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江
從美國墨西哥灣英國石油公司原油泄漏事件到我國渤海灣康菲公司溢油事件,讓我們認識到環境保護問題對政治、經濟、生態的巨大影響,警示我們采取各種手段防范、應對環境事故的發生,環境會計作為監督手段之一,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我國目前尚沒有就環境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列報制定專門的會計準則,現有的會計準則中僅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或有事項、固定資產等準則中涉及環境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列報,但針對性不強。與《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631號—財務報表審計中對環境事項的考慮》、《中國證監會關于上市公司環境事項的信息披露規定》、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等五部委發布的《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社會責任》的要求已不相適應。國家環保總局2003年6月發布的《關于對申請上市的企業和申請再融資的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的規定》,確定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電、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酵、紡織、制革和采礦業等行業為重污染行業,加之當前環保事故頻發,迫切要求對現行環境會計進行完善。
環境資產,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環境污染清理成本的資產化》中指出應遵循三個標準:①環境成本的發生能夠延長企業資產的實際使用年限,或提高資產的生產能力,或改善資產的安全性,或提高資產的效率。②環境成本的發生能夠預防目前尚未發生,但未來經濟活動及其他活動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③環境成本的發生是以出售資產為目的,或以出售企業目前擁有的產品為目的。建議我國在企業固定資產、原材料等科目下增設“環境資產”二級科目,對環境資產進行核算、管理,并在資產負債表中單獨列報,在報表附注中予以披露。其目的:一是考核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資產投入情況,二是通過對同行業、相應規模的企業環境保護資產投入情況進行比較,監督企業在環境保護資產方面投入是否存在不足的情況。
隨著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的標準將不斷提高,環境法律法規將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的生產設備、環境保護設備將越來越不適應新的環境法律法規的要求,這就促使企業要不斷地更新生產設備和環保設備。建議企業要密切關注政府環境法律法規的制定,對不符合環境法律法規的生產設備和環保設備要及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環境費用分為環境污染預防費用、環境污染治理費用、廢棄物再利用費用和環境損失費用四類。環境污染預防費用是指預防環境污染和為環境保護研究與開發而發生的費用;環境污染治理費用是指消除污染,改善環境及按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或制度的規定發生的費用;廢棄物再利用費用是對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加工但不產生收入所發生的費用;環境損失費用是指企業發生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行為、對環境造成破壞、按環境保護法規處罰所發生的費用。建議增設“環境費用”一級科目或在管理費用下增設“環境費用”二級科目,對企業發生的環境費用進行單獨核算與管理,并在利潤表中列報,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對環境費用進行分類披露。其目的是考核企業環境費用占收入、成本的比重,并通過對同行業、相應規模企業環境費用的比較,考核企業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和企業違反環境保護規定的相關情況。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英國石油公司決定停止2010年度股東分紅,拿出200億美元設立賠償基金,我國渤海灣溢油事件康菲公司也已承諾設立渤海灣基金。為應對環境保護突發事件的發生,防止由于重大環境保護事故的發生導致企業停產、倒閉,建議重污染行業建立環境保護賠償基金。其來源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稅前成本中列支,可結合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比例,以銷售收入為基數進行計提;另一部分在稅后利潤中按凈利潤的一定比例計提。對提取的賠償基金可要求企業專戶存儲,或者由政府或行業協會成立專門的機構對賠償基金進行管理。
為防止由于重大環境保護事故的發生,單個企業設立的賠償基金不足賠付,導致企業停產、倒閉,使受損對象得不到賠付,從而將賠償責任轉嫁給政府,建議參照交通車輛保險辦法,要求保險公司對重污染企業探索增設環境保護事故險種,并要求重污染企業強制保險,從而分擔企業風險。