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硯
我國曾長期執行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勵約束機制失靈,價格對經濟沒有指示性,由此導致勞動者積極性差、市場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終結果是經濟得不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所以我國積極進行經濟改革,引入市場競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充分調動勞動者積極性,最終增強經濟實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現代企業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業必須及時掌握真實準確的信息來控制物流、資金流。然而,受官僚文化的影響,我國相當多企業的信息嚴重不透明、不對稱和不集中。出于各自的利益,企業管理部門間不愿及時提供相關信息,人為制造信息孤島,企業的高層決策者難以獲取準確的財務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況。更為嚴重的是,企業各層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使得匯總起來的信息普遍失真,會計核算不準,報表不真實,有時合并的會計報表還掩蓋了子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將大大加快,如果一個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的管理當局對來源于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種信息不能及時而有效地加以選擇和利用,不但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科學決策,也影響了政府宏觀管理和社會監督的效果。
財務的監督控制是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在我國的企業中,所有者對企業、母公司對子公司、公司管理層對各資金運動環節普遍存在著監控不力甚至內部人為控制現象,擅自挪用轉移資金甚至侵吞國有資產等問題突出,資金的流向與控制脫節,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盡管設置了一些監督職能,也制定了多種監督制度,但因監督者沒有掌握企業財務資金全面情況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難以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
在我國特有的傳統體制下,造成了財務管理實際缺乏自主性,企業中從上到下管理觀念陳舊、管理意識淡薄。企業領導中,財務管理意識不強,這很容易造成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的局面。大多數企業管理者管理思想落后,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之中,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員工參與管理意識差,據日本公司和美國公司統計,實施員工參與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經濟效益,一般提高幅度50%以上,有的可以達到一倍至幾倍。設想員工不關心自己企業,不參與管理,怎么會有工作激情?
財務管理人員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習慣地一切聽從領導,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能力、敏銳的處理能力、創新科學理財方法的能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財務人員已是當務之急。
無論國內或國外,不可否認公司在會計造假中并非都違背有關法規,很多情況下他們都能在有關法規和會計造假中找到一個“均衡點”,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會計造假。美國的會計準則號稱是世界最好,最完整的準則,可事實上眾多案例表明其仍有漏洞可鉆。而我國有關上市公司的會計制度基本準則更是處在起步階段,不斷受到沖擊和挑戰。我國現在雖然已制定了包括《會計法》在內的一系列會計法規,但就其內容而言還不完善,尤其有些條文可操作性差、彈性大,現行有關法規對經營者缺乏有效監督、制約。
就一般概念而言,企業財務管理體制指的是規定企業財務關系的制度,涉及到財務責任、財務權限、財務利益等方體制的改革,一直是企業改革的重點與難點。經過多年的探索,人們已經感到,如果總是象過去那樣,僅將企業財務體制的改革局限于分配環節,試圖通過調整分配關系搞活企業,解決不了企業深層次問題,仍然存在企業對國家的行政依附關系,而且容易產生企業行為短期化等負面影響。因此,企業財務體制改革需要有新思路,必須緊密結合經濟體制的改革進行。徹底地把財務管理從會計的內勤支援角色中解脫出來。“組織必須擺脫那種自上而下的并且被多數大公司一直認為是最好的機械官僚管理模式”,分設財務與會計機構,使現有的財務人員明確自己的職責,有參與競爭適應新形勢的緊迫感,促使他們充實調整現有的知識結構,去適應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需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對財務結構高效靈活的要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財務人員已是當務之急。為適應知識經濟發展對高素質財務人員的要求,首先要深化高等教育相關專業的改革、創新,對傳統的理財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調整,從社會實踐提取實證教學素材,對學生實施創新教育,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影響和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是多元性的,管理可將企業中的相關要素聚合起來,形成整體力量和系統優勢,而管理又是管理者的職能,因此,企業核心人才的素質及其能力發揮程度,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知識經濟的興起對財務管理帶來諸多影響。要求對建立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的財務管理模式加以改革。客觀上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樹立新的財務管理觀念:
知識經濟社會,起主導作用的資本已不再是農業社會的土地和工業社會的金融資本,而是知識資本。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力,更取決于該企業知識資本的擁有量,知識成為發展經濟的首要資本。與此相適應,未來的財務管理更將是一種知識化管理,其知識含量將成為決定財務管理是否創新的關鍵性因素。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知識化理財觀念。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快、準、全的信息為導向,信息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媒介。而且,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要內容的新信息技術革命,使信息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從而使交易、決策可在瞬間完成,經濟活動的空間變小。這就決定了在知識經濟時代里,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牢固樹立信息理財觀念。
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不斷學習來改革組織本身的組織形式。企業改革成為學習型組織已是時代的潮流,成為每一個要培育核心競爭力,爭取可持續發展企業的必須修煉。學習型財務組織透過治理結構,研究委托代理之間的各項治理收益、治理成本,以及相互之間的博弈行為,正確處理企業群的財務責、權、利關系,激勵和約束相關利益群體的行為。
學習可分為個人、團隊以及聯盟三個層次。(1)個體學習,指財務人員為使自己的財務管理行為更有效而獲取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個體學習與整個財務組織的學習是緊密相連的。首先,財務組織是由個體組成的,個體學習是整個財務組織學習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其次,財務組織的學習也會影響財務人員的學習。雖然財務人員具有獨立的財務學習能力的個體,但其學習行為也受到財務組織的規范、價值觀與進程、狀態等因素的影響,人員個體的學習是一個更大的學習系統中的一部分。(2)團隊學習,彼得·圣吉指出團隊是學習的基本單位,一些管理大師也預言團隊工作方式將取代等級制度成為未來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在學習型財務組織中,團隊指的是具有多種財務管理技能、懷著共同的信念為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務而在一起工作的一個財務管理單位,他們之間相互信任、相互依賴、彼此協調配合,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發展。團隊學習是個體學習與整個財務組織學習的紐帶,團隊學習所產生的靈活、高效、適應能力和凝聚力為企業適應環境提供了很好的機會。(3)聯盟學習,今天,市場和競爭形式的變化、全球網絡的出現、價值鏈的解構以及企業變革等多種因素,已經使企業的邊界變得模糊,組織之間的合作和互動日益頻繁和深入,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日益結成帶有明確的、獲取新知識和實際技能目的的聯盟。在我們構建學習型財務組織時,要善于向聯盟伙伴學習,學習他們財務管理的新知識和新方法,拓寬自己的視野;而他們通過與我們的交流,也會提高資金運作效率,達到“雙贏”的目的。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學習型財務管理體制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同時由于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行業、規模和企業文化有很大不同,創建學習型財務組織的方式和內涵也不盡相同,因而只有從自身理財的實際出發,從自身特殊的成本管理、資金管理、人員構成的角度出發,構建自身的新型財務管理體制。
[1]余來文:《戰略決定成敗》,藍天出版社,2005版.
[2]謝芳:“中西方財務管理比較研究”,湖北會計網,2005年7月25日.
[3](美)愛德華E·勞勒三世著;高茜譯:《最終競爭力》,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