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偉
高等院校會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級會計人才,無論是側重于管理型還是核算型,培養的都是未來的會計專業人員,都要以會計實踐為基礎。高校開展會計實驗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校同樣面臨著優勝劣汰,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應力求適應社會的需求,學生被社會的認可程度,是衡量一個學校教育質量高低的標準。對于這樣一個實用性的學科,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使會計教育真正趨于完善。
會計實驗產生并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源于社會的需要,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向應用型、研究型、創新型方向發展,高校的會計人才培養也應順應社會發展規律,滿足社會需求。
會計實驗教學是整個會計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為完成整個教學目標服務。對于高校而言,會計實驗教學的目標是培養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美國會計教育委員會(AECC)第一號公報《會計教育的目標》關于會計教育目標的論述:“學校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于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
會計實驗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會計核算的技術方法進行賬務處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扎實的專業素質。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應強調主動學習,學生積極地參與并思考整個實驗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實驗的直觀性和技術操作方法的非唯一性,對于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獨特作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多元化地思考問題,注重問題的發現,鼓勵學生尋找有關的資料,提供多元化的解決辦法。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S.F.斯金納說過:“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彼^剩下來的東西,就是自學的能力,就是舉一反三或無師自通的能力。這也正是會計實驗教學所追求的理想的培養目標。
設置科學、合理、規范的會計實驗教學內容,是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的前提。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在教學安排上應遵循教學規律,根據專業特色,本著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圍繞以會計核算和會計管理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制定會計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就目前的會計實驗教學體系而言,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基本分為如下幾大模塊:
專業基礎實驗包括《基礎會計實驗》、《財務會計實驗》、《成本會計實驗》等課程實驗和《房地產企業會計實驗》、《建筑施工企業會計實驗》等行業實驗。這一階段的實驗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會計的基本操作,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會計的專業理論和基本核算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作為合格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職業素質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興趣。
綜合會計實驗是一次全面的、綜合的會計實習,會計業務設置較為全面、系統,難度也較大,教學重點在較復雜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以及成本計算、會計報表編制方法上。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更熟練地掌握會計的各項操作技能,并運用這些技能熟練地處理各種經濟業務。通過綜合實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對所學過的各部分理論內容融會貫通,鍛煉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去思考、分析、判斷事物,把握會計工作的規律和實質,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運用會計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會計計算機操作是會計實驗的發展方向,是構建新型會計實驗方法體系的關鍵。會計信息化實驗主要是電算化軟件的熟悉和使用,包括《會計信息系統應用實驗》和《會計信息系統高級應用實驗》等。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維護會計軟件,還要使學生總結出應用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會計核算與手工實驗在操作過程中的異同,以及會計信息系統對會計內部控制和審計提出的新要求。
以上實驗課程的設置,基本解決了會計教學中長期存在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會計實驗在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之間的橋梁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會計制度的巨大變化,從我國會計教育的大環境來看,進行會計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已經非常突出,與之相適應,會計實驗教學也必須要有實質性的變革。
會計實驗創新教育的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目前各高?;臼菍媽嶒炞鳛榛竟Φ挠柧?,因而都是按照實際工作的要求進行模擬實驗,學會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簿,進行成本和利潤核算,編制會計報表等,這些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長期以來會計實驗的重心都在日常操作上,側重日常經濟業務的處理和會計報表的編制,容易使學生誤以為會計就是記賬、算賬、報賬,而對于會計如何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有用信息以及參與如何經營管理的體會不深。這樣的培養目標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進行創新教育勢在必行。
目前操作型、驗證型實驗已日漸成熟,學生通過該類實驗,鞏固了所學的會計理論與實務知識,會計業務規范和基本技能得到了訓練和強化,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能較從容的進入會計工作角色。該類實驗很好地彌補了我國高校長期以來忽視技能培養的問題。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會計從業人員要求越來越高,熟練地實務操作已經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社會更需要的是綜合型、創新性的高素質會計專業人才,用人單位已不能容忍用人后大量培訓成本、時間成本的發生。為此,高校的會計實驗教學改革已經不僅僅是必須,而是十分緊迫。
