主動書面向主管財政部門報告。否則,經檢查發現問題,由企業自行負責。
2.建立重大差錯事故追究制度。凡是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而造成重大會計信息失真,或由于企業未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而致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或對企業會計工作嚴重不負責任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分別對有關的單位負責人、直接責任人按《會計法》追究責任,并給予相應的處罰。必要時,要求有關單位反饋處理結果,約束單位負責人和會計人員必須在法律范圍內從事會計行為。
3.建立多層面的監管網絡制度。財政部門可依靠各方面的力量,選擇一批大型企業、重點企業、規模企業等作為重點監管對象,落實監管責任人,建立監管網絡,形成一個內外協調、溝通制約的監管網絡制度,建立實行每兩個月(或每季度)的例會制度,管理機構與事業部的每月碰頭會制度,專管員與監管戶的日常聯系制度,及時溝通會計活動中的情況,揭露問題,找出差距,提出對策,使會計監管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將會計監管落到實處。
4.建立舉報和曝光制度。落實公開舉報制度,落實舉報處理制度,落實舉報獎勵制度。通過媒介在一定范圍內對那些情節惡劣、故意造假、有社會影響的違法違紀單位和失去職業道德的社會中介機構的違紀情況予以公布,使違法違紀者接受最廣泛的社會監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聲譽,使其受到輿論的約束,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
5.建立對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制度。增強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提高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準和嚴格執業質量,使其能公正地發表審計意見,提供客觀的鑒證服務。財政部門每年按一定比例抽取事務所審計報告進行核查。在目前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建議凡是對財政部門委托重點檢查的大中型企業的全面會計年報審計,由政府提供經費的國家審計機構進行審計。
6.建立會計資格綜合認定制度。持證人員要接受財政部門的日常監督,對會計工作不負責任,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違法違紀,使國家利益遭受損失的會計人員,不予會計證年檢,甚至吊銷其從業資格證書,并建議上級單位給予必要的行政處分。
1.建立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從“人治”向“法治”轉變的內控體系。改變傳統的經驗型管理,實現制度化管理。
2.建立會計管理從“分散型”向“集中型”轉變的內控體系。從資金、銀行賬號到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加大集中管理的力度,有效地增強財務會計管理的可控性,要從會計管理失控的問題從源頭上有效遏制,促進財務管理的不斷規范。
3.建立會計從“單項內控”向“系統化內控”轉變的內控體系?,F在的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大多數是針對單項問題而制定的,控制力度不夠,存在管理上的漏洞,要制定控制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多層次多方面的系統化銜接控制體系,消除了管理結合部的問題,從而提高財務會計管理水平。
4.實行審計結果公示制度,實現審計公正。實行審計公示制度是一把“雙刃劍”,它不但將對被審計對象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的好差真相公布于社會,實際上也將審計機關自身工作質量的好差公布于社會,審計人員的責任隨著公告的實行一目了然,會有力促進審計質量責任制的落實和推動審計機關廉政建設。
5.繼續實行國有企業會計委派制。會計委派制在市場經濟無法自我調節會計信息的供需矛盾中,發揮政府監管的職能,它通過對會計人員的統一管理,建立起以會計監督為核心,政府與市場相互作為的監督約束機制。會計委派制,要做到:①明確會計管理機構與委派會計人員的關系;②明確委派會計人員與受派單位的關系;③明確委派會計人員的職權;④健全與會計委派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6.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從質量主體抓起。排除外部的因素,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將直接關系到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應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①改善培育會計人員良好的社會環境。從外部來說,要凈化外部環境,強化外部監督機制,完善法規。有關部門應當健全資格確認制度,在堅持目前專業資格“考評”結合制度的基礎上,應該相應提高資格考試的入門條件,重視學歷因素在“考評”中的作用,注意對其思想品德的考核。改善培育會計人員良好的外部環境,就是提供一個讓會計人員少犯錯誤、犯了錯誤能及時得到監督和糾正的環境。②創造企業內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要在企業內部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應從領導和管理層抓起,抓好源頭,在提高會計人員思想品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同時也要不斷提高領導和管理層的素質做到標本兼治,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創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對于工作業績突出的會計人員應當給予獎勵,對于業務水平不精的會計人員應及時撤換,以促使會計人員不斷充電、回爐,提高自己的素質。③加強會計人員自身的文化素質教育。會計人員應根據形勢潮流,加強自身的文化素質教育。一是會計人員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二是要加大高層次會計人員的培養教育;三是會計人員必須要有熟練操作計算機的技能;四是盡可能掌握一門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