以前的政策規定,小規模納稅人有需要使用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可以先行預繳然后由相關部門代開。這樣使得小規模納稅人為拿票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若小規模納稅人可以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向國稅機關申請代開,則可以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并且保障納稅人充分享受改革帶來的紅利。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也曾表示,如果能開放小規模納稅人自行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將有利于納稅人的自身權益,減輕稅務機關的開票負擔。
1.設計型實驗
設計型實驗是由學生根據大學期間所學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自主、創造性地設計企業的經濟業務。設計型實驗的教學目標是增強學生溝通合作能力,全面提高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刹扇》纸M方式進行,通過小組成員的反復研究討論最終確定設計方案,在設計方案中,應注意將會計實務、理財理念以及營銷理念等綜合融入經濟業務,并最終全面完成企業一個時期的生產經營管理過程。
在設計過程中,也可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提出不同的設計要求,可以打破專業界限,整合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專業、審計專業知識,使學生能夠融合三個專業的知識和基本實務技能,提升專業素質和能力,并針對競爭市場環境中的企業資金流決策及運行狀態設計具有對抗性的實驗,體現運行結果的多樣性,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設計興趣。
2.研究型實驗
研究型實驗是以實驗研究方法來研究會計政策熱點問題,其作用主要是在不同時期、不同會計環境中驗證已有的理論或發現新的規律。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點選擇研究領域,并選擇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作指導,學生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確定研究的題目,通過實驗教學最終完成所選題目。研究型實驗目的是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自學及深入鉆研專業知識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發展職業懷疑態度和職業判斷能力??刹扇〖訌娬n堂討論以及小組科研活動等形式,同時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研究結束,要求學生寫出研究論文或高質量的實驗報告。這一層次的教學可以在研究生教學中開展,教學內容可以結合學生的研究方向及選題意向來進行選擇。
為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會計實驗應結合實驗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實驗形式和實驗操作方式。
1.實驗組織形式創新
會計實驗組織形式可以采用一人一組、二人一組和多人一組分崗并輪崗等多種形式,可以將各種方法分別用于不同的實驗,以達到不同的實驗目的。為了使學生全面掌握實踐技能,在實驗中采用最多的應該是一人一組實驗形式。對于實驗工作量偏大的實驗項目采用二人一組形式,不分崗位,由二人合作完成整個實驗。對于工作量很大且難度也較大的綜合實驗,實行多人一組分崗并輪崗的實驗形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相當于一個財務部門,并按實際工作崗位分工劃分為若干個崗位,小組內每個成員按崗位分工合作完成實驗任務。為使學生得到全面練習,在分組的基礎上實行“崗位輪換制”,小組內各崗位進行輪換,使每個學生都能熟悉各個崗位的不同要求。這種形式對培養學生合作與溝通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實驗教學方法創新
會計實驗在選擇一定實驗組織形式的條件下,要相應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實驗方法。會計實驗教學應按照會計專業課程的內容、實驗要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如點評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指導式自學、專業素質訓練等多種教學方法。
為實施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應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具體操作方法相配合。會計實驗操作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會計手工操作實驗,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會計核算基本技能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充分理解會計信息的生成和利用;二是會計計算機操作實驗,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和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會計操作的基本方法及其系統的分析與設計,熟悉會計軟件;三是會計手工操作與計算機操作相結合實驗,按財務會計內容的不同情況和會計處理過程的不同階段相結合采用。
合理有效的考試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傳統的會計實驗考核方法基本上是老師按照規范要求在課堂上演示,學生則將教師的演示過程照搬下來并寫出實驗報告,造成紙上做實驗、紙上考實踐的循環怪圈,學生照搬得好的得高分。而且實驗內容及實驗結果長期以來都是固定不變的,也導致一些學生將上一屆學生的實驗結果拿來一抄了事。這樣的實驗考核使得學生無法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個性。
會計實驗成績考核評定機制創新主導思想,一是加大階段性實驗考核力度,注重實驗過程的考核,而不是片面地看最終的實驗結果;二是采用案例方式考核,它是在實驗過程中通過教師隨機設計案例,學生即時進行相關處理作為實驗過程中的抽查考試,以此檢查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程度,使學生由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積極地學習和消化知識,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總之,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技能培養的基礎上,更應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實驗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一方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引導學生將實驗內容與書本知識相對照,更好地理解、消化、吸收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更應注意引導學生去探討、去質疑,而后才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建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和探索中